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婉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廣西 百色,533400)
作為常見的頸椎病類型之一,神經根頸型椎病具有較高的臨床病發率[1]。在該病癥發生后可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頸背部疼痛、麻木,在病情逐步發展下甚至可導致指端麻木、上肢乏力、握力減退等嚴重表現,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存在嚴重影響[2]。有大量研究顯示,在神經根型頸椎病診療中,除常規治療干預外,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也發揮了十分顯著的效果[3]。故此次研究主要就中醫護理在經根型頸椎病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整理,綜述如下。
從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病發機制來看,其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或脫出,以及骨質增生、關節松動、移位等因素導致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所致[4]。從臨床表現上來看,該病癥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所致,故在局部竇椎神經受到直接刺激的情況下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頸部疼痛、椎旁肌肉壓痛等癥[5]。病癥多在30歲以上人群中發生,具有起病慢,病程長,易反復及年輕化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6]。
在神經根型頸椎病護理中,通過中醫辨證分型護理的實施能夠有效凸顯中醫辨證施護的個體化特點,進而促進患者病癥的改善,提升其康復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在井怡銘,蔣冬梅[7]的研究中選取了10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展開了分組對比,在兩組患者分別接受常規護理與中醫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健康教育、情志干預、飲食調護及康復鍛煉干預下,病癥較常規護理下的對照組得到了更為明顯的改善,其治療有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93.3%>78.7%(P<0.05)。鄺秋群,盧彬等[8]研究人員在研究中選取1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后也發現,實施中醫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達到了86.25%,對比常規護理下對照組的68.57%有明顯提升(P<0.05)。此外,林玉麗、姚旭潔[9]在研究中選取92例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后發現,通過采取中醫護理干預進行辯證護理,能夠更加緊密地結合患者的實際病癥類型,如風寒痹阻型、痰濕阻絡型、血瘀氣滯型、氣血虧虛型等開展辨證施護,從而有效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及預后效果的改善。上述研究均顯示,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護理中,通過中醫護理的實施能夠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并提升患者滿意度。在中醫理論中,一般將神經根型頸椎病歸為“項痹病”范疇[10];從中醫辯證角度來說,一般可見項痹病分為以下證型:①風寒痹阻證;②氣滯血瘀證;③痰濕阻絡證;④肝腎不足證;⑤氣血虧虛證[11]。在面對不同證型病癥的情況下,采取的中醫療法及護理措施均有一定差異。具體而言,針對不同證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中醫辯證護理下可采取不同的中藥組方、藥膳調護及功能鍛煉方式幫助患者改善病癥,從而促進患者頸肩疼痛、肢體麻木及上肢活動受限等癥狀得到改善,最終起到優化治療效果的目的,促進患者更好地恢復機體健康。
中醫針灸也是十分中藥的中醫療護方式之一。在陳舟梁[12]的研究中選取了120例患者分別實施了常規護理與中醫針灸療護干預;經對比觀察可見,經針灸干預的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得到了明顯改善,且患者功能恢復情況也顯著好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及CSS評分分別為[(1.48±0.39)分]、[(10.53±1.83)分]較對照組的[(2.30±0.48)分、(13.26±1.96)分]降低顯著(P<0.05);這一研究證實,通過針灸療護的實施能夠有助于促進患者疼痛程度的減輕,并提升康復效果。陳娟,黃倩[13]在研究中將納入的58例患者進行分組護理后也發現,實施中醫針灸干預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質量對比常規干預下的對照組均得到了明顯提升(P<0.05)。以上研究均顯示針灸療護能夠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進而改善患者病癥,緩解其機體不適感??傮w而言,在中醫針灸干預下,可通過選取患者百會、太陽、風府、風池、曲池等穴位進行針刺干預,從而通過針灸刺激穴位的形式達到疏通經絡、止痛、接觸肌肉及血管痙攣、調節神經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的目的,最終促進患者病癥的緩解,達到加速康復的效果[14]。
在中醫療護方案中,中藥穴位熏蒸及封包治療也是十分重要的中醫護理措施,其對于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上肢疼痛、肩頸部疼痛、肢體功能受限等病癥也有顯著療效。在司徒海燕[15]的研究中也發現,針對觀察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予以穴位熏蒸(選取穴位主要包含風池、肩井、外關及后溪、合谷等;熏蒸藥物主要成分為當歸、荊芥、紅花、防風、川牛膝、川芎、獨活等)干預后,患者預后疼痛程度對比常規干預的對照組得到了明顯緩解(P<0.05)。以上研究均顯示在中藥熏蒸干預下能夠有助于促進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病癥的緩解,提升其康復效果。此外,李貞[16]在研究中分別予以4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實施常規護理與中藥封包療護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對比對照組得到了明顯提升(Z=-4.765,P<0.05)。這一研究則證實,中藥封包干預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有大量臨床研究資料顯示,通過中醫護理結合規范的功能訓練干預可有效促進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椎功能的改善,進而有效緩解其疼痛感,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吳丹,汪賢梅,孫雪影[17]在研究中以60例患者為例,分組實施常規護理及五禽戲之鹿戲鍛煉指導(包含左顧右盼、左右旋頭、低頭看海、仰頭觀天等)干預后,觀察組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NDI)為(9.23±1.85)分,對比對照組的(11.63±2.95)分得到了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患者預后焦慮評分(GAD-7)對比對照組也得到了明顯降低[(1.07±0.20)分vs(1.56±0.29)分](P<0.05)。這一研究也證實,通過中醫功能訓練干預的實施,可有助于緩解患者頸背部疼痛感,進而提升其康復效果。
總體而言,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病癥,尤其在社會生活壓力增加、工作及生活方式轉變的情況下,該病癥的發病率也出現了明顯的增加趨勢,且有年輕化發展傾向[18]。在這一病癥發生后,可導致患者出現頸項疼痛及上肢疼痛、麻木等癥,對患者機體健康及身心健康均有嚴重影響,故結合患者實際病癥采取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措施加以干預十分關鍵[19]。而大量研究顯示,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中,通過予以中醫療護形式,如中藥藥膳、中醫針灸、推拿、熏蒸及康復鍛煉等形式加以干預均能夠發揮較高效果,促進患者病癥的恢復[20]。在基于現代醫學開展的常規護理與中醫理念結合下,也能夠進一步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從而有效提升病癥治療效果,提升患者認可度。故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療護中,建議基于中醫療護理念持續創新護理方案,從而推進相關臨床護理質量的持續提升,更好地改善患者病癥,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