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艷花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濮陽 457000)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蓬勃增長,企業內部經濟管理機制也日趨紛繁、復雜。企業采用何種經濟管理形式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至關重要,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首要環節是如何創新生產經營中的經濟管理方式,規避來自領域的風險,以求實現提升生產效率,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進而帶動企業升級轉型,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長遠發展。
1.1 風險管理內涵 企業在生產經營之初會預先設定好生產經營目標,而后會按照這個目標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案,搭建相應的組織架構,同時進行人員、資金、原材料等資源的調配,以求達成這個目標。但在這個過程中各個方面都會存在不確定性,最終導致生產經營目標無法實現。通過降低或轉化這些不確定性來更進一步接近既定目標的過程就是風險管理(張鵬飛,2021)。
1.2 風險管理與經濟管理創新的關系 飼料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管理中會遇到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風險(張文法,2020),飼料企業為了應對宏觀層面產生的風險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往往需要有較大的資源投入,如規避自然災害、預防市場環境惡化、應對調控政策變化等。同時飼料企業還會受到微觀因素帶來的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往往需要運用到人員調整、組織架構更迭等內部措施。因此,積極進行企業經濟管理方式的創新是企業防范生產經營風險,降低風險沖擊的重要方式,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一項基礎措施。
目前飼料企業的經濟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這些不足從原料篩選到產品生產,從包裝運輸到渠道銷售貫穿整個生產鏈。若任由這些漏洞恣意生長,則不利于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銷量,從而影響到飼料企業的存續和發展,對飼料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的沖擊。
2.1 制度僵化,管理落后 飼料企業的生產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事安排制度、產品生產制度、資源調用制度、運作流程制度等(宮萍,2021)這些制度保證了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生產運作能有序開展,它貫穿于生產線和經營線的方方面面,為其保駕護航,其中任一環出現差池都將影響全局。中國的飼料產業起步甚早,基于幾十年的穩步發展,整個飼料產業已經踏入了的成熟期的末尾階段,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生產管理制度更新緩慢,絕大部分企業依舊照用老式管理制度。以新經濟時代為依托,飼料市場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飼料企業若只知因循守舊,管理制度無法匹配新經濟形勢,無法洞悉變化紛繁的市場信息,缺乏市場敏感性,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大大阻礙生產經營效率的提升。同時,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既有的制度難以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導致采取的措施片面化,進而導致弊端疊加,危害自身。
2.2 理念陳舊,轉變遲緩 企業的生產經營理念是企業開展生產經營的前提,是企業商業意識的引導標志,企業管理層的經營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文化調性。管理層若沒有形成新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而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把控不足,大大降低引領力度。
