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必霞 劉焱
福建省閩清精神病防治院,福建 閩清 350800
抑郁癥以思維遲緩和情緒低落等為主要表現,若病情嚴重還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是自殺,不僅對患者自身影響較大,其家庭同樣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臨床治療中,藥物治療始終是首選,但同樣需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以實現輔助治療目標[1]。由此可見,針對抑郁癥患者行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基礎資料 課題研究中,隨機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74例進行統計學比對,按照入院序號劃分兩組,對照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范圍在22~48歲之間,平均年齡(30.29±1.13)歲,實驗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齡范圍在21~46歲之間,平均年齡(30.27±1.1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呈現為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監測病情,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實施針對性環境護理和用藥護理,在飲食方面加以干預。
實驗組應用心理護理,內容如下:
首先,健康教育宣傳[2]。護理人員應負責組織舉辦講座,向患者普及和講解有關抑郁癥的常識,使其能夠深入了解疾病,并且意識到心理情緒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應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使其治療依從性得以提高,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而有效控制病情,加快其康復速度。
其次,團體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可組織相關活動,像是心理游戲、心理劇等,促進患者的心理成長,使其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以逐步改變認知,正確認知自我。同時,患者要經常和他人溝通,形成合作競爭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其心理能量與心理品質[3]。
最后,個體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科學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并以評估結果為參考依據實施心理疏導。一般可通過催眠或者是認知療法等使患者的依從性提高,緩解其心理方面的壓力,心情輕松愉悅,同時也能夠改善其負性心態,進而在護理與治療中積極配合。此外,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鼓勵,使患者戰勝疾病信心增強,并且對疾病形成正確認知。
1.3評價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抑郁指標(SDS評分、SAS評分)、自我接納指標。參考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分析焦慮與抑郁情況,分值越高代表焦慮與抑郁狀態越嚴重。自我接納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接納程度越高。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兩組數據,P<0.05表示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P<0.05。(表1)
表1 實驗組、對照組抑郁指標、自我接納指標比較
抑郁癥是會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一種疾病,病情特點以自我封閉、自我接納程度地以及自我評價差等為主,且病情容易反復發作。自我接納以自我評價為基礎形成的自我態度,而人們在自我價值與長處等方面總體感覺則以自尊心理為主,自我評價則是認知自尊的重要基礎,自我接納被當做自尊心核心特點[4]。此類患者因自我接納不理想且不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其出院后過于擔憂生活適應的問題。若病情嚴重,還會誘發繼發性抑郁,患者會絕望并自殺。在臨床治療中,目標就是將患者臨床癥狀徹底消除,以帕羅西汀、氟西汀和文拉法辛等藥物為主。但藥物僅能使病情有所緩解,要想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癥狀,同樣需輔之以臨床護理干預。為此,針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十分有必要。
心理護理即借助心理學針對患者實施必要疏導,進而積極影響其心理狀態。基于醫療理念的進步發展,護理模式也呈現出整體護理特征,因而在護理中的價值也逐漸凸顯出來[5]。抑郁癥患者在抑郁情緒的基礎上還會存在焦慮心理,尤其是住院治療期間,因社會角色變化,其焦慮與抑郁程度會加重。為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開展心理護理,可使患者病情明顯改善。
在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后,各項指標較之于對照組,P<0.05。由此提示,心理護理干預可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情緒狀態與自我接納程度,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特別是社會功能,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
總體來講,針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通過和患者的溝通并實施心理疏導,能夠使其情緒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納程度,緩解負性心態,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