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
青島市黃島區濱海中心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404
胃穿孔作為潰瘍病患者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病情相對比較危重。引起胃穿孔最常見的因素主要是在胃潰瘍的基礎上出現暴飲暴食所導致的,暴飲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胃容積增大,很容易誘發胃穿孔。患者突然發生劇烈腹痛,疼痛最初開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燒灼樣痛,一般為持續性,疼痛很快擴散至全腹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采取有效治療的同時,需要采取科學的護理方案[1-2]。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提升,國民對護理工作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基于此,此次研究旨在對胃潰瘍穿孔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展開調查,現將調查數據呈現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潰瘍穿孔患者共132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成兩組,對前66人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并設為常規組,對后66例患者在上組護理基礎上,加入健康教育模式,并設為研究組,常規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5:1,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為(54.67±5.43)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1,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為(55.74±5.38)歲。納入標準:參與試驗的患者均是自愿加入本次的研究 ;已經被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的患者均沒有患過精神系統疾病;已被確診為胃潰瘍穿孔。排除標準:患者對藥物過敏;意識具有障礙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組護理方案 護理重點主要集中在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上,對患者進行常規對癥治療方案,并向患者簡單介紹治療流程,對患者進行常規用藥指導。
1.22研究組護理方案 (1)入院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主動對病房的環境進行介紹,并且介紹主治醫師及責任護士,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為患者制定相對應的護理方案。與此同時,相關護理人員可需要詳細的向患者詢問既往病史,相關的護理人員必須要積極耐心的和患者進行溝通,運用尊重、專業的態度,獲得患者更多的信任。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更需要定期的開展健康知識的講座活動,邀請患者與患者家屬協同參加。(2)住院護理:由于患有疾病,就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的心理狀態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傾聽患者的訴求,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說明,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狀況,對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有關胃潰瘍癥狀的相關知識、治療方式及預后情況,并鼓勵患者積極的面對,提高治療的依從性。(3)出院護理:叮囑患者在病情恢復期時,應多進食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平時多喝水,飲食以低脂少鹽為主;同時,指導患者按時到院復查,定時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以便掌握患者的恢復情況。
1.3觀察指標 (1)滿意度調查,通過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80分,非常滿意(70分以上);滿意(60~70分);不滿意(60分以下)(2)生活質量評估,通過SF-36量表,通過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功能指標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本文選用SPSS24.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進行χ2檢驗,計量進行t檢驗,p<0.05,兩組差異有意義。
2.1滿意度情況分析。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1。
表1 滿意度情況對比(n/%)
2.2生活質量分析。 研究組生活質量分數更高,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分數對比分)
胃潰瘍穿孔作為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大多數患者會在心理上對疾病產生恐懼感,容易在治療期間出現緊張復雜的情感,應用單純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后的效果雖然明顯,但是容易復發。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從而是患者能夠保證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錯誤的認知行為,使患者能夠有效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改善治療效果。健康教育作為臨床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更加全面和系統的健康教育,為患者介紹有關胃潰瘍穿孔方面的知識,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3-4]。此次研究中結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進行分析,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將健康教育加入胃潰瘍穿孔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效果顯著,該項護理模式可以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