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琴
(云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78100)
目前,在羊飼養過程中瘤胃積食發病率比較高,往往占消化道疾病的一半,這種疾病的出現對羊的健康成長影響很大。因此,加強對羊瘤胃積食的研究,實行科學的飼養方法可以從根本上加強對此病的預防。
在羊飼養過程中,飼料通常選擇適口性良好的谷物類、蒯根類或者是餅類,這些都是精飼料,但如果羊過量食用這些食物,可能使羊瘤胃內的乳酸桿菌生物的繁殖情況失衡,微生物的數量大量增多,使得對精飼料的發酵能力提高,大量的發酵導致乳酸量提高,同時揮發性脂肪酸也會提高,使得羊瘤胃內膨脹,其內的食物出現膨脹現象,胃壁進一步擴張,同時出現酸堿失衡情況,這種情況下,羊瘤胃內微生物系統的平衡會受到損傷,導致羊消化功能受損,消化系統受到損傷后,羊的機體其他系統也會受到損傷,整體出現抵抗力下降情況[1]。
在羊飼養過程中也會選擇藤類、秸稈類的粗纖維飼料,這些飼料本身會給羊的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羊還是大量采食,會加重羊消化系統的負擔,使得羊患上瘤胃阻塞,羊瘤胃積食會對羊自主神經系統機能造成很大影響,這時粗飼料在羊的胃內留存,這些食物在發酵菌作用下會進行異常發酵,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會進一步加重對羊瘤胃的壓迫和刺激,使得胃部感受器更加興奮,加快腸胃蠕動,這時一些不能被消化的飼料無法向后推移,導致感受器從興奮狀態進一步轉化為抑制狀態,這時瘤胃蠕動情況會進一步減弱。與此同時,瘤胃體積會不斷擴大,導致瘤胃擴張,患上羊瘤胃積食。
在羊飼養過程中,一些飼養員不在意飼料的具體情況,偶然選用一些質量不良的霉變飼料,或者使用一些粗劣的飼料,這些都會導致羊腸胃功能受損。除此之外,一些養殖者在更換飼料時往往直接從粗劣飼料轉變為精飼料,羊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大量采食出現口渴爆飲情況,這些過量采食的情況都會加重羊消化系統負擔,對羊瘤胃加重壓迫和刺激,使得羊患上本病。
羊患上羊瘤胃積食通常是在過量使用飼料24h 左右,但根據飼料不同,有的羊可能在食用過量的谷類飼料后12h 出現發病癥狀。在患病初期,羊通常會對飼料不感興趣,出現食欲減退情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反芻、噯氣停止或減少,并且由于消化系統功能異常,導致羊經常出現弓背情況,并出現用后肢踢腹的情況,與此同時,還會有磨牙、打滾、坐臥不安的情況,這種消化功能的異常會使羊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進行聽診可以發現瘤胃蠕動下降或停滯,胃部基本不進行消化,但羊的體溫沒有出現體溫異常情況。同時可以發現患病羊尾部內容物明顯增大,內容物堅實,且形狀像面團狀。除此之外,患病的瘤胃上部也會有氣體存在,由于患病羊本身不舒服,情緒比較急躁,同時鼻鏡干燥、鼻孔還會出現黏性分泌物。
如果羊是由于過量采食谷類飼料,除了上述癥狀外,病羊還會出現腹瀉情況,且排泄物呈現黑色,氣味出現惡臭情況,在排泄物中還有黏液和沒有被完全消化的飼料顆粒,這些情況都是消化功能受損的表現。當羊患病時間較長,進入后期,這時羊會出現脫水和酸中毒現象,同時由于長時間的消化功能受損,羊的眼球會出現下陷、皮膚彈性變差、排尿量大大降低,與此同時,羊的運動能力也會逐漸消退。如果羊的患病情況比較嚴重,這時羊還會出現黏膜發紫、呼吸困難的情況,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最終會轉入中樞神經抑制狀態,并進一步出現嗜睡、昏迷狀況,最終因身體機能衰竭而亡[2]。
在羊養殖過程中,如果發現羊采食量突然下降,精神不振、反芻減少的情況,可以初步認定為有瘤胃積食情況,如果想要進一步確認是否為該類疾病,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觸診、聽診和叩診,綜合診斷來進行確定,如果隨著時間的流逝,羊出現腹圍增大、噯氣停止、弓背站立等情況,就可以進一步認定為瘤胃積食,并且一旦有上述癥狀,羊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
