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濤靜(江蘇:昆山培本實驗小學)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如果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將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結合實際的教學工作經驗,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一些途徑和策略。
無論在哪個學習階段,數學都是一門非常基礎和重要的學科,它對于學生智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數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適當地融入生活實際的內容,讓課本中死板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掌握和運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點燃學習數學的熱情,主動地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將數學知識融入平常的生活,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到平常通俗易懂的事物中,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百分比”的課堂教學內容時,可以這樣引入:
師:“同學們,上個星期老師去買衣服,服裝店里面正在搞促銷,說買一件8折,兩件6折,老師花了180元買了兩件衣服,請問這兩件衣服的原價一共是多少錢?”
生:“老師,我算出來了,兩件衣服應該是打的6折,老師花了180元,那么兩件衣服的原價就是180/ 60% = 300 元,那么兩件衣服的原價就是300元!”
師:“很好!那么如果老師買的其中一件衣服是60 元,如果老師只買另外一件衣服,那么請問老師需要花多少錢?”
生A:“嗯,兩件衣服一共180 元,這件60 元,那么另外一件就是120 元,老師應該付120元。”
生B:“老師,我覺得他算得不對,因為180 元是兩件衣服打6 折的錢,一件衣服打8折,所以老師需要花160元。”
……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認識能力的局限性,他們犯錯是很平常的事情。看似如此簡單的引入課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現了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容易出錯誤的地方,學生還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由此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是將生活實際融入教學內容,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讓他們學到了數學知識,并且能夠將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去。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對生活知識的了解,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白,數學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的,并且讓他們懂得如何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進行“長方形面積計算”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實際引出這樣的例子:
師:“小明家長和寬都是5 米,需要鋪地磚,商店中有3 種不同規格的地磚,分別是A 長25 厘米、寬20 厘米的長方形地磚,售價6 元;B 為邊長為25 厘米的正方形地磚,售價5 元;C 為邊長20 厘米的正方形地磚,售價4 元,請問同學們,小明家應該如何選擇地磚才最劃算呢?”
學生這個時候就會通過計算得出:使用A 類地磚需要500 塊,3000 元;使用B 類地磚需要400 塊,2000 元;使用C 類地磚需要625 塊,2500 元。最終得出使用B類地磚才是最劃算的。
通過這個例子,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計算面積并了解到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生活實際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對實際生活的重要性,進而在腦海中產生了一種崇尚數學精神的態度,強化了數學學習的意識。
無論在任何時候,教學都不能只是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是應該體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難度適當的課后實踐練習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而且還能促進他們將所學到的知識融入實際生活,在強化和鞏固他們所學知識的同時,讓他們學會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教師在教學“物體表面積計算”的這一節課程內容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后練習,讓他們回家后用尺子測量一下家里的門、窗的邊長,并計算出它們的表面積。學生就會去自己動手,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物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且加深自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以后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還會舉一反三,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鍛煉和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不斷完善自己,并為以后的難度更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將數學知識融入平常的生活實際,將數學生活化,對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效果和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更是如此。小學數學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小學生正處在一個發展和鍛煉認知能力的階段,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如果能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不僅能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能讓他們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離不開生活的,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