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平 鐘瑞媚 葉志韌 陳奕濤 陳洪 黃桂瓊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疾病,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殘率。根據2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創議(GOLD)[1]顯示,COPD 在全世界疾病的死亡原因占據第4 位,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死亡原因第三位的重大疾病,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西醫臨床上常用支氣管舒張劑、糖皮質激素等治療AECOPD,有一定療效。因其明顯的異質性,即不同患者表現疾病表現不同,GOLD 推薦的治療方案逐漸顯現“個性化”的特點,與中醫的辨證論治不謀而合。中醫學認為該病屬于“肺脹”、“喘證”等范疇。作者根據中醫辨證,采用加味二陳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AECOPD 痰濁阻肺證患者,療效甚佳,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 例AECOPD 痰濁阻肺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 例。治療組男27 例,女13 例;年齡59~94 歲,平均年齡(76.73±5.91)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75±1.42)年;疾病分級:輕度 11 例,中度19 例,重度1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60~93 歲,平均年齡(77.62±6.03)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83±1.56)年;疾病分級:輕度10 例,中度21 例,重度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辨證標準 診斷標準:符合《2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創議(GOLD2017)》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 更新版)》[2]中對AECOPD 的診斷標準。辨證標準:符合《中醫內科學》[3]:胸膺滿悶,咳嗽痰多,色白粘膩或呈泡沫,短氣喘息,稍勞即著,怕風易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舌質偏淡,苔薄膩或濁膩。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辨證標準;②年齡、性別、種族不限;③自愿受試,理解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對治療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①其他器質性肺系疾病患者(肺癌,支氣管擴張,肺結核,間質性肺疾病等);②對本藥處方中藥物組成或穴位貼敷過敏史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④無自主能力者,精神疾病患者及不愿合作者;⑤酗酒、吸毒及濫用藥物者。⑥資料不全、不能完全配合研究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根據病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方法,即即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療。療程10 d。
1.4.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加味二陳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加味二陳湯組方:半夏10 g、橘紅15 g、白茯苓15 g、甘草10 g、白前10 g、前胡10 g、桑白皮10 g、杏仁10 g、川貝母10 g、瓜蔞皮15 g、牛大力30 g、制仙茅10 g。水煎服,150 ml/次,1 劑/d,餐后溫服。穴位貼敷治療:穴位選擇中脘、豐隆,穴位貼敷膏藥以白芥子、細辛、白芷、小茴香等熬制,并避開皮膚潰瘍、傷口處,約2~6 h。療程10 d。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中醫證候評分:對患者的胸膺滿悶,咳嗽痰多、色白粘膩或呈泡沫、短氣喘息、稍勞即著、怕風易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的證候進行評分,每項證候按輕、中、重度評為2、4、6 分,計算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及體征評分:將喘息、咳嗽、痰量、痰液性質、發熱、肺部啰音、胸痛、唇甲紫紺等按其輕重程度分為4 級,以4 分制積分:正常為0 分,輕度為1 分,中度為2 分,重度為3 分。mMRC 評分:用調查問卷方式調查患者呼吸困難程度,程度由低到高(0~4 分),依次為“我僅在費力運動時出現呼吸困難、我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時出現氣短、我由于氣短,平地行走時比同齡人慢或者需要停下來休息、我在平地行走100 m 左右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喘氣、我因嚴重呼吸困難以至于不能離開家,或在穿衣服/脫衣服時出現呼吸困難”。CAT 評分:用調查問卷方式對患者疾病程度評估,分別為咳嗽程度、咳痰程度、胸悶程度、呼吸困難程度、勞動能力、患病后心理狀態、睡眠情況、精力狀況等8 項,每個項目按嚴重程度分別記0~5 分,將各項分數相加的,總和為CAT 評分。觀察治療前后FVC、FEV1、PEF 及FeNO 變化。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的中醫證候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臨床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FVC、FEV1、PEF 比較 治療前,兩組FVC、FEV1、PEF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FVC、FEV1、PEF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FVC、FEV1、PEF 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FVC、FEV1、PEF 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FeNO、mMRC 評分、CAT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FeNO、mMRC 評分、CAT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eNO、mMRC 評分、CAT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FeNO、mMRC 評分、CAT 評分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FeNO、mMRC 評分、CAT 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發生1 例(2.5%)貼敷處紅腫,對照組發生2 例(5.0%)氣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ECOPD 是一種常見、多發的呼吸道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特點,對患者及家屬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臨床對于AECOPD 多以吸氧、抗炎、解痙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規措施進行治療,雖然可迅速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患者病情易反復,而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療效,臨床中也在對治療方案進行研究探索。中醫認為AECOPD 屬“肺脹”范疇,其基本病機乃本虛標實,肺、腎、心、脾臟氣虧虛為本,痰濁、水飲、血瘀互結為標,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復感外邪,而致氣道壅塞,肺氣脹滿,不能斂降而發病。痰濁阻肺證是AECOPD 常見證,治療當以化痰降氣,健脾益肺。加味二陳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AECOPD 是廣東省名中醫陳洪主任在繼承國醫大師呂景山“對藥對穴”學術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臨床實踐而總結出來的經驗方,取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二陳湯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4]。另加桑白皮和橘皮肺脾并舉加強化痰平喘之力,白前對前胡一宣一降,痰去嗽寧;另加瓜蔞皮利氣寬胸化痰,制仙茅溫腎定喘。并重用牛大力補虛潤肺,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抗炎及對機體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5]。另取對穴中脘、豐隆,不僅具有溫腎補陽,平喘止咳之功效,同時也有抗過敏、增強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功能,在與西醫治療措施并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時,可相輔相成,標本兼治,進而能有效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臨床癥狀、體征、中醫證候評分、肺功能指標、FeNO、mMRC 評分、CAT 評分均明顯優于僅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可對上述觀點加以佐證。
綜上所述,采用加味二陳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AECOPD 痰濁阻肺證臨床療效顯著,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