目前諸多飼料企業的管理理念受到上世紀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其危機意識淡薄,對市場的敏感度較低,在遇到新問題的時,很難直觀且深層地辨析出企業的現實問題與企業所處的現實境地,同時,經濟效益至上的老式觀念還占據主導,這將導致企業貪圖短利,喪失發展的前瞻意識(夏銘璐和聶書承,2021),忽略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2.3 人才匱乏,后備不足 新型管理人才是經濟管理創新的基石,能引領企業生產在科學、合理化的道路上前進(范仲飛,2021)。傳統飼料企業想要實現生產升級和發展升級,需要在原材料供應鏈管理、生產操作管理、包裝物流管理、市場開拓與營銷管理、人事管理等環節創新,這些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布局和使用。目前,許多中國傳統飼料企業雖然已經有人才隊伍建設意識,但在實際操作環節仍然只是浮于表面,許多關鍵的管理崗位仍缺乏創新型人才。且傳統的飼料企業由于生產線和員工結構單一,一線員工整體素質較差(鄭文,2021),飼料企業的員工培訓與培養和新時代人才需求不能耦合。而在人才引進上受傳統觀念和企業人才制度的影響,創新型管理人才真正進入傳統飼料生產行業工作的還十分稀少。
2.4 創新不足,意識薄弱 管理人員面對目前全新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要想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根據當下情況不斷創新。
中國傳統的飼料企業很多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和老式管理思想的影響,在新時代背景下,當其遇到以新興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挑戰時,創新力不足就會凸顯。尤其是當面對互聯網營銷、大數據分析、區塊鏈、供應鏈管理等新興技術和新式服務時會處于被動境地。傳統的飼料生產可以將生產線、物流線、原材料調度等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相結合,但很多管理者由于思想偏于保守,學習應用新技術和新事物的意識比較薄弱,這對提升企業競爭力來說是一大缺陷。
3.1 有利于飼料企業緊跟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步伐 企業想要保持健康發展,在新的市場經濟浪潮中勇往直前,就需要時刻銘記經濟管理創新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白毅,2021)。
飼料企業經濟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斷創新能促進其在面對新問題和新阻礙時制定出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新對策。同時能正確判斷目前企業境況,緊跟時代的步伐做相應調整。如在面對互聯網和新零售等新技術和新興模式時,飼料企業若能在產品生產、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方式創新,則有機會搭乘上互聯網的快車,提升企業生產量和銷售量。
3.2 有利于提升飼料企業生產經營效率 從原材料篩選到生產線生產,再到產品包裝與物流運送,最后通過不同的渠道進行銷售,飼料企業生產運作的每個環節在獨自運行的同時還會有大量的相互配合與交疊。因此,對每個環節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精準管理和把控,并通過管理創新來調整相應措施,彌補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漏洞,進而實現風險規避,同時還能有效促進飼料生產的各個環節相互有序配合,有利于提升飼料企業生產線的完整化和一體化程度,進而減少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提升企業生產經營效率。
3.3 有利于科學化地制定經營決策 調整和梳理經濟管理方式能有效理順在飼料生產過程中企業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企業各生產部門、下游渠道商的關系,以創新為基礎的科學化管理為飼料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提供條件。創新經濟管理方式能催促飼料企業管理者在貼合飼料生產過程中審時度勢,更好的應對現今市場和經濟的發展情況,因時制宜,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做到科學化決策。
3.4 有利于飼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就目前而言,中國飼料產業仍處于勞動力密集階段,仍以原料資源和人力資源為主要驅動力量,產業發展仍然較為落后。若各飼料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能科學地進行管理創新,不斷延伸企業生產鏈,提高生產技術含量,加速飼料生產過程中其他衍生品的創造,在驅動企業本身進步的同時,也能為整個產業的進步貢獻力量,提升飼料產業附加值,從粗放式的經營向以科技力量和創新力量帶動發展的模式轉變,實現整個產業的優化升級。
經濟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會給企業帶來諸多風險,飼料企業若不能積極創新經濟管理方式,防范能力與風險管控能力會大大削弱。目前,飼料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面臨以下值得關注的風險。