用手觸摸羊的瘤胃,如果羊非常抗拒,并且瘤胃腫脹,觸摸感覺非常堅實,可以判斷為瘤胃積食。
對羊進行聽診可以發現,羊有呼吸困難情況,并且瘤胃的蠕動噪音減弱,心跳加快,這時可以確定羊患上瘤胃積食。
在羊身體的左側腹壁進行叩診,發現聲音渾濁則可以進行進一步診斷。
當羊患病嚴重時會出現死亡現象,對病死羊進行剖檢可以發現,其瘤胃容積異常增大,胃黏膜有出血情況,其中存有很多食物,這些食物會散發出刺鼻的酸臭味。
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對羊只的觀察,如果發現異常情況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首先,要注意飼養的科學性,每次投放的飼料應適量,并且投放飼料的時間要盡可能規律。需要注意的是,在羊饑餓時不能投放過多飼料。除此之外,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飼料的營養性,提高羊的抵抗力。如果要改變養殖方式,或者是更換飼料,一定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防止產生應激。條件允許的養殖場可以建設一定的活動空間,保證羊只活動量,更好地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提高瘤胃蠕動[3]。
在羊發病時,其胃內殘留的食物較多,難以消化,這時羊的腹圍沒有增大,可以采用饑餓按摩療法。給羊適當的禁食,在禁食這段時間只提供飲水,在水中添加適量食鹽,保證羊的身體機能正常運行,每天只需要供水6~8 次,并且還可以加入200~250g 的酵母粉進行內服,加強其腸胃的消化功能。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病羊糞便的觀察,查看其排泄物是否異常。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羊在2~3d 內就會出現反芻現象,隨后癥狀減弱,此時可以對羊瘤胃進行按摩,每次10~20min,適當增加羊的運動量。通過饑餓療法可以使胃內容物不斷消化、后移,降低瘤胃緊張度,使其盡快恢復未受損傷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病羊正常反芻后雖然可以飼喂,但第一次飼料的量一定要少,隨后根據情況調整到正常量,并且最初不要飼喂精飼料,而是飼喂質地柔軟的飼料。
為了更好地刺激瘤胃蠕動,達到清理腸道的效果,針對病羊可以每日灌入液狀石蠟,每日一次。當體重超過75kg 時,每次用量控制在300ml,對體重輕于75kg 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150~250ml,適時情況下結合皮下注射,觀察腸胃蠕動。除此之外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其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如果羊只出現嚴重的酸中毒現象,則可以注射相應藥物[4]。
中藥治療往往是將一些中藥放到水中混合煎藥,1d 對病羊灌服1 次,連用3d 即可。根據不同的患病情況采用不同的藥方進行治療。
可以讓患病羊站立,并固定其頭部,隨后用開口器打開空腔,將胃導管深入瘤胃中,先注射0.5%~1%的溫食鹽水,隨后在利用虹吸作用將其中的食物導出來。這樣反復操作直到注入胃內的水不再渾濁,這樣既可以排除其中的有害食物,同時也可以防止酸中毒[5]。
羊瘤胃積食屬于羊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一旦患上羊瘤胃積食將會有較為明顯癥狀,相關養殖人員要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加強羊群觀察,一旦發現需要及時采取措施。同時,在日常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要有意識地進行針對性預防,實行科學的養殖方式,保證充足的草料供給,實行合理的草料飼養方式,若發現羊只出現異常一定要及時防治,保證羊群穩定增長,促進我國養殖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