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山東省東營市東城醫院,山東 東營 257091
肺癌屬于惡性腫瘤中發病頻率較高的疾病類型,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著嚴重威脅[1]。有關研究顯示,我國每年的肺癌發病人數已高達80萬左右,因此死亡的人數又占據了其中的4/5,數據驚人[2]。有關研究顯示,對晚期肺癌實施治療的同時,再加之護理措施的干預,可對其疼痛感有著良好的緩解效果,有助于患者的預后[3]。然而,臨床護理模式多種多樣,方法內容的差異,所帶來的護理效果也大相徑庭[4]。鑒于此,本文將針對護理模式展開研究,討論晚期肺癌疼痛護理中施以循證護理的效果。現闡述如下。
1.1一般資料 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晚期肺癌患者84例,隨機劃為2組: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合計患者42例,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齡介于45~81y,平均年齡(63.75±3.21)y。研究組合計患者42例,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齡介于45~82y,平均年齡(63.49±3.62)y。以上資料對比,結果顯示:P>0.05,符合研究實施標準。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晚期肺癌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測確診;②患者知情研究事宜,同意參與;③患者認知清晰、無語言交流障礙。
排除標準:①精神、智力、認知障礙,無法交流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臨床資料不全或缺失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 對照組按照普通護理進行。即入院講解、病房清潔消毒、飲食指導、心理溝通等。
1.3.2研究組 研究組則賦予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組建循證小組:由1名護士長、5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為循證小組,護士長為組長;組建后,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和護理需求,并對護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進行預測,理出問題后再進行文獻查找,在專業醫護者指導下創建護理計劃。②心理護理:不良情緒的存在會加劇患者的疼痛感受,因此護理人員則應多給予患者肯定和鼓勵的眼神,并為其播放舒緩的輕音樂,與患者談心,讓其感知到關心和愛護;另外,還可將鎮痛藥物的作用原理、使用劑量,應用效果等進行講解,減少患者對鎮痛藥物使用的擔憂。③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光線柔和,并每日開窗通風,同時在房內擺放綠植,增加病房生機,緩解患者壓抑感。④運動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還應指導其進行一定的運動鍛煉,可從被動床上肢體訓練開始,逐步再展開散步、慢走、平甩和肢體屈伸等主動運動,運動量和程度盡量以患者無呼吸急促感為標準,切忌劇烈運動和長時間運動。
1.4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感受。選取VAS量表,對患者的疼痛感受作分數判定,分數與疼痛呈負相關,分高則疼痛感受強烈。
(2)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感受。以問卷形式收集患者感受分數,總計100分,滿意感受=(60分及以上例數/總例數)*100%。
(3)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sf-36量表對其展開分數判定,分數高,則質量佳。
2.1兩組患者的疼痛感受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VAS分數較對照組低(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疼痛感受比較分)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感受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感受較對照組高(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感受比較[n(%)]
2.3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對照組高(P<0.05)。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肺癌早期階段,患者一般會表現出胸悶、發熱、咳嗽、胸痛等癥狀,但同臨床常規肺部疾病相似,極易出現誤診[5]。往往到了晚期階段,患者才會被確診,此時喉部返神經、膈神經等均已收到嚴重損害,可表現出劇烈胸痛、膈肌麻痹、靜脈怒張、食道壓迫等嚴重反應,同時還會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晚期肺癌不僅會傷及患者身體,還會影響其心理,多數患者均會在身心的雙層作用下產生抑郁、消極等情緒。因此,在晚期肺癌治療的同時,還需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則屬科學、個性、人性的護理模式,并圍繞依據展開科學合理的指導干預,內容涉及范圍較廣,對肺癌患者的適用性也較強。
本文研究則將循證護理的價值進行了證實。研究組的VAS分數更低,研究組對護理的滿意感受也更好;另外,研究組的生活質量也更高(P<0.05)。
綜上所言,循證護理用于晚期肺癌疼痛護理中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