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焱
近幾年,我們在研究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發現,教師群體職業倦怠感明顯,一部分教師鮮能體會到職業的自豪感、幸福感和成就感,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缺少教育科研的熱情。教師個體教育科研能力不高的現象也較為普遍。現實工作中,各學段、各類學校的基層管理人員和教科研專業人員也感到教師個人教育科研能力需要提高。造成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個:缺少對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認識、缺少教育科研的方法、缺少專業研究引領、缺少科學的職業規劃和日常工作壓力大。
現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組織考試等教學活動是自己分內的工作,而把教育科研工作看成分外負擔和額外工作量,部分教師更是認為教育科研無足輕重。一部分教師僅以有限的、工作之初積累的經驗一成不變地度過教育生涯。然而,僅靠直接經驗遠遠不夠,還要進行教育科研,這是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必然路徑。
一定程度上,師范教育對培養師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沒有足夠的重視。教育科研的實施途徑是課題研究,教育科研主要的物化成果是學術論文。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并提煉成教育科研課題,如何根據現實需求設計調查問卷并開展調查研究,如何撰寫課題申報書、開題報告、結題報告,如何提煉研究論文,都是一線教師教育科研工作的難點。相當一部分教師在真實、復雜的工作情境中對如何開展教育科研感到困惑和迷茫。
教育科研不僅在教師的學歷教育中沒有得到重視,在職后教育中也經常被忽視。很多學校的校本培訓中缺乏教育科研這部分內容,即使有也多因缺少系統設計而使教師失去參與的興趣。同時,很多教師疲于應付,缺少再學習、再提高的動力,視野不寬、教育科研選題不當、范圍狹窄。一些教師缺少對教育科研選題的科學認識,缺乏課題申報的技術、流程及方法。
目前,江蘇省13個大市中僅有個別大市有獨立的教育科學研究所,其他大部分大市的教育科研部門基本不獨立。在家長和社會關注度極高的中考和高考面前,教育科研工作經常顯得“不那么重要”。在縣區級層面,雖然也有部分縣區設立獨立的教育科學研究室,但專職教育科研人員的專業水平整體上并不能完全適應指導區域內教師教育科研的需要。
盡管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相關部門已經開展系統化、專業化培訓,但一部分專職教科研人員入門時教育科研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底子薄,教育科研專職人員專業化水平整體不高,教師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提煉和表達上缺少專業力量的指導和支持,逐步喪失對教育科研的興趣及信心。
我們在訪談中發現,很多教師沒有職業發展規劃,有職業發展規劃的教師最高目標僅為評上高級職稱。這種短期的、過于現實的目標致使一些教師在40歲左右評上高級職稱以后便失去繼續進行教育科研的動力。職業規劃過于現實及短淺與教育生涯長遠之間存在的現實矛盾,致使中老年教師失去開展教育科研的激情。教師退休年齡一般為55~60歲,教育生涯一般為30~40年。一些教師從評到高級職稱到退休之間的15~20年存在專業發展的空窗期。這部分教師不僅自己不再參加教育科研工作,還相互影響,形成惰性氛圍。
不少教育科研培訓、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均不要求45歲以上教師參加。這在一定程度上默許中老年教師可以放棄教育科研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老年教師教育科研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實際上,教師不僅是自然人、技術人、社會人,更是文化人和教育人。教師的這種身份定位決定了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中老年教師,都要自始至終保持積極成長的狀態,都要始終以學習者、實踐者、研究者三重身份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和家長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少教師感覺工作壓力大,工作疲于應付,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并出現焦頭爛額窘境。教師除了要完成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之外,往往還要經常為配合上級工作完成大量非教學任務,如準備各類檢查、驗收、評比等需要的表格、數據及其他文本材料。這些材料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沒有幫助,卻耗費教師大量時間。以上情況導致教師精力和時間不足,教師想要再學習、再提高,并通過教育科研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現實困難。
教師個人教育科研能力不高的成因有多種,既有外部客觀原因,也有教師內部自身原因,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高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需要引起各個學段、各類學校的高度重視。缺少教育科研,教育教學工作容易因先進理念的缺失和自我反思、改進能力的不足而使教育教學質量不高。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教育業務部門和基層學校系統思考、整體規劃,并設置相關激勵機制。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師從經驗型走向專業型、學術型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