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群
淄博市淄川區醫院,山東 淄博 255100
中老年人是急性腦出血高危人群,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重,近年來急性腦出血發病率也有明顯上升[1]。本文為觀察分析優質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現選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56例,報道見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56例,隨機分為2組,各28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45-77(61.54±3.74)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42-79(60.39±4.81)歲;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施以優質護理干預:①心理干預:善用安慰性語言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用鼓勵性語言為患者加油打氣、用暗示性語言對患者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針對負性情緒嚴重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疏導,盡量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使患者以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態迎接病魔挑戰;②健康宣教:耐心地給患者科普講解急性腦出血的疾病知識和防治對策,告知患者應注意的事項,并盡量用患者能夠聽懂的語言進行表達,確保宣教具體、全面、準確;③用藥干預:在對患者用藥時嚴格遵守醫囑,準確把握用藥劑量、頻率、時間,并密切觀察和記錄患者的用藥反應,發現異常及時上報處理;④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個人體質等為其制定個性化食譜,急性腦出血患者宜多攝入粗纖維、粗糧、豆類、新鮮水果蔬菜,必要時可給予鼻飼;⑤康復訓練:早期指導患者在耐受范圍內練習抬腿、握拳、十指交叉等動作,待肌力恢復達3級后再指導其進行自主翻身、轉移、站立、步行等主動訓練;同時對患者進行語言訓練,從音節訓練開始,逐漸鼓勵患者說一些簡單的詞語,進而轉為簡短的對話,并多與患者聊有趣話題、給患者播放有聲讀物。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簡單的健康教育、用藥指導及康復指導,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3評價指標 分別在干預前后評價患者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及生活質量評分,對兩組結果進行觀察比較。
2.1NIHSS評分 干預前觀察組的NIHSS評分為(25.16±3.55)分、對照組為(25.38±3.69)分,比較兩組干預前的NIHSS評分沒有顯著差異(t=0.074,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NIHSS評分為(18.28±2.45)分、對照組為(23.62±3.14)分,干預后再進行比較則觀察組明顯降低更多(t=3.482,P<0.05)。
2.2Barthel指數 干預前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為(44.42±3.28)分、對照組為(44.56±3.41)分,比較兩組干預前的Barthel指數沒有顯著差異(t=0.102,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為(85.38±5.47)分、對照組為(70.92±5.86)分,干預后再進行比較則觀察組明顯上升更多(t=4.083,P<0.05)。
2.3生活質量評分 比較兩組干預前的生活質量評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再進行比較則觀察組明顯上升更多(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表(分,
腦出血是神經外科常見病,主要表現為自發性腦實質內出血,患者發病后一旦治療不及時,則可能致殘或致死[2]。但臨床除有效治療外,護理干預的作用同樣十分關鍵。
護理是治療的輔助,對疾病預后影響極大,但常規護理無論是內容還是方法都過于簡單,因而無法取得較理想效果。優質護理是一種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以提高護理質量為目標,通過對基礎護理進行強化、對護理細節進行把握、對護理內容進行升級的全新護理模式。在急性腦出血護理中通過應用優質護理干預,可更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施以優質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其神經功能更有效康復,同時還可明顯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