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琦
后牙殘根是口腔科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牙體缺損,臨床上致使患者出現殘冠殘根的原因主要為楔狀缺損、大面積齲壞、外傷等,對于很多殘根其臨床保留價值比較高,尤其是對于后牙,將其保留以后作為基牙,對于維持患者義齒的穩定性和固位性具有積極意義[1]。在后牙殘根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最大程度對患者的牙根和天然牙進行保留,是患者和醫師共同追求的目標[2]。以往后牙殘根患者常采取單一口腔正畸牽引治療,臨床療效受限,基于此,同時聯合修復、牙周、牙體等多學科知識具有積極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診治的100 例后牙殘根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36.35±5.65)歲。觀察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齡(36.98±3.1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牙折斷面或齲壞低于齦下≤4 mm;根尖片顯示患者的牙根發育正常,不存在彎曲現象,根管和根周膜影像清晰,根尖區不存在異常現象,不存在根骨粘連;未出現明顯性牙槽骨吸收現象,牙齒松動度為0 度或Ⅰ度患者;與對側同名牙相比,牙根長度≥2 mm,預期在給予正畸牽引治療以后能夠促使修復體與冠根比例良好患者;殘根周圍各含有1~2 顆鄰牙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口腔正畸牽引治療:采取局部正畸治療方案,將患者殘根兩側存在的鄰牙作為支抗牙,對患者的托槽進行粘結,對患者殘根出存在的間隙進行調整。對于在齦上出現牙體缺損的殘根,若有充足的空間可以對托槽進行粘結,可以在為患者進行根管治療后直接將正畸托槽粘結好展開牽引治療。對于牙體缺損及無法直接對托槽進行粘結的患者,需要將部分根管充填材料進行去除以后在患者的根管內部將牽引裝置粘結好。澳絲型號選取為0.018 英寸,在患者殘根位置處彎制垂直牽引曲,以牽引裝置進行彈性結扎,以此來加力,牽引治療方向需要與患者的牙根長軸保持一致,將牽引力控制在40~50 g,每4 周對正畸治療進行加力1 次,一直到將殘根牽引至患者的根面位置,并且符合冠修復牙本質肩領提出的要求時停止。牽引到位完成以后,臨床醫護人員可采取弓絲進行保持,時間為3~4 個月,以預防患者出現復發現象。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口腔正畸牽引治療基礎上給予多學科綜合治療:①牙周潔治與根管治療:對患者展開牙周潔治治療,取得患者根尖片,必要時可采取拍攝錐形束CT,對患者牙根粗細和長短進行了解,對患者的根尖周圍情況進行了解,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具有科學化和個性化的根管治療措施。對患者治療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觀察時間為2~4 周,待患者未出現其他臨床癥狀、未出現松動、根尖片結果無異常且患者的根管治療完善情況下展開后續正畸牽引治療,正畸牽引治療同對照組。②牙周修正治療:對于大部分患者來說,其在接受正畸牽引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牙齦組織會出現冠向遷移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采取牙周手術對其展開修整。以患者的牙周軟硬組織增生情況為基礎,可以通過牙冠延長術或牙齦成形術,促使患者經牽引治療以后的殘根齦緣能夠與其天然存在的牙互相協調,提升整體美觀性。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并非必然發生于每例患者中,為此,臨床醫護人員需要為患者展開術前預判,需要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③修復治療:當殘根牽引到位以后臨床醫護人員需要以樁核冠的修復要求為依據,為患者展開牙體預備工作,充分分析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樁冠修復進行設計,促使修復以后患者的根面能夠與冠邊緣完全密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評估比較兩組正畸牽引治療效果:觀察記錄兩組治療后出現牙根0 度松動、Ⅰ度松動、Ⅱ度松動和Ⅲ度松動的例數,對比各項占比,其中0 度松動:患者牙根無松動;Ⅰ度松動:患者牙根只向唇舌側松動且其松動幅度<1 mm;Ⅱ度松動:唇舌向患者的近遠中向松動且松動幅度為1~2 mm;Ⅲ度松動:唇舌向患者的近遠中向松動,松動的同時存在有垂直方向的松動且松動幅度>2 mm[4]。②評估比較兩組樁冠修復效果:待修復體完成6 個月以后為患者展開復診,顯效:修復體具有良好的邊緣密合性,未出現松動現象,患者的牙周狀況良好且經X 線檢查結果顯示患者未出現牙槽骨吸收現象;有效:修復體具有較好的邊緣密合性,出現松動現象但松動度<Ⅰ度,患者牙齦存在有輕度萎縮或者是牙齦炎癥現象,且經X 線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出現輕度牙槽骨吸收現象;無效:患者修復體邊緣密合性差,松動度≥Ⅱ度,牙周情況較差,經X 線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出現明顯牙槽骨吸收現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正畸牽引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牙根Ⅰ度松動和Ⅱ度松動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牙根0 度松動占比5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2.00%,Ⅲ度松動占比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正畸牽引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樁冠修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樁冠修復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樁冠修復效果比較(n,%)
對于維護牙列來說,修復和保留殘根殘冠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升患者牙列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尤其保留一些重要位置上的殘根能夠避免游離端缺失,有助于提升義齒的固位性和穩定性[6,7]。殘根的保留既可以減緩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速度,又可以保持患者牙槽骨的豐滿度,另外,在殘根牙周膜組織存在情況下,患者殘根在經過修復以后會出現咀嚼壓力,會感受到咀嚼的快感,從而對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起到促進作用[8]。正畸牽引治療適用于牙根無彎曲,發育正常,牙周條件較好,根尖周組織健康的患者,在為患者展開正畸牽引治療前,修復醫師需要對患者展開會診,需要對患者的遠期修復效果進行術前預判,與患者充分交流與溝通[9]。對于成年患者,臨床醫護人員常采取局部固定矯治展開牽引,在這一情況下,需要充分發揮出支抗的作用,確保牽引力適宜。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引入多學科綜合治療,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可以促使患者各方面的功能得到恢復,可以對患者牙列的美觀性進行提高[10]。本次研究結果中,兩組牙根Ⅰ度松動和Ⅱ度松動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牙根0 度松動占比5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2.00%,Ⅲ度松動占比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樁冠修復治療總有效率為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口腔正畸牽引聯合多學科綜合治療有利于優化牙殘根。
綜上所述,給予后牙殘根患者口腔正畸牽引聯合多學科綜合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正畸牽引治療效果和樁冠修復效果,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