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志 董曉麗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醫院,云南 保山 678000
分泌性中耳炎,耳鼻咽喉科常見病癥,特征是聽力下降、中耳積液,在兒童群體中發生率高,但兒童表達能力有限,多在聽力受損前提下方能檢出,需盡早治療。為減輕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者的損傷,藥物保守治療得到應用,有改善聽力功能的作用,但咽鼓管功能無法得到恢復,而鼓膜穿刺在短時間的鼓膜開放中,很難對中耳負壓進行改善,療效欠佳[1]。鼓膜置管術,經硅膠通氣管的置入,可改善中耳炎癥狀,但長時間置管會使并發癥增加,而CO2激光鼓膜造孔術能進行積液吸引并清除,然具體療效未得到明確[2]。故課題經家屬同意后納入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兒,旨在評估鼓膜置管術、CO2激光鼓膜造孔術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經家屬同意后納入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行手術治療,置管組:49例,病程跨度值3~11個月,病程均值(5.59±1.48)個月;年齡跨度值4~12歲,年齡均值(6.38±1.17)歲;29例女,20例男;行鼓膜置管術。激光組:49例,病程跨度值3~12個月,病程均值(5.90±1.62)個月;年齡跨度值4~13歲,年齡均值(6.77±1.41)歲;28例女,21例男;行CO2激光鼓膜造孔術。組間無差異(P>0.05)。課題納入者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且確診,均在15歲以下,家屬及委員會同意課題實施,患兒無其他耳部疾病或損傷。
1.2方法 置管組:鼓膜置管術,經內鏡觀察鼓膜情況,麻醉后,行鼓膜切開操作,經T型管置管器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兒鼓膜處行T型中耳硅膠通氣管的置入并固定即可。
激光組:CO2激光鼓膜造孔術,經丁卡因麻醉后,調整CO2激光治療儀曝光時間和功率,參數分別是1-2s、15-20W,在鼓膜位置打孔(2-3mm),并經激光對耳道內積液進行吸引,此過程保持輕柔操作,防止鼓膜受到損傷。
1.3觀察指標 行分泌性中耳炎者聽閾值觀察,有氣導聽閾均值、氣骨導差均值等。后行分泌性中耳炎者治療有效性的觀察,(1)治愈:鼓膜得到良好愈合,氣骨導差值在10分貝以下,聽力得到恢復。(2)好轉:鼓膜基本愈合,氣骨導差值在10分貝及以上,聽力基本恢復。(3)無效:和上述不同。
1.4統計學處理 在SPSS24.0中行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各項數據的處理,計量資料(聽閾值)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治療有效性)行χ2檢驗,P<0.05,數據處理有意義。
2.1聽閾值觀察 氣導聽閾、氣骨導差等聽閾值在治療前于激光組和置管組無差異,P>0.05。經治療后,氣導聽閾、氣骨導差等聽閾值均降低,激光組均值更低,P<0.05。

表1 聽閾值觀察
2.2治療有效性觀察 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療有效率于激光組(95.92%)比置管組(80.63%)高,P<0.05。

表2 治療有效性觀察
分泌性中耳炎,近年在兒童群體中發生率增高,致病因素有中耳低毒性感染、免疫失調等,發病后有聽力功能障礙,對分泌性中耳炎患兒生活有影響[3]。近年,激光技術得到發展,CO2激光鼓膜造孔術得到推廣,對分泌性中耳炎患兒而言,能經激光進行2-3mm的鼓膜造孔,經孔隙吸引積液,可達到徹底治愈的效果。在CO2激光鼓膜造孔術實施中,對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外耳道照射,外熱效應會出現,鼓膜損傷細胞可修復,且耳腔上皮細胞代謝也能得到加快,有減少鈣化、瘢痕的作用,使分泌性中耳炎患兒治療安全性提升。此外,經CO2激光鼓膜造孔,能使分泌性中耳炎患兒得到充分引流,邊緣碳化的特點可加速中耳黏膜的恢復,且此術式操作簡單,預后恢復快,可減少分泌性中耳炎患兒的痛苦感,使其接受度增高。有研究提出,CO2激光鼓膜造孔療效有限,可能會導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反復發作,對此要進行激光值的調整,提高單次激發率,在減少患兒耳道、鼓膜損傷的同時,可發揮持續性的療效。
綜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對兒童損傷嚴重,經CO2激光鼓膜造孔術,能使分泌性中耳炎得到治愈,且聽閾值改善明顯,有提升分泌性中耳炎患兒生活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