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昌,楊文海,馬興明
(1.中國氣象局旱區特色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風險管理重點實驗室,寧夏銀川 750002;2.寧夏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寧夏銀川 750002;3.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氣象局,寧夏固原 756000)
固原市為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的決策部署和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保障要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發揮氣象在“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中獨特的保障作用,不斷提升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近年來,固原全市氣候有向溫暖濕潤變化的趨勢,通過對固原市“四個一”林草產業示范園區氣象條件的分析,發現固原的氣候形勢總體有利于植樹造林及“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等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建議加強對“四個一”林草產業引進新品種的生物學特性、抗凍機理的研究。
1.1 降水量分布特征
從固原市歷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來看,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從南向北梯度明顯[1],六盤山南麓遠高于北麓。原州區北部、彭陽縣北部及西吉縣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低于400 mm,涇源縣中南部平均降水量超過600 mm。
從固原市近5 年年降水量分布來看,除西吉縣西南部降水量低于400 mm 外,全市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超過400 mm,彭陽縣大部分地區超過540 mm,涇源縣大部分地區超過600 mm。
1.2 氣溫分布特征
近30 年(1990—2019 年),全市年平均氣溫隨年份遞增呈波動上升趨勢[2]。從5 年平均值來看,除2010—2014 年平均值略有下降外,其他時段均呈上升趨勢,其中1990—1994 年平均氣溫為5.8℃,1995—1999 年平均氣溫為6.4℃,2000—2004 年平均氣溫為6.9℃,2005—2009 年平均氣溫為7.2℃,2010—2014 年平均氣溫為7.0℃,2015—2019 年平均氣溫為7.4℃,詳見圖1。
1.3 積溫分布特征
固原市各縣(區)熱量資源分布不均,1990—2019 年原州區≥10℃積溫為2 219.7~2 953.8℃,西吉縣≥10℃積溫為2 026.6~2 699.8℃,隆德縣≥10℃積溫為1 805.1~2 481.4℃,涇源縣≥10℃積溫為1 914.7~2 628.7℃,彭陽縣≥10℃積溫為2 636.2~3 224℃。
1990—2019 年固原市≥10℃積溫隨年份遞增呈上升趨勢;從5 年平均值來看,從2010 年開始的2 個5 年≥10℃積溫有所回落(詳見圖2),但總體趨勢有利于植被生長。
1.4 春季終霜日變化特征
最低氣溫下降至2℃時,植物表面溫度可能會下降到0℃以下從而發生霜凍,通過分析1989—2019 年固原市春季最低氣溫≤2℃終止日期(即終霜日)氣候變化情況,發現全市終霜日呈提早趨勢。
原州區終霜日最早結束于4 月13 日(2012年),最晚結束于6 月1 日(1993 年),近10 年平均結束日期為5 月3 日;西吉縣終霜日最早結束于4月24 日(1998 年),最晚結束于6 月11 日(1997年),近10 年平均結束日期為5 月17 日;隆德縣終霜日最早結束于5 月7 日(2018 年),最晚結束于6月11 日(2003 年),近10 年平均結束日期為5 月15日;涇源縣終霜日最早結束于4 月25 日(2012 年),最晚結束于6 月1 日(1990 年),近10 年平均結束日期為5 月13 日;彭陽縣終霜日最早結束于4 月27 日(1999 年),最晚結束于5 月20 日(2019 年),近10 年平均結束日期為5 月10 日。


近年來,固原市氣候有向暖濕變化的趨勢,降水增多,400 mm 線西進北抬,氣溫上升,春季終霜日總體呈提前趨勢,氣候條件總體上有利于生態建設和植被生長,但春季終霜日年變化較大,林草產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霜凍預防難度加大,應加強對“四個一”林草產業引進新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及抗凍機理的研究,氣象部門要結合“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防霜相關措施研究,持續做好霜凍預報預警工作。
固原全市林草監測氣象站布設時間較短,2018年以前無氣象觀測資料。通過分析近2 年林草監測氣象站的氣象資料、臨近區域自動氣象站的歷史氣象資料及歷年氣候資料,將全市氣候植被區林木的適生程度劃分為3 個區,詳見圖3。Ⅰ區包括原州區中部、彭陽縣大部、西吉縣大部,Ⅱ區包括原州區南部及東北部、彭陽縣南部、隆德縣大部、西吉縣火石寨一帶;Ⅲ區包括涇源縣和六盤山區。

Ⅰ區主要種植以蘋果、梨、杏、李子、榛子、枸杞等為主的果樹苗木,同時在原州區種植以花灌木和鮮切花為主的花卉苗木,在彭陽縣種植以彩葉樹種為主的景觀苗木,在西吉縣種植以花灌木為主的花卉苗木。Ⅱ區在隆德縣聯財鎮、沙塘鎮、神林鎮一線以西發展以榛子、杏為主的果業產業,隆德縣發展以冷涼花卉為主的花卉苗木和中藥材產業。Ⅲ區在六盤山區和涇源縣以建設生態林為主,同時發展以六盤山特色花灌木為主的花卉苗木產業和以青貯玉米為主的草蓄循環產業,適度發展蜂產業、中藥材產業等。
一是固原市降水年際變化較大,空間分布不均,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大,需合理利用水分資源,選擇適當的造林地段和抗旱適生樹種,采取攔蓄坡地徑流、精細整地、地膜覆蓋、抑制蒸發等一系列蓄墑增墑的栽培技術措施,提升生態文明氣象保障能力。
二是近年來固原市氣候有向溫暖濕潤變化的趨勢,春季終霜日雖然總體呈提前趨勢,但年變化較大,林草產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預防霜凍的難度加大,應加強對“四個一”林草產業引進新品種的生物學特性、抗凍機理的研究,對杏等主要經濟果木林抗凍品種進行選育研究,選育抗凍害品種。
三是冬季氣溫低,1 月份是固原市全年氣溫最低的月份,絕大多數植物處于休眠狀態,幼苗防寒、防凍能力較差,需預防越冬時可能會受到凍害侵襲。
四是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預警信息,適時采取田間灌溉、覆蓋、噴灑防凍液等防霜凍、冰凍措施,減輕凍害,盡量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