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臨床上,慢阻肺屬于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因氣道炎癥導致氣道結構重塑與氣道壁損傷,進而引發呼吸氣流受限[1]。慢阻肺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氣促、咳痰以及咳嗽等,近年來該疾病發病率與病死率明顯提高,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2,3]。慢肺阻患者因氣道分泌物排出明顯受到限制,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則極易引發肺源性心臟病以及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4,5]。沙美特羅替卡松是沙美特羅與氟替卡松的復合制劑,雖然在慢阻肺治療中可取得一定療效,但單獨用藥效果尚有待進一步提高[6]。噻托溴銨為臨床新型干粉吸入劑之一,抗膽堿作用明顯,可將肺泡有效通氣量提高,使得氣道膽堿能神經張力降低,進而達到改善肺部通氣與換氣的治療效果[7]。本研究為進一步提高慢阻肺的治療效果,在該疾病治療中聯合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替卡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9 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甲組(34 例)及乙組(35 例)。甲組患者中,男21 例,女13 例;年齡61~83 歲,平均年齡(73.15±6.85)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15±3.28)年。乙組患者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齡62~85 歲,平均年齡(73.19±6.82)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19±3.2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能嚴格遵醫囑用藥;②不存在用藥禁忌證;③治療前1 個月內未采用β2受體激動劑、長效抗膽堿能藥物治療。
1.2.2 排除標準 ①中途退出;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④存在嚴重精神或認知功能障礙;⑤合并代謝性疾病、甲狀腺疾病、冠心病或糖尿病;⑥過敏體質。
1.3 方法
1.3.1 甲組 患者入院后行常規平喘、止咳、抗感染以及吸氧等治療,同時通過吸入裝置給予患者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注冊證號H20140164,規格:50 μg/500 μg ×60 吸)治療,1 吸/次,2 次/d,共治療12 周。
1.3.2 乙組 在甲組的基礎上通過吸入裝置給予患者噻托溴銨粉霧劑(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454,規格:18 μg×10 粒)治療,1 粒/次,1 次/d,連續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8]: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呼吸容積增加≥25%,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呼吸容積增加15%~24%,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未發生任何變化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測定儀(四川思科達科技有限公司)對兩組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pred、FEV1、FVC)進行測定。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口干、心悸、咽癢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甲組治療顯效14 例、有效8 例、無效12 例,總有效率為64.71%;乙組治療顯效18 例、有效14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為91.43%。乙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239,P=0.007<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乙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均高于甲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甲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甲組發生口干1 例、心悸1 例、咽癢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6%;乙組發生口干1 例、心悸2 例、咽癢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97,P=0.756>0.05)。
臨床各種呼吸系統疾病中,慢阻肺為常見的一種,具體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通常認為和有害顆粒、氣體有關。該疾病發病率高,且病情危重,病程長,若不及時干預,則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威脅[9]。為此,積極尋找一種有效方式治療該疾病十分迫切。沙美特羅替卡松是沙美特羅與氟替卡松的復合制劑,其中沙美特羅為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具有長效擴支氣管作用,同時還具有抗炎效果,能對氣道平滑肌重塑進行抑制。氟替卡松則屬于一種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局部抗炎作用明顯,可對炎癥多個環節進行作用,對炎性因子生成與多種炎癥細胞活化進行抑制,進而促使氣道炎癥程度減輕。長期采用β2受體激動劑進行治療,可下調慢阻肺患者的氣道β2受體功能,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則能將β2受體數量上調,將β2受體敏感性提高,故聯用糖皮質激素與β2受體激動劑可發揮有效協同作用,但沙美特羅替卡松單獨治療慢阻肺的療效尚有待進一步提高。鑒于此,本研究在此用藥基礎上聯合噻托溴銨治療,結果顯示,乙組治療總有效率91.43%高于甲組的64.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pred、FEV1、FVC 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乙組患者的FEV1/FVC(58.85±3.69)%、FEV1%pred(55.18±1.09)%、FEV1(1.65±0.22)L、FVC(2.45±0.25)L 均高于甲組的(53.18±3.28)%、(50.12±1.03)%、(1.21±0.19)L、(2.22±0.22)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慢阻肺采用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用藥安全性高。究其原因,噻托溴銨屬于一種抗膽堿能藥物,可通過將氣道平滑肌上的M3受體選擇性阻斷,進而促使支氣管長效擴張,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10]。與此同時,該藥物還能將氣道口徑增大,促使支氣管擴張,使得支氣管氣流受限情況得到有效緩解,并且還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炎作用。聯用噻托溴銨與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慢阻肺可充分發揮藥物協同作用,進一步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慢阻肺采用噻托溴銨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