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生兵,張鳳花,裴海東
(甘肅省敦煌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敦煌 736200)
通過試驗,逐步探索敦煌市紅地球葡萄合理的施肥總量、施肥結構、施肥比例、施肥時期與施肥方法;補充完善敦煌市葡萄施肥指標體系,校正和完善肥料配方;為適合敦煌市自然條件和耕作制度的葡萄施肥指標體系的初步建立以及化肥減量增效提供數據支持,特設此試驗。
2.1 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二次回歸設計:設單因素4 水平4個處理,即設氮1 個因素;0 水平不施肥,2 水平為擬定當地最佳施肥量,1 水平為最佳施肥量的一半,3水平為最佳施肥量的1.5 倍4 個水平,每個施肥水平為1 個處理,以0 水平處理為對照(CK)。每個小區面積為60 m2(行寬4 m,行長15 m),指示作物為盛果期紅地球葡萄。試驗小區分區施肥,為避免串肥,底肥和追肥全部開溝施入并覆土。“2+X”試驗處理設計見表1。

2.2 供試作物及試驗地概況
根據敦煌市作物種植布局現狀,選擇紅地球葡萄作為指示作物。試驗地點落實在莫高鎮新墩村三組葡萄田,樹齡11 年,試驗田常年產量45000 kg/hm2左右。
2.3 各處理施肥計劃
試驗用肥料品種:N 肥施用46%的尿素,P2O5肥施用16%過磷酸鈣,K2O 肥施用24%的硫酸鉀。測土配方施肥區根據擬定的配方確定肥料用量。施肥按小區分底肥、追肥計量稱重。磷肥全部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30%做底肥,70%做追肥;鉀肥70%做底肥,30%做追肥;所有追肥均隨灌水分3~4 次追施。各處理施肥計劃見表2、表3。
各處理中,處理4(氮肥3 水平)比處理1(氮肥0 水平)增加氮肥成本1 662.9 元/hm2;處理3(氮肥2 水平)比處理1(氮肥0 水平)增加氮肥成本1 108.71 元/hm2;處理2(氮肥1 水平)比處理1(氮肥0 水平)增加氮肥成本573.9 元/hm2(見表4)。
灌水施肥記載:試驗區全生育期灌水6 次,其中河水2 次,井水4 次,灌水量9 000 m3/hm2。5 月22日灌水前溝施底肥,追肥在生育期間每次灌水前分小區溝施并覆土。灌水施肥記載見表5。
Dochy等人和Gijbels等人都就問題導向式學習(PBL)有效性的元分析得出了研究結果。這些結果也顯示了PBL在技能上的影響是積極的,而它在知識上的影響則是負面的。綜合結果表明了問題導向式學習整體上具有負面影響。Gijbels等人在衡量問題導向式學習效果時建議認真考慮評估方式。
4.1 生長勢調查
5 月19 日(抹芽前)對各處理單株枝條數量、果枝長度、花穗數量進行調查。處理4 單株枝條數量、花穗數量、果枝長度均最高,分別比處理1 高12.8個、2.6 穗、3.4 cm。處理2、處理3 與處理1 相比生長勢有不同程度增強。結果表明: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葡萄生長勢隨之增強(見表6)。





4.2 葉片營養調查
試驗期間分別于6 月11 日、9 月11 日(成熟期)對各處理葉綠色及氮含量進行測定。葉綠素6 月11 日調查結果,隨著施氮量的增加,葉綠色含量也隨之增加;9 月11 日成熟期葉綠素含量處理1 最高,其余處理含量差異不大。葉片氮含量變化情況與葉綠素變化情況基本一致(見表7)。
4.3 各處理產量結果
分別于5 月19 日、9 月11 日對各處理單位面積株數、單株結穗數、單穗重量、產量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表8、表9。
4.3.1 單位面積株數 處理4 最高,為3 795株/hm2,其次是處理3,為3 675 株/hm2,再次是處理1,為3 120 株/hm2,處理2 最低,為2 775 株/hm2。處理1、處理3、處理4 株數分別比處理2 多345 株/hm2、900 株/hm2、1 020 株/hm2,株數差異幅度分別達到12.4%、32.4%、36.8%。由于試驗區保苗數不同處理間差異較大,對試驗產量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
4.3.3 單穗重量 以處理2 最高,為1.70 kg/穗,處理3、處理4 單穗重量低于處理2 而高于處理1。此結果可能與處理2 保苗數最低、單株營養面積較大、單穗重量增加有一定關系。從稱重情況看,氮肥的施用對單穗總量的增加有一定影響。
4.4 產量
產量以處理4 最高,為54 050.7 kg/hm2,比處理1 增產20 396.8 kg/hm2,增幅為60.61%;處理3 比處理1 增產15 235.9 kg/hm2,增幅為45.27%;處理2 比處理1 增產8 850.8 kg/hm2,增幅26.30%。處理間產量差異非常顯著。1 hm2產量=1 hm2株數×單株商品穗數×單穗平均重量×0.85(折算系數)。
4.5 各處理綜合效益分析




各處理綜合效益(除去施肥成本收入)以處理4最高,為285 725.32 元/hm2,比處理1 增加收入110 519.5 元/hm2,增幅63.08%;其次為處理3,收入為257 894.56 元/hm2,比處理1 增收82 688.74元/hm2,增幅47.20%;處理2 比處理1 增收48 105.5元/hm2,增幅為27.46%。僅從產量結果和效益情況看,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效益隨之大幅增加。肥料投入產出比,處理4 最高,為24.73,其次是處理3,為23.45,處理2 據第三位,為21.34,處理1 最低,為17.71。氮肥0 水平處理投入產出比分別比處理2、處理3、處理4 低3.63、5.73、7.01。從試驗結果看,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雖然增加了施肥成本,但是綜合效益顯著增加,因此適當增加氮肥施用量對葡萄產量的增加有較大影響(見表10)。
4.6 各處理葡萄果實經濟性狀分析
9 月11 日,對采集的各處理葡萄果實進行了含糖量、果形指數、單穗重量、單穗果粒數量、單果重量等經濟性狀進行了室內考種(見表11)。
4.6.1 各處理含糖量比較 處理1、處理2 含糖量最高,均為20.4%,分別比處理3、處理4 高0.9%和1.4%;從整體調查結果看,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含糖量呈下降趨勢,表明施氮量的增加不利于葡萄含糖量的提高。
4.6.2 各處理果形指數比較 各處理果形指數中橫徑以處理1 最大,處理3 最小;縱徑以處理3 最大,處理1 最小。表明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果粒增大作用不明顯。
4.6.3 各處理單果重比較 處理4 單果重最重,為12.6 g,比處理1 重1.2 g;處理3 單果重最低,為9.4 g,比處理1 輕2 g;處理2 單果重比處理1 輕1.3 g。
試驗結果表明: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對紅地球葡萄產量的提高影響顯著,但不利于葡萄果實含糖量的提高。從提高產量的角度考慮,今后可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開展相關試驗,尋求提高產量和含糖量(品質)的最佳耦合配方。由于葡萄為多年生果樹,同一地塊保苗數、樹體生長勢強弱很難保持一致,暫未能對氮肥的適宜用量得出明確結論。建議今后繼續開展多點試驗示范,進一步驗證敦煌葡萄氮肥的合理施肥量,為大面積示范推廣奠定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