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棗莊市中醫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隨著國內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老年性腦梗塞(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發病率日益增高,發病時大多無明顯的預兆癥狀且病勢發展兇猛,可引發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疝和昏迷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威脅,因此積極地采取護理措施尤為重要。而常規護理缺乏細節性和針對性,難以有效降低CIS風險,而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展開的高質量護理措施,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為探究優質護理干預在老年性CIS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篩選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61例老年性CIS患者開展本組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對象 入組對象為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61例老年性CIS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齡80~90歲,平均年齡(85.3±4.5)歲,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78~90歲,平均年齡(86.5±4.2)歲。本次臨床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兩組患者在加入試驗后,分別經我院體檢,故此明確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相關數據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入院宣教、用藥指導、基礎護理、體征觀察等。
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1)心理護理:由于CIS發病急,病勢危急,很容易繼發失語、偏癱等病理癥狀,患者往往無法接受自己的病理改變,容易產生消極、焦慮和緊張等負面心理,臨床護士應悉心觀察患者的內心狀態,加強溝通交流,引導患者以平和的方式抒發不良情緒,臨床護士可給予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并講解疾病發生原因和治療預后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盡快恢復健康。(2)飲食護理:臨床護士應充分把握老年性CIS患者的飲食規律,給予高維生素和低膽固醇的優質蛋白飲食,并告知患者家屬上述飲食原則的重要性,由家屬和醫院共同監督,如患者存在吞咽障礙,可根據病情需要,給予鼻飼流食。(3)功能鍛煉:當患者病情穩定后,臨床護士應盡早知道患者進行運動鍛煉,一開始應從站立、保持平衡和行走開始,直至能夠獨立進行鍛煉,如患者伴有語言障礙,在功能鍛煉的同時還需展開對應的語言恢復訓練。(4)出院指導:當患者病情基本痊愈時,經主治醫師認可后,可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并在出院前制定好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訓練計劃,要求患者及家屬在出院后,嚴格根據康復訓練計劃堅持鍛煉,直至完全恢復。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包括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并發癥包括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疝和昏迷、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測評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工作專業性、文明用語和細心程度等,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
護理后,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臨床效果對比
近年來,隨著國內老齡化問題日益加重,導致CIS的發病率日益增高,中老年群體為此病的重點發病人群,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發病范圍尤其廣泛,可在任何年齡階段發作,發病時普遍沒有預兆癥狀,一旦發病病勢兇猛,可在短暫時間內發展至危險地步,引發大面積腦梗死,從而繼發嚴重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等不良癥狀,有時甚至會出現癲癇,個別病例在體征穩定或一度好轉后,又急轉直下出現再次病發的情況,給病人的身心狀況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積極地展開護理干預尤為重要[2]。
但是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和細節化,難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CIS風險,而優質護理是以病人為中心開展的高質量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具有人性化和個體化的全方位康復護理措施,本組研究中,對我院觀察組患者采取了優質護理措施,由于CIS病情發展迅速,病人很可能因為CIS急性發作帶來的影響而失語或偏癱,這很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臨床護士需及時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病情;同時給予良好的營養支持,增強基礎體質,循序漸進地開展康復訓練。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老年性CIS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其生存質量,提高預后轉歸水平。
對老年性CIS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可有效縮短其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