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芳
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婦幼保健院,山東 淄博 256300
AMI是冠脈阻塞、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壞死,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1]。臨床治療時,一般從擴張冠脈、消除阻塞兩個方面入手,減輕心臟負荷,恢復并改善心功能。本研究選取62例患者作為對象,探討了介入手術聯合替羅非班的治療效果,資料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從2018年1月-2020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AMI患者中選取62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劃分為對照組、試驗組兩個組別,均為31例。對照組中,有15例是男性,有16例是女性,構成比為48.39%、51.61%;年齡最小37歲、最大80歲,平均值為(57.29±11.36)歲。試驗組中,有17例是男性,有14例是女性,構成比為54.84%、45.16%;年齡最小38歲、最大79歲,平均值為(58.03±10.24)歲。兩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納排標準 (1)診斷標準[2]:經心電圖、冠脈造影等檢查確診,符合介入術指征。(2)納入要求:資料真實完整,對本研究有正確認識,并在同意書上簽字。(3)排除患者:有明確精神病史,肝腎器質性病變,凝血功能異常等。
1.3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吸氧支持,調脂、抗血栓、使用冠脈擴張藥物和減少心肌耗氧藥物,監測病情變化。對照組實施介入手術,經橈動脈置入球囊,將球囊送至血管狹窄部位,擴張后置入支架進行支撐。試驗組聯合使用替羅非班注射液(由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20041165),術中先經導管向冠脈推注,劑量為10 μg/kg,在3min內推注完成;然后靜脈滴注,持續時間36h,速率控制為每分鐘0.15 μg/kg。
1.4觀察指標 (1)觀察臨床療效,顯效的標準是:冠脈血運恢復,心電圖和實驗室指標均正常;好轉的標準是:冠脈血運恢復,心電圖和實驗室指標明顯改善;無效的標準是:冠脈血運不通,心電圖和實驗室指標異常[3]。總有效率是顯效率與好轉率之和。(2)比較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末徑(LVEDD)、左室收縮末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LVEF)。
1.5統計學處理 利用Excel表格記錄數據,統計學計算采用SPSS 25.0軟件。有效率的表示形式是(例數,百分率),心功能指標的表示形式是(均數±標準差),分別進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2.1臨床療效比較 數據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是96.77%和87.10%,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n,%)
2.2心功能指標比較 數據顯示,試驗組治療后的LVEDD和LVESD低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AMI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自2002年起我國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以中老年人多見[4]。AMI發作后,典型癥狀是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持續時間超過30min,伴有心率、血壓等指標改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目前二級及以上醫院開通了綠色通道,早診斷、早干預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常見治療方案有溶栓、介入手術、外科搭橋手術等。
本次研究以62例患者為對象,對照組實施介入手,試驗組聯合使用替羅非班。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有效率相近,但試驗組治療后的LVEDD、LVESD和LVEF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和李兆奇[5]的研究相近。分析可知,介入術的適應癥更廣,血管開通率更高,且出血等并發癥更少,對于有指征的患者推薦優先采用。替羅非班是一種特殊的蛋白受體拮抗劑,可阻止纖維蛋白原與糖蛋白相結合,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介入手術中,微血栓脫落比較常見,會影響手術效果,甚至造成患者死亡。聯合使用替羅非班,可以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并調節梗死血管的血液供應,從而提高手術安全性,進一步改善療效和預后。
綜上,針對AMI患者,介入術聯合替羅非班的治療效果更佳,能顯著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