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吳云天*,王之虹,劉 鵬,謝海亮,佟 雪
(1.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福田>針灸推拿科,廣東 深圳 518034;2.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研究所,長春 130117)
近年來,傳統中醫學因對機體的整體調節、極低的不良反應得到廣泛推廣。本院秉承著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應用恢刺法加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1-3]。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不同針具、不同操作方法對療效會產生直接影響。本研究為進一步證實不同針具、不同操作方法在恢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差異,對其進行探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收集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于本院針灸推拿科住院的144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隨機對照法將其分為A組、B組、C組、D組,共4組,每組36 例。A組男13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45.42±10.31)歲,平均病程(3.60±2.21)年;B組男15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42.78±12.05)歲;C組男16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46.92±12.09)歲;D組男14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46.57±9.93)歲。4組患者基線比較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實施撬拔法聯合粗針、B組實施撬拔法聯合細針、C組實施提插捻轉法聯合細針、D組實施提插捻轉法聯合粗針。針刺取穴:取腰2-骶1夾脊穴以及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經筋分布區域尋找壓敏點(壓痛、酸脹或感覺過敏、舒適或痛行結節的腧穴)。應用vonfrey EVF3 測試儀,對壓敏點進行痛閾測量,選擇最低的6 個壓敏點進行標記,并作為針刺穴位。針具選擇:粗針選取 0.45 mm×75 mm的毫針;細針選取0.30 mm×75 mm的毫針。操作手法:醫師站于患者頭側,常規消毒,對準標記點刺入,直至骨面后退至筋膜層,得氣后在筋膜層行撬拔法、提插捻轉法,撬拔法:得氣后在筋膜層前后、左右撬拔,刺激誘發經氣向病患處進行傳導,操作時間為30 s,留針30 min,并配以紅外線照射燈直射;提插捻轉法:得氣后在筋膜層行平補平瀉的提插、捻轉,待通過刺激誘導使得病患處得到經氣后,留針30 min,并配以紅外線照射燈直射。4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每周3 次,共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 1)所有患者均給予簡式McGill 疼痛問卷[4]調查評估。其主要通過疼痛分級、視覺模擬疼痛以及現有疼痛強度三種量表進行患者治療期間的疼痛感;2)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分量表(JOA)評分[5],所有患者在治療后進行腰痛評估,針對患者自覺癥狀、臨床、日常生活及膀胱功能進行評估,反應患者病情,共14 項,合計29 分,分值越低證明病情越嚴重;3)壓敏點痛閾測定值[6]:治療后應用vonfrey EVF3 測試儀檢測患者壓痛閾值,重復測試 3次,并取其平均值并記錄;4)觀察4組患者治療總療程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PS 20.0 分析,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4組治療后簡式 McGill 疼痛問卷表得分比較 A組簡式 McGill 疼痛問卷表中VAS、PPI 及PRI(感覺項總分、情感項總分)與其余各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組與C組、B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與C組各項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治療后簡式 McGill 疼痛問卷表得分比較(,n =36) 分

表1 4組治療后簡式 McGill 疼痛問卷表得分比較(,n =36) 分
注:與A組比較,# P <0.05;與B組比較,△P <0.05;與C組比較,▲P <0.05
2.2 4組治療后JOA 量表評分表及壓敏點痛閾測定值比較 A組JOA 量表評分表及壓敏點痛閾測定值與其余各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組與C組、B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與C組各項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組治療后JOA 量表評分表及壓敏點痛閾測定值比較(,n =36)

表2 4組治療后JOA 量表評分表及壓敏點痛閾測定值比較(,n =36)
注:與A組比較,# P <0.05;與B組比較,△P <0.05;與C組比較,▲P <0.05
2.3 4組治療前后SF-36 評分及治療療程比較 各組患者治療前SF-36 評分及治療療程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治療后,A組SF-36 及治療療程與其余各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D組與C組、B組各項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B組與C組各項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4組治療前后SF-36 評分及治療療程比較(,n =36)

表3 4組治療前后SF-36 評分及治療療程比較(,n =36)
注:與A組比較,# P <0.05;與B組比較,△P <0.05;與C組比較,▲P <0.05
腰痛多因勞損或受外邪致腰部筋脈拘謹、不通,從而表現為腰部疼痛,嚴重者會連帶腿疼[7-12]。古代醫家根據本病經筋病證認為應選取經脈的針刺手法治療[13-14]。《靈樞·官針》:“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刺法將針直刺在拘急筋肉之傍側,其手法為先直刺,然后對病變經筋部行前后、左右撬刺。恢刺法是一種可對局部病變的肌筋膜及關節附著點進行撬拔、松解黏連等操作的針刺手法,其對痙攣的肌筋膜和錯位的關節具有緩解和恢復的作用。故恢刺法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而且明顯改善患者關節的活動度,并可進一步恢復其關節紊亂等病理改變[15-18]。
但該治療方式的操作和針具的選擇存在爭議,且臨床報道極少。故本研究旨在不同針具、不同操作方法對恢刺法治療本病的療效差異,為恢刺法治療腰痛的針具和操作方法選擇上提供相關科學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撬拔法、提插捻轉法、粗針、細針的針灸組在治療腰痛中均可改善腰痛癥狀,并可提高壓敏點的痛閾[19]。其中撬拔法聯合粗針組合在降低患者簡式McGill 疼痛問卷表評分,縮短治療療程,提升JOA 評分和壓敏點的痛閾,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均優于撬拔法聯合細針、提插捻轉法聯合粗針、提插捻轉法聯合細針[20-21]。而提插捻轉法聯合粗針的簡式 McGill 疼痛問卷表評分、JOA 評分、壓敏點的痛閾以及生活質量方面明顯優于撬拔法聯合細針、提插捻轉法聯合細針。但在撬拔法、提插捻轉法與細針組合方面兩者無明顯差異。這表明,撬拔法聯合粗針組合的恢刺法療法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效果顯著[22]。這也進一步說明粗針在刺激誘發壓敏方面明顯優于細針,而在撬拔法、提插捻轉法方面,撬拔法明顯優于提插捻轉法[23-25]。此外,撬拔法聯合粗針組合可明顯縮短治療療程時間,進而降低治療費用。
本研究雖然4組都是局部取穴且同為針刺鎮痛,但使用刺激量較強的粗針卻對壓敏點痛閾的提高較刺激量較弱的細針更為明顯。然而實際上并不矛盾,筆者認為壓敏點恢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其不同操作方法針刺鎮痛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故細針對照組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粗針除了存在針刺鎮痛的作用之外,還可以起到松解黏連,促進肌筋膜痙攣及關節紊亂等恢復,從而減少對腰神經的卡壓,故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撬拔法聯合粗針組合的恢刺法療法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效果顯著,進一步證明粗針明顯優于細針,撬拔法明顯優于提插捻轉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緩解肌筋膜痙攣,糾正錯位腰椎關節相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