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桂 葉穎 王世業 王國友 吳玲 鄧永春
(1,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57700;2,云南省昭通市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657000;3,云南省綏江縣板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57704;4,云南省綏江縣中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57700;5,云南省綏江縣畜牧獸醫站 657700)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疾病,在2006~2018 年云南省共報告布氏桿菌病病例1239 例,無死亡病例,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云南省綏江縣于從2017 年開始實施布氏桿菌病凈化工作。3 年來全縣采樣監測均為陰性,基本達到國家疫病凈化標準。
牛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感染而引發的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這種病菌呈現出一種較小的短桿狀、球桿形或球形,不會形成芽孢也不會運動,該病菌對高熱、各種射線、紫外線及常用消毒劑都有比較強的敏感性,在低溫和干燥環境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生存。牛布氏桿菌病一般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皮膚及生殖道感染傳播。在飼料和飲水中如果含有這種病菌,牛只食用后會出現傳播,同時病菌也可通過空氣飛沫和灰塵等進行呼吸道傳播。感染牛布氏桿菌病的牛只與正常牛只出現黏液和體液接觸也可以傳播。在牛只配種過程中也可能會受到感染,因此,需要對這些方面的內容進行重視[1]。
通常來說,牛布氏桿菌病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癥狀,一般會有2 周~6 個月的潛伏期,其中懷孕階段的牛只最容易感染該病,嚴重的還會發生流產,同時伴有紅色結節狀物質從病牛陰道中流出,甚至會產出死胎和弱犢牛,比較容易在妊娠5~8 個月出現問題。母牛在流產時不僅表現出分娩特征,還會在生殖道中出現炎癥表現,陰道黏膜會出現粟粒大小的紅色結節,還會流出白色黏性分泌物,流產后會持續排出褐色惡臭黏液,經常會發生子宮內膜炎和乳房炎。公牛患該病主要會發生滑膜囊樣、關節炎、睪丸炎,甚至還會出現陰莖紅腫現象。
牛布氏桿菌病的病理變化比較廣泛,受損組織不僅有肝、脾、骨髓、淋巴結,還會給骨關節、血管、神經、內分泌及生殖系統造成影響。另外,還會對間質細胞造成不利影響,也會給器官的實質細胞造成損傷,如肝臟在急性期內可見漿液性炎癥,并伴有實質細胞變性、壞死,隨后會轉變為增殖性炎癥,在肝小葉內形成類上皮樣肉芽腫,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出現混合型或萎縮型肝硬化。
對牛布氏桿菌病進行檢疫,可以結合多種方式來實現,其中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據牛群實際生長情況來進行檢查,然后記錄牛群生長狀況,做好統計,對一段時間內的結果進行一個對比分析和總結,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牛群布氏桿菌病發病情況進行檢疫。
在無菌條件下對患病牛只的臟器、血液、陰道分泌物、胎衣、乳汁等制成涂片,然后選擇沙黃亞甲藍染色法進行染色處理,使用油鏡鏡檢,如果其中含有布氏桿菌會被染成紅色,其他細菌會被染成藍色。
首先,對牛只進行采血處理,將牛只的尾巴抬起,然后使用酒精棉球對尾根部的腹側進行消毒處理,使用無菌一次性采血器來進行采血處理,然后做好標簽標注,登記好編號,將血樣帶回實驗室進行血清學分離。其次,檢測過程中主要采用琥珀紅凝集試驗,重視血液的新鮮度,避免出現凝血現象。在玻璃板的方格內滴入用移液器吸取的血液,然后將琥珀紅凝集抗原滴加在每滴血清上,再使用牙簽將兩者混合,使其均勻展開,記錄相應的試驗結果[2]。
要切實落實生物安全措施,相關的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監督養殖戶,通過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來對動物糞污和病死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源。控制布氏桿菌的傳播途徑,采用該菌敏感的方式進行消毒和隔離,從而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還要對進入到飼養場的車輛和人員進行徹底消毒,同時要重視養殖場周圍的環境衛生,做好各項消毒凈化工作,避免牛只感染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具有比較強的熱敏感性,對消毒試劑也非常敏感,但對寒冷和干燥環境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因此需要重視牛圈舍消毒。在消毒過程中可以利用漂白粉和石灰乳等來進行消毒處理,同時也可以利用一些火烤手段對金屬設施進行消毒,還要對病死牛和牛糞等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對牛布氏桿菌病進行監測過程中,一旦發現布氏桿菌陽性動物就要及時按照防治技術和規范要求來對其進行嚴格處置。尤其是對病死動物和發病動物來說更是如此,一定要做無害化處理,同時還要對流行病學調查進行重視,追溯和監測陽性動物、發病動物、病死動物的來源,對其發病原因進行分析。
為了有效預防牛布魯氏桿菌疾病的發生,在養殖過程中要將自繁自養作為主要原則來遵循,強化對健康牛群的培養。利用人工授精方式來對母牛繁殖進行管理,同時還要強化對犢牛的免疫接種工作,強化對疫病的檢疫,一旦出現陽性牛只,一定要及時隔離和撲殺,避免出現傳染現象[3]。
在牛引進過程中,要先對疫情進行調查,不能從布氏桿菌病流行地區引進,一定需要有該病檢疫證明方可引進。引進牛只后要做好隔離觀察工作,必須在確認健康后才能混群飼養。對于無病牛群也要進行定期檢疫,如果發現病牛要及時淘汰,逐步對牛群進行凈化,使其成為健康牛群。
要讓養殖人員認識到檢疫的必要性,嚴格落實各個環節的檢疫程序,積極學習胚胎移植技術、凍精配種技術等內容,在培育健康高產牛只的同時,進一步降低牛布魯氏桿菌的發病概率。同時要重視科學飼養和均衡日糧的工作,不斷對牛群綜合抗病能力進行提升[4]。
相關部門要對牛布氏桿菌病宣傳工作重視,貫徹落實國家制定、頒布的養殖行業健康發展規范文件和相關法律要求,向廣大養殖場和養殖戶做好該病的普及,其中包含該病的特征、檢疫和防治要求,進一步提升養殖人員和基層獸醫人員的認知水平,強化牛布氏桿菌的防控意識,盡可能地減少疾病傳播和發生。
綜上所述,在養牛業的發展中經常會受到牛布氏桿菌的影響,一旦不進行及時處理,會給整個牛群造成極大的影響。牛布氏桿菌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患上該病的牛只要進行及時隔離,對其使用過的各類器具也要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同時還要對病死牛進行無公害化處理。除此之外,要重視牛只免疫檢疫、養殖管理,做好相關宣傳,進一步提升牛布氏桿菌病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