4.1 原材料價格與供應風險 原材料采購是飼料生產企業重要且關鍵的一個環節,是整個飼料生產流程的開端。但目前原材料價格可以占到整個飼料生產成本的80%。若原材料價格產生波動,會劇烈影響飼料企業的生產,加劇價格風險帶來的沖擊。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和國際貿易摩擦背景下,原料價格波動為企業帶來的風險尤為突出。原材料價格不確定性的增強會直接導致飼料企業生產成本波動的風險加劇。與此同時,飼料企業在參與期貨貿易過程中,其風險措施較為傳統,沒有形成更加穩健、更具韌性的風險規避策略,導致不確定性的風險更進一步加劇(宋芳和徐學榮,2021)。除價格以外,原材料能否長期穩定供應,供應企業的經營能否做到穩健長續,這對飼料生產也頗具影響。
4.2 市場風險 目前中國市場經濟日愈繁盛,市場情勢風云變幻,飼料企業需時刻緊盯市場信息,包括市場需求信息、競爭者生產信息、原料價格信息等,這些信息對飼料企業的生產策略和價格策略都有深遠的影響,但同時這些因素往往波動性強,很大程度上平添了飼料企業的經營風險。同時,飼料企業在面對新經濟時代下的市場環境時,往往反應速度遲緩,使得其遭市場風險的影響更甚。
4.3 倉儲與物流運輸風險 飼料產品的存放和運輸是飼料企業生產鏈尾端環節,基于飼料產品的特性,其對倉儲和物流條件有特殊需求。就倉儲而言,通風條件、堆放條件、防蟲害條件、存放量等因素都需要嚴格把控,其中任何一項操作失誤都會影響產品質量,導致后續發生關聯損失。同時在運輸環節,如何安全包裝、合理運輸、減少損耗也是在這一節點需要防控的潛在風險因素。
4.4 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是指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對企業直接或間接制定的宏觀政策。就飼料企業而言,這些政策中有可能存在影響其經營或導致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如對生產標準、準入許可、環保要求、生產工序和工藝的規定等(張文法,2020)。
4.5 產品生產風險 在生產過程中,每道工序是否有相應的制度要求,生產工人是否能按照這些要求執行生產任務關乎飼料生產時的安全和質量。同時,目前的生產工藝能否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飼料生產衛生條件是否達到相關要求都影響企業是否能被市場所接受,是否能在市場中長久經營。
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能置企業于諸多風險中。基于飼料企業目前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這些不足可能產生的風險,筆者提出了以下經濟管理創新策略。
5.1 更新經營理念 經營理念是飼料公司治理的首要關鍵,能奠定飼料企業經濟管理方式創新基調。飼料企業經濟管理方式創新首要任務是需要與時俱進,轉變自身的經營理念,做到對各路信息保持警惕,對科學觀念有所追求,真正把握先進的理念,并著力運用于生產實踐,促進飼料企業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契合,準確把握市場各種信息,這樣能有效避免飼料企業因理念陳舊而導致的生產滯后,避免不能緊跟市場動態和對企業發展情形認識片面而造成的生產決策失誤的風險。
5.2 完善公司制度 公司制度的制定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能適應現今市場的經濟態勢。飼料企業需要對公司各方面的制度進行梳理和歸整,使企業各項制度能真正為提升企業競爭力,擴大企業優勢服務。飼料企業各項制度的更新和完善是一項長期且龐雜的工作,其所包含的內容囊括了人事安排、生產控制、資源調用、流程規范等。(1)完善人事制度能幫助企業調控人力資源,培養新型專業化人才,同時以激勵手段吸引外部人才,幫助飼料公司建立起人才儲備,防止出現人才流失帶來的用人風險。(2)完善生產制度能敦促飼料企業生產線更加合理和規范,降低因操作失誤帶來的生產事故。同時保證生產資源能合理有效的進行配置,防止出現因資源供給不足而導致的產品短缺風險。此外,生產制度規范可有效預防飼料衛生安全事故發生和產品不能滿足市場工藝需求的風險。(3)完善流程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公司效率低下,生產滯后的風險。
5.3 加強原材料供應管理 飼料企業需要建立原材料供應應對措施,成立原材料儲備機制,積極開展多方合作,以保證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應,同時還需要建立價格穩定機制,在期貨貿易中與專業機構合作,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5.4 建立倉儲中心,完善物流體系 通過在市場需求集中的區域建立倉儲中心,定期更新倉儲設備,提升倉儲條件,同時以倉儲中心為基點完善物流運輸體系,或可與第三方物流平臺合作,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顧客滿意度,有效防范因物流運輸造成的產品損耗、運輸成本增加的風險,同時也能保證產品儲存質量。
5.5 完善企業架構 在搭建飼料企業組織架構時,需要適應現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結合飼料企業生產特點來創新結構布局,以提升生產經營效率,更好地為提升企業競爭力而服務,同時可以設立政策研究部門,把握宏觀調控政策和市場信息的變化,積極應對和防范因市場準入、環保條件、生產規范等政策變動或市場因素變動帶來的風險。
飼料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與風險管理息息相關,促進管理方式的創新,尋求經濟管理創新上的突破能有效防范飼料生產過程中的諸多風險,減少企業生產經營不利因素帶來的危害,為企業帶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