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湖南省安仁縣永樂江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中心 423600)
近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國民生活質量得到全方位提升,隨著人們對豬肉制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生豬養殖產業逐漸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支柱產業。在生豬養殖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疫病發生不僅會導致生豬產量降低,引發豬只死亡,還可能會給畜牧養殖業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因而,做好生豬疫病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在生豬養殖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綜合性疾病的發生愈發頻繁,與此同時,其危害嚴重,因綜合性疾病通常是由不同病菌及病毒相互作用引起的,其治療難度較高,一旦發生會導致養殖戶蒙受巨大打擊。絕大多數綜合性疾病發生于生豬胃腸道部位或呼吸道部位,因病原種類較多,同時組合較為復雜,綜合性疾病不僅會危害生豬,還可能傳染給其他畜禽,給養殖戶造成困擾。
生豬養殖過程中,各種外界環境及內在因素的變化都容易導致生豬疫病的發生,常常舊病尚未徹底痊愈又出現新型病變。這主要是由于病豬體內所存在的病毒常常與其他細胞發生反應,在此基礎上引發其他疫病,如口蹄疫、豬瘟等疾病如果沒有徹底治愈,極易引發其他疾病。在這種綜合性傳染作用下,生豬正常生長會受到較大阻礙,因其抵抗能力降低,后期感染疫病的概率明顯提升,極易導致養養殖戶出現經濟損失。
近年來,豬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頻發,已成為生豬養殖過程中的一大問題,同時其病毒感染范圍不斷擴大。如果無法及時實現這類疾病的有效控制,整個養殖行業均需要面臨較大困擾,不僅養殖戶蒙受經濟損失,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疫病不可忽略且危害較為嚴重的一個問題,一旦發生生豬很難實現健康生長。豬流感、豬口蹄疫及豬瘟等常見疫病的發生,不僅患病豬只健康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會傳染給其他健康豬只,因疫病不斷蔓延,導致巨大的損失,如果養殖戶選擇將此類患病豬只銷售到市場中,還會使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因而,做好生豬養殖疫病防疫工作意義重大。只有嚴格落實生豬疫病防治工作才能盡可能降低疫病發生概率,減少因疫病發生造成的損失,幫助養殖戶提高經濟效益,保證人民群眾吃上優質豬肉產品。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可以將疫病防治工作看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及養殖戶積極參與,還需要全社會的高度配合。根據生豬養殖實際需求,要想實現生豬疫病的有效防治,需要對養殖場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在全社會范圍內做好相關疫病宣傳工作,采取適宜的養殖管理措施,合理控制生豬養殖環境,盡可能在搖籃里扼殺疫病隱患[1]。
要想開展生豬養殖工作,需要合理建設養殖場,如果養殖場無法滿足相關標準要求,極易引發各種問題。結合生豬養殖過程中的各種需求,要保證養殖場建設場地地勢較高、平坦開闊,與化工場地及居民集中區域距離較遠;其次,需要對養殖場進行合理規劃,為生豬配備隔離區、生產區及糞便處理區等,為進出人員及車輛配備消毒池,為養殖管理人員配備生活區、工作區、飼料工具間等,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功能特性對區間布局進行合理安排。
免疫接種就是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采用人工方式為生豬機體輸入免疫原或免疫效應物質,幫助機體獲取針對特異性疾病的免疫力,在此基礎上盡可能降低疾病發生概率。當前,免疫接種是生豬疫病傳播最為有效的一種控制措施,為生豬采取科學免疫接種來預防疾病,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成本,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益。因而,在日常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需給予生豬免疫接種工作的高度重視,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生豬全群免疫接種。
養殖過程管理不科學極容易導致生豬發生疫病。因而,在生豬疫病防治過程中,養殖戶必須對養殖過程加強管理。首先,對衛生管理工作加強重視,定期清掃養殖場,嚴格落實消毒工作,及時清理養殖場內的生豬糞便;其次,對豬舍做好相關保暖防暑工作,在炎熱季節加強豬舍內的通風換氣,同時保證豬舍干凈,以防生豬中暑問題,在寒冷季節則需對豬舍加強保暖,避免因氣溫過低而導致生豬出現腹瀉等疾病;此外,要嚴格把控飼料質量關,嚴禁采用過期飼料,在飼喂工作結束后必須立即對飼料密封保存,防止飼料受潮[2]。
養殖戶需要密切關注生豬實際生長狀況,一旦出現異常立即隔離,同時對其他健康豬只進行檢查,以確定其是否感染。如果養殖戶無法準確判定異常生豬,需要聘請獸醫診斷,在明確疫病種類后,結合疫病實際狀況對病豬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同時嚴格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
養殖戶知識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生豬疫病的發生與否。生豬疫病的發生通常具備可預見性及突發性,如果養殖戶缺乏足夠的養殖知識,并不了解生豬疫病知識,極易導致生豬發生疫病。因而,對生豬疫病加強宣傳及教育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首先,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對轄區范圍內生豬養殖情況進行統計,定期為養殖戶開展宣傳工作,全方位的提升養殖戶認知水平;其次,定期組織“專家現身說教” 活動,由相關專家為養殖戶傳授科學的養殖技術,保證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戶能對相關養殖技術嚴格落實,全面提升生豬養殖工作的科學性。而養殖戶也需要對相關知識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養殖技術水平,降低生豬各種疫病的發生概率,實現生豬疫病的高效防范。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許多疫病存在較強的傳染性,一只病豬可能會導致整個養殖場內的豬只患病。因而,一旦出現患病豬只必須及時給進行有效治療。首先,相關主管部門需充分考慮養殖場實際狀況,為其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防因病原侵入而導致生豬患病;其次,要有效利用各種治療藥物,如果致病菌具備一定的耐藥性,在使用藥物前需要開展藥敏試驗,選擇高敏感藥物。
要想做好生豬疫病防治工作,需要嚴格把控養殖場內豬源,盡可能堅持全進全出及自繁自養的養殖繁育制度,嚴禁引入疫病流行區域內的仔豬或種豬。在引種過程中首先需要詳細調查供種豬場各種疫病流行情況,配合相關主管部門完成檢疫申報工作[3]。與此同時,為了使豬源安全性及可靠性得到保障,還需對引進種豬隔離一段時間,保證其不存在任何動物疫病后才可與本場豬群混合飼養。
綜上所述,生豬疫病防治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為了確保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需要將疫病綜合防治技術融入生豬養殖過程中,分析疫病發生原因,在此基礎之上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對生豬疫病的發生進行有效控制,進而為生豬營造一個健康生長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