◇焦 燕(江蘇:連云港市蘇光中心小學)
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將枯燥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逐漸轉變為開放式教學。要結合教材的內容,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年齡特征,去尋找“被遺棄的實踐體驗”。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進而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深度。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發展與水平較為有限,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不夠健全。因此,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數學專業知識的傳授。教師為了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往往采用單一枯燥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教師費盡心機地進行講解知識點,但是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不高,他們成了接受知識的機器。
教師對綜合實踐教學內容重視程度不夠,認為這一部分的內容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無須過多地進行指導,甚至為了節省教學時間,直接跳過實踐活動內容的教學。教師在思想上不夠重視,自然不會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深入性的研究,更不可能真正去明白實踐課程給學生以及數學課堂教學所帶來的優勢,也就導致學生不會積極主動地探究性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順利地開展綜合實踐性課程,增加學生的實踐體驗,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比如,小學生雖然身心發展不夠成熟,但是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獵奇心理。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數學樂趣。同時,教師要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力。學生喜歡上教師,自然也就喜歡上了數學這門學科,便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數學的過程。此外,教師還要認真地研究教材的內容,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深入地剖析知識點,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時,教師要明確課堂教學的方向,摒棄不適合的教學策略,善于激發學生的實踐性體驗,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學時間》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搜集數據的形式,連續記錄自己幾天上學途中用的時間,再估算出每天上學途中所用時間。接著,利用表格的形式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與討論,小組內成員之間各自說一說“自己在上學途中用的時間與其他人的差別”等。這樣的實踐性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明白搜集數據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還能意識到數據經過整理之后,能夠獲得更為有用的信息。
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創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游戲是學生較為喜歡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二年級《我們身上的“尺”》時,教師先讓學生明白一拃、一步、一庹、一腳都是自己身上的“尺”。然后,教師利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結合教室或者校園當中的一些物體,能夠用自己身上的尺去測量出它們的長度,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意識到“身體尺”可以幫助自己記住長度單位,并能解決實際的問題。當然,要測量更為準確的結果時,還是需要直尺的。
再如,在教學三年級《多彩的“分數條”》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準備好不同顏色的直條,每一個直條都代表“1”。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輪流擲正方體的形式,開展“搶1”游戲,“搶0”游戲。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巧妙地加深對分數的認識,還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進而獲得了不一樣的實踐體驗。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與教學水平,順應時代改革的步伐;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適時地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我們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綜合與實踐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克服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進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面。我們要運用新穎的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培養學生敢于探究、勇于創新的意識,讓學生愛上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