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丹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有研究表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和炎性介質之間存在緊密關聯,因此在治療時將患者血液中的炎性介質有效清除,亦可達到改善病癥的效果[1]。在治療時融合科學護理措施,對提升療效的幫助較大。本文就循證護理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護理當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7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所有參與本次治療的患者經臨床診斷后均符合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不存在其他嚴重器質性病癥;自愿參與本次治療,得到家屬支持和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異常患者;對本次治療耐受性差者。本次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每組3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5~66歲,平均(46.68±8.56)歲,病程1.5至19h,平均(12.05±4.25)h。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5~67歲,平均(46.54±8.92)歲,病程1.5至19.5h,平均(12.15±4.36)h。兩組一般資料,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①建立小組。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所有成員認真學習重癥胰腺炎病情特點,相互之間積極配合工作。②提出問題。將護理工作中出現的所有問題記錄,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出優質解決方法。③觀察病情。對患者血壓和脈搏等相關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行重癥監護。護理人員遵照醫囑檢查患者各項基本指標,并詳細記錄。仔細測量中心靜脈壓,每隔半小時監測一次。待血壓水平平穩之后,測量時間延至2小時一次。結合尿量和血壓值變化,掌握血容量情況,及時為患者提供所需血液和電解質,避免發生休克、器官衰竭等不良現象[2]。④并發癥護理。對患者皮膚黏膜部位的出血情況、大小便以及嘔吐物進行密切觀察。若發生出血現象,應立即根據醫囑提供抗休克和止血治療措施,也可采用輸血、輸液方法,進行止血治療。根據患者實際病癥,進行飲食指導,避免感染。做好引流管護理工作,告知患者和家屬不可隨意拔管,定期檢查引流管,避免發生堵塞、扭曲和脫落等情況。
1.3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社會職能、情感功能。生化指標:包內霉素水平、AST、外周血白細胞。
2.1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生活質量對比分)
2.2生化指標比較 觀察組生化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生化指標比較
人體內的胰酶組織發生異常后,釋放出大量的毒素,從而導致患發重癥急性胰腺炎,該病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3]。該疾病存在的主要癥狀體現為:腹脹和腹痛等,引發該疾病的原因與患者日常不良飲食習慣(暴飲暴食、酗酒)、膽道系統結石之間具有一定關聯。該病癥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較多,臨床上對該疾病治療時,多選用手術方法,將胰酶活性進行有效抑制,最終達到抗感染和擴容的目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病情嚴重會造成死亡。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致死率,但是死亡率仍然占據20%左右[4]。臨床上對該病癥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治療措施和觀念也進一步提升。在治療過程中結合優質護理,對提升療效具有一定幫助,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優化各項生化指標,應用效果較好。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生化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主要原因是:循證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從患者根本利益出發,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優質的護理。對患者血壓、脈搏等基本體征進行密切觀察,掌握其病情變化,及時給予全面治療,將死亡率和并發癥降至最低,形成良好醫患關系,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優化各項指標情況,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促使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使用循證護理后,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優化生化指標具有重要幫助,應用效果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