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急性左心衰竭是臨床診療中診療難度較高,對病患生命威脅也較大的一種重癥疾病,病患在患病后,左心室的功能會出現顯著的下降,進而導致呼吸衰竭,休克等癥狀的出現[1]。本次研究將對目前急性重癥左心衰竭病患臨床診療過程中早期輔助無創正壓通氣診療措施所產生的效果進行探究,分析這一措施的實踐意義。
1.1病患資料 本次研究收錄收錄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重癥監護室接受診療的急性重癥左心衰竭病患資料共60人,根據病患在監護室所接受的診療方式將其分為一組和二組,每組人數為30人,一組病患之中,男、女比例為18/12人,年齡43~80歲,平均(65.1±5.2)歲,其中高血壓患者為8人,冠心病患者為12人,糖尿病患者為5人,心肌病患者為5人。二組病患之中,男、女比例為17/13,人,年齡44~79歲,平均(64.9±4.9)歲,其中高血壓患者為6人,冠心病患者為11人,糖尿病患者為7人,心肌病患者為6人。兩組病患基本資料未見明顯差異,本次研究具有意義。
1.2診療方式 一組病患所接受的診療方式為常規診療方式,在病患入院接受診療后,根據病情給予病患強心劑藥物診療,硝酸甘油血管擴張藥物診療,抗感染診療,持續吸氧診療等。在病患接受診療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觀察病患的各方面情況,如病患出現了嚴重情緒波動,則需要給予病患咪達唑侖鎮定診療[2]。二組病患所接受的診療方式為常規診療方式聯合早期輔助無創正壓通氣診療,在病患接受診療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醫囑給予病患早期輔助無創正壓通氣,在診療的過程中,無創正壓通氣儀的呼吸模式為S/T模式,氧氣的流量為2-5L/MIN,頻率為15次/MIN,通氣壓力為8cmH2O,在病患診療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無創正壓通氣診療的時間對正壓通氣的通氣壓力進行調整,逐漸增加壓力,最高壓力可以增加到20cmH2O。同時護理工作人員還需要全天候觀察病患的生命體征,根據病患的病情調整呼吸機的參數,病患的病情有了顯著改善之后,護理工作人員可以適當下調呼吸機的參數。無創正壓通氣的診療頻率為3次/d,每次診療時間為4h。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患接受診療之后病患的病情變化情況以及病患對于醫療工作的滿意度進行對比。
病患病情變化情況
兩組病患在接受診療之后,病情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二組病患的呼吸功能,心臟功能以及血氣指標等顯著優于一組病患,具體數據如下表。

分組一組二組p診療前診療后診療前診療后呼吸(次/min)37.1±6.429.1±3.637.2±7.122.1±2.9p<0.05心率(次/min)123.9±29.1110.9±19.1123.8±29.594.1±11.3p<0.05氧分壓(mmhg)53.8±7.287.2±6.954.1±6.898.9±7.1p<0.05二氧化碳分壓(mmhg)49.7±3.941.9±5.149.6±5.232.9±4.7p<0.05血氧飽和度(%)79.9±4.391.9±3.679.9±4.796.9±3.1p<0.05
急性左心衰竭這一疾病主要的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群,相關研究證實,急性左心衰竭與多種疾病有著直接的關聯,例如高血壓疾病,冠心病,心肌病,肺部感染等,都會導致急性左心衰竭這一疾病出現[3]。病患在出現這一疾病之后,如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4]。對于急性左心衰病患而言,迅速科學的救治措施是病患生命安全的保障[5]。本次研究中兩組病患在接受診療之后,病情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二組病患的呼吸功能,心臟功能以及血氣指標等優于一組病患,研究結果證實在急性重癥左心衰竭病患的診療過程中在常規診療措施的基礎上給予病患早期輔助無創正壓通氣診療能夠對病患的病情起到非常顯著的改善作用,對于病患的臨床診療以及生活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建議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