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軍庫(甘肅:寧縣和盛鎮西莊小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是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從課堂教學氛圍、學生認知興趣和知識教學難度等多個方面角度考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都占有優勢。然而,從當前的課堂教學狀態來看,想要實現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仍需教師做好多方面的教學設計,這對教師而言是一次考驗,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一個創新型的教育技術,對其有效運用,能實現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改變小學數學傳統教育環境,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水平進步。
在信息技術得到普遍應用之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育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基礎數學知識,保證學生學會乘法口訣,會解基礎方程,會小數、分數簡單運算以及掌握基本圖形知識。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來看,其包含但并不限于上述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學科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成了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讓教師意識到對學生的數學啟蒙應該做到在“授人以魚”基礎上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這對教師的教育理念轉變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教師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嘗試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實踐證明,其教學效果要比之前的方式好很多,這在讓教師意外的同時,更堅定了他們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的信心。
例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教學時,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用口述和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去進行教學,該方法不僅煩瑣,學生的理解效果也無法保障。但應用了信息技術之后,圖形的運動方式可以直接用信息技術予以呈現,學生可以非常直觀、具體地看到圖形是如何運動的,運動過程中有哪些動態變化,呈現出了什么特點。甚至在教師進行講解之前,學生就已經基本理解了圖形的運動方式,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都因此獲得了顯著的提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這不僅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還幫助教師提升了自己的教學能力,這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助力。
從小學數學教學角度來看,以往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把尺,這種教育方式流傳多年,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無可取代的經典。然而,在科技水平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事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滿足學生不斷提升的學習需求,我們必須創新教育模式,信息技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例如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長方體,明白長方體的構造,教師一定會進行長方體的拆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在黑板上畫出拆分圖,并用虛線進行遮擋部分的展示,相較于此種模式,信息技術對長方體的展示可以更為直觀具體,這不僅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還能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創新教師的教學方法,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之所以能夠被學生所喜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在知識表達方面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能夠帶給學生趣味學習體驗。以課堂訓練環節為例,傳統數學課堂訓練以解題為主,面對與例題相差無幾的訓練習題,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進行解答,解答出來又有什么意義,在整個訓練中他們都是機械的行為。但當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課堂訓練就變得具有趣味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訓練興趣,并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參與訓練的主動性。例如在完成《多邊形面積》的教學后,為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訓練,我就運用信息技術為他們呈現出了校園操場中花壇的平面圖,并讓學生對花壇的面積進行測量和計算。因為我所舉出的案例是他們日常校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而且信息技術又將其直觀、具體地呈現出來,所以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探究興趣,并在這種探究興趣的支持下更為主動地參與課堂訓練,小學數學課堂訓練目標由此得以實現。在訓練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還會對學生進行二次指導,這對于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效果起到了關鍵作用,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是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然選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上負責知識展示、教授和傳達的人,要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并進一步做好對他們的認知啟發,信息技術的應用恰好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并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因此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