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曉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七0醫院,山東 煙臺 264000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多由血管壁的病變或血流動力學障礙,使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引發神經功能障礙等造成[1-2]。易引發腦卒中及腦梗死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對缺血性腦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診斷,并予以針對性治療十分重要。本文選擇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院內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分別進行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以血管造影檢查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分析兩種方法單獨應用與聯合應用時的診斷有效率,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12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納入研究,樣本選擇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4~73歲,平均(45.29±5.85)歲;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4~74歲,平均(45.64±5.73)歲。納入標準:經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疾病患者;入組前近期接受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治療。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基礎性數據進行對比均差異較小,數據分析后顯示P>0.05,可進行分析研究。
1.2方法 分別對納入對象進行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
經顱多普勒檢查:指導患者先后保持平臥位與坐位,使用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RIMED LTD,型號為Digi-Lite)對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后動脈、終末段及雙側椎動脈等進行血流速度、搏動指數及阻力指數等的檢測,分析是否存在病變情況;檢查探頭頻率2MHz。
頸動脈超聲檢查: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并將頭部進行適當后仰,使用彩色超聲顯像儀(RIMED LTD)對患者的頸總動脈、頸內動脈等進行檢測,分析內膜增厚、斑塊形成及血管狹窄等情況。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為診斷金標準;探究經顱多普勒單獨檢查、頸動脈超聲單獨檢查、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率,并記錄兩種診斷方式的結果特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17.0軟件對12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診斷準確率對比用χ2檢驗方法,用%展現,當結果展現P<0.05時表示數據分析價值較高。
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96.67%,與經顱多普勒單獨檢查的82.50%、頸動脈超聲單獨檢查的79.17%相比均具有顯著優越性,P<0.05(χ2=12.9042、17.2969,P=0.0003、0.0000),具有分析意義;兩種診斷方式單獨應用的診斷準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χ2=0.4303,P=0.5118),不具有分析意義,見表1。

表1 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及單獨檢查時的診斷效果對比[n(%)]
缺血性腦血管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及時對患者進行確診十分重要。使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對患者進行檢查,可有效反映患者腦中M1段、M2段及前后動脈等的狹窄度與是否存在斑塊、增厚情況等。而由于頸部血管結構較為復雜,常規檢測難以有效進行全面檢查,而頸動脈超聲檢查可通過多個探頭聯合使用的方法對患者頸動脈結構、分層等進行準確構建,且圖像的分辨率較高,診斷效果較好[3]。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診斷時,單獨應用經顱多普勒超聲易出現漏診與誤診情況,聯合頸動脈超聲檢查方法,可有效降低誤診漏診率,對大腦動脈與頸動脈的狹窄、內膜、斑塊情況等進行綜合性判斷,提高診斷效率,且應用成本較低,具有無創性、花費時間短、應用方便等優點[4]。
本次研究中,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的診斷準確率顯著高于兩種方式單獨應用時的準確率,對比顯示P<0.05;說明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的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通過經顱多普勒與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查可有效反映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顱內血管狹窄情況及頸動脈病變情況,從而判斷患者的病情進展,提高診斷準確率,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