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雪君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 南寧,53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醫療技術不斷完善,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對醫療衛生護理服務質量要求也逐漸提升。護生是保障護理事業不斷發展的關鍵,護生綜合素養與臨床護理質量的好壞具有密切相關的聯系[1]。進入臨床實習是是護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際工作中,以及不斷提升護理技能與強化護理職能的重要階段,同時該階段也是協助護生樹立正確職業生涯價值觀、道德觀、融入護理崗位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臨床護理帶教,對提升整體護理質量至關重要[2]。因此,如何做好臨床護理帶教工作,已成為臨床護理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就臨床護理帶教的具體情況,淺談臨床護理帶教的體會。
帶教老師一言一行均會對護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帶教老師應注重臨床護理帶教工作,帶教老師不僅需要熟練掌握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同時還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善于講解,以提升其工作積極性[3]。同時帶教老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養,關愛關懷護生等,以做到工作細心、服務熱心以及解答耐心,以做學生榜樣。
帶教老師應多與護生交談,并觀察每位護生特點,因勢利導,采取賞識教育,將工作中不足應及時指出,但應注意交談的方式,注重場合,禁止在患者面前批評學生,選擇合適地點、時間,注意說話語氣、方式,促使護生認識錯誤同時也保護其自尊心,以免學生產生反逆心理[4]。
3.1 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體系 設立教學科:醫院可依據臨床實際情況,開設教學科,安排專人管理護生實習工作。在教學科中,可在各科室設立一名總帶教老師與多名帶教老師[5]。由醫院管理科依據各科室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流程、工作等,并對帶教老師實施護理技術規范化理論、技能考核,以最大程度保障臨床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與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同時教學科應定期選拔帶教老師,帶教老師應具有高學歷、資歷,并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與扎實專業知識、豐富臨床經驗等,同時帶教老師還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滿足護生需求,適應臨床需求,保障教學質量[6]。教學計劃制定:傳統教學是由帶教老師作為主講,學生被動接受,即“填鴨式教學”,該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教學需求。依據教學大綱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教學內容進行規劃,可采取目標教學法,實施分層次教學模式[7]。分層次教學方案的制定:(1)在第一階段,應重點采取崗前教育,掌握實習要求、技術,并以基礎護理為主要內容;(2)在第二階段,應將重點放在專科知識培訓中,可采取情景模擬的方式,實施業務查房、管理查房、操作等,以培養護生獨立工作能力;(3)在第三階段,應對護生實施理論、技能考核。對于制定好的教學計劃、內容,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學習,促使帶教老師能夠依據計劃、內容、目標等完成帶教工作,促使教學內容規范化、系統化[8]。明確目標,在每個階段結束時應實施評估,以提升帶教老師自身業務水平與教學技能。教學形式多元化:將授課內容以豐富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以充分調動護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9]。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多種臨床護理帶教模式在臨床得以廣泛應用,其中包括問題式教學、結構化教育、情景模式教學、臨床路徑教學、微課教學、案例教學法等,不同教學模式均有其各自優缺點,臨床應結合科室、護生等實際狀況,采取多種教學模式聯合使用,以調動護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10]。帶教老師應引導、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提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大膽競爭等自我表現能力,進而強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3.2 強化臨床帶教工作,培養護生實際工作能力 崗前教育:(1)職業道德教育:注重護生工作態度與護理技術,向護生講解,作為一名合格護士,需具備的基本條件、要求、義務等。介紹“五星”服務的基本內容,包括接待熱心、診療細心、護理精心、征求意見虛心以及解釋耐心。同時還應傳遞,護士應具備不怕累、不怕臟以及不怕苦的精神[11]。(2)崗前教育:護理部應安排每位護士進行崗前教育,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護生職責、醫院基本情況、任務、守則、病區環境與各項規章制度等。一對一帶教:一對一帶教是實現教與學的最佳效果,每位護生應指派一名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發揮率先垂范的作用。帶教老師應向護生講解病區環境、科室特點、護理文書書寫、護理概念、用藥方式與特點、患者情況等,同時依據學習大綱、科室特點等,有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地將護理學重點、難點與專科內容的新技術、進展、護理安全等知識傳授給護生[12]。可要求護生自主進行護理操作,帶教老師給予指導,促使其盡快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提升其護理能力。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結合情景教學、誘導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協助護生建立自己獨立思考的臨床思路,要求護生除常規護理操作做到穩、快、準等,同時也應注重其自身專科護理能力與急救技術,進而提升其整體搶救患者的能力[13]。注重激勵因素,帶教老師應充分利用激勵效應,針對學生表現優秀的地方,應加以贊美,相關研究顯示,一般人群僅發揮20%~30%的能力便可保持職位、薪職,一旦存在激勵因素,其便可發揮80%~90%的能力。帶教老師應定期檢查護理計劃開展情況,以及護理病歷書寫情況等,針對護生存在的問題,應給予相應的指導,以糾正其錯誤行為,旨在短期內協助護生提升自身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人性化教學:人性化教學模式在臨床帶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帶教老師,應主動接觸學生,多采取換位思維與專業敏感、細心去關注學生,以為其提供一個輕松的實習氛圍,在工作中應嚴格要求,在生活中應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其在新學習環境中陌生感、恐懼感、壓迫感,使學生感受親切、溫暖,促使其保持輕松心情,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實習中。同時注重學生心理疏導,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況,利用心理學知識針對進入臨床實習學生在不同階段心理特點做好相應的心理指導工作。評估教學成果:針對教學成功的評估,可借助師生互評、綜合考評的方式,以此為臨床護理帶教工作質量持續改進提供依據[14]。待實習結束后,應由帶教老師實施操作、理論知識考核,護理部依據全院教學要求統一協調各科室操作考核項目,以確保專科各具特點,做到公平公正、合理。考核成績明確后,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并給予點評,做好實習鑒定。帶教工作結束后,由護生進行心得體會闡述,并填寫相應的教學評價表,由總帶教老師收集并交由護理部,護理部依據護生對帶教模式、帶教老師評價等,對意見給予反饋,并將其作為對科室與帶教老師年終考核的評價標準之一,以促進帶教質量持續改進,拉近護生與帶教老師之間的聯系。強化臨床護理帶教管理工作:帶教老師與護生共同討論,臨床護理帶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分析、總結、改進;對護生提出的問題、意見、建立,給予解答并作出回應,及時解決,以促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以此提升護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教學水平,從根本促進整體護理質量改進。增強法律法規意識: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但發展,我國人民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患糾紛發生率也隨之上升。為避免醫患糾紛,增強護生法律法規意識至關重要,此項工作也是帶教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帶教老師應引導學生換位思考,注重患者權利,如隱私權、知情權等,促使護生盡早樹立正確法律觀念,增強其法律意識,促使其在實施護理操作過程中,學會使用法律、法規規范自身言語、行為,促使護理事業在法律、法規軌道中健康發展,以規避醫患糾紛發生。
綜上所述,隨著醫療服務技術不斷發展,臨床對護理服務要求也隨著提升,需要臨床護理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成熟的溝通技巧以及規范標準的實踐操作技能等,可通過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體系、強化臨床帶教工作,培養護生實際工作能力等,提升臨床護理帶教質量,以此調動護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其發現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促使護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走向臨床,成為一名高素質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