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齊澤華
甲亢主要是因機體分泌甲狀腺激素過量導致,該病的發病原因繁瑣,誘因較多[1]。目前,臨床上治療甲亢的方法相較很多,如抗甲狀腺素藥物、碘131I 治療和手術治療等。丙基硫氧嘧啶在臨床上是應用頻繁的抗甲亢藥物,患者服藥后臨床改善率能達到60%,但同時不良反應也較嚴重。傳統中醫學根據甲狀腺腫大的特征,將此病劃為“癭病”,而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又可與“心悸”、“郁證”、“消渴”、“少寐”疾病等相關[2]。中醫理論解釋“癭病”的病機為氣、痰、血等邪氣瘀滯于頸前,所以其治療原則是疏肝理氣、祛濕化痰、活血通絡。本實驗通過使用自擬養陰方聯合丙基硫氧嘧啶對陰虛火旺型甲亢進行治療,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助于恢復甲狀腺激素水平,而且安全性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沈陽市中醫院內六科治療的60 例陰虛火旺型甲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 例。治療組男8 例,女22 例;年齡22~62 歲,平均年齡(42.3±6.6)歲;病程0.5 個月~5年;平均病程(3.2±1.1)年。對照組男10 例,女20 例;年齡20~65 歲,平均年齡(43.6±7.9)歲;病程1.5 個月~6年,平均病程(3.7±1.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陰虛火旺型的要求。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中修訂的關于診斷甲亢的標準。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未使用其他中藥、中成藥和西藥。
1.4 排除標準 ①同時有干燥綜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4];②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轉氨酶較正常值升高達2 倍以上,肌酐清除率較正常值下降1 倍以上;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或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準備妊娠者;④確診為惡性的甲狀腺腫瘤;⑤針對試驗用藥出現過敏反應;⑥因某些原因應用了糖皮質激素;⑦患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⑧有精神類疾病;⑨無法配合進行試驗的患者;⑩已經參與或曾經在1 周前參與其他試驗。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病情使用丙基硫氧嘧啶片,3 次/d,2 片/次,持續治療2 周后,評估患者的癥狀緩解狀態,調整用藥劑量,并保持在100~200 mg/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擬養陰方加減治療,基本方:黃芩10 g,黃柏10 g,黃連8 g,白芍8 g,玄參8 g,生地15 g,熟地6 g,當歸12 g,鱉甲25 g,雞血藤25 g。若頸部顯著脹大,加白芥子;出現腫塊,加乳香和沒藥;手顫嚴重,加珍珠母、木瓜;失眠嚴重,加酸棗仁;突眼嚴重,加夏枯草;心情煩悶,加龍膽草、夏枯草(以上中藥均來自于本院中藥房,按正規方法炮制)。1 劑/d,水煎至300 ml(醫院統一煎服),分2 次早晚服。并囑患者在治療期間按時規律進餐,避免煙酒、濃茶、咖啡。兩組均連續治療2 個月。如果治療中,患者出現心率加快,>100 次/min,可給予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控制心率;如果肝功能受損,可給予保肝藥治療。
1.6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甲狀腺激素水平、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2016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治愈:所有的不適癥狀全部清除,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甲狀腺腫大和突眼顯著減輕;顯效:所有的不適癥狀明顯減輕,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甲狀腺腫大和突眼減輕;有效:所有的不適癥狀減輕,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甲狀腺腫大和突眼略減輕;無效:甲狀腺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甲狀腺腫大和突眼未見緩解,甚至惡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5]。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組TSH 高于對照組,T3、T4、FT3、FT4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甲狀腺激素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組的甲狀腺腫大和突眼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比較[n(%)]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甲亢是由于甲狀腺分泌過量的甲狀腺激素,對機體產生代謝亢奮和交感神經興奮的效果,誘發心慌、大量出汗、進食量多、便次增加和體重減輕的病癥。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眼突、眼瞼浮腫、視力減退等癥狀。甲亢病因包括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Graves 病),炎性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后甲狀腺炎和橋本甲亢)、藥物致甲亢(左甲狀腺素鈉和碘過量致甲亢)、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關性甲亢(妊娠嘔吐性暫時性甲亢)和垂體瘤甲亢。甲狀腺激素可加速新陳代謝,代謝增加需要機體增加進食,導致胃腸活動加劇,便次增加,雖然進食量增加,但氧化反應增強,導致能量耗損增多,所以體重下降,消耗能量會產生過多熱量,其癥狀是怕熱汗出,少數患者可有低熱;甲狀腺激素增加會興奮交感神經,臨床表現為心慌、心動過速、失眠、情緒易激動、易怒。若甲亢患者沒有接受合理治療,能誘發甲亢性心臟病。甲亢診斷難度不大,只要有相應癥狀疑似甲亢后,給予甲狀腺功能檢測,就可確診。由于甲狀腺分泌的T3、T4、FT3、FT4明顯升高,激發甲狀腺-垂體軸的反饋功能,TSH水平下降。所以假如患者臨床癥狀典型,結合T3、T4、FT3、FT4上升,同時TSH 減低,即可診斷為甲亢。近年來,隨著社會上甲亢發病率的逐漸上升,臨床上對于甲亢的研究也逐步加深[6]。《諸病源候論·癭候》曰:“癭者,由憂恚氣結所生……動氣增患”。由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和學習的壓力增大,導致人們的心情抑郁,長期的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郁結,久而化火,煉液成痰,阻滯脈絡,氣滯血瘀,而氣、痰、血向結后于頸前,發為癭瘤[7]。清代醫家林佩琴的《類證治裁》載:“癭瘤其癥屬五臟,其原由肝火”。女子以肝為主,所以女性比較好發。所以我們認為“陰虛內熱”是整個病理基礎,是甲亢的基礎病機。故使用平肝抑陽、理氣活性之法,可收到標本兼治的良好效果。有關試驗證實,中藥可以顯著地祛除西藥的不良反應,所以中西結合治療可以安全可靠的緩解癥狀,在治療效果相同的情況下,能適度減少西藥的用量[8]。有研究發現,三甲復脈湯和阿膠雞子黃湯都是養陰的經典方,而這兩個方劑在治療陰虛型甲亢上,可以明顯減輕不適癥狀,顯著修復甲狀腺激素平衡等[9]。現代藥理學試驗證實[10],鱉甲有消除甲狀腺腫塊的功能,其藥用原理是鱉甲可以影響結締組織繁殖;龜板可以減少陰虛型甲亢大鼠的FT3、FT4水平,減慢大鼠的代謝速度;生地黃可以減少能量轉換;茯神有鎮靜功能,可以使神經的興奮度下降,減少甲亢患者的精神亢奮狀態。
綜上所述,使用自擬養陰方加減聯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療陰虛火旺型甲亢,可以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助于恢復甲狀腺激素水平,而且安全性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