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印花
惠民縣胡集鎮衛生院,山東 濱州 251706
圍絕經期是指女性從絕經期月經周期開始出現不規律到末次月經之后12個月的這段時間,一般為45~50歲,該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誘發女性內分泌系統平衡失調,出現新陳代謝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其出現心悸、潮熱、精神變化、腰酸背痛等癥狀,該期不僅可增加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松癥等發生風險,同時可誘發焦慮癥,焦慮癥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困擾,因此,對其采取及時早期的干預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研究發現,兩種方式聯合治療效果更佳[1]。本研究即分析探討了社區心理治療對圍絕經期婦女焦慮癥的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社區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接收的60例圍絕經期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對照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歲,平均年齡歲)和研究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歲,平均年齡歲)。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給予患者地西泮片口服,2.5~10mg/次,2~4次/d,地西泮片國藥準字為H51022937,由四川德元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治療,具體如下:對患者焦慮癥狀進行評估,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和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記錄,根據評估結果實施針對性、個體化心理治療,定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加強患者的心理引導,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并通過家庭治療、團體心理干預、步行鍛煉、綜合性支持治療等方法幫助患者緩解焦慮癥狀。
1.3觀察指標 治療完成后,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焦慮程度,并對數據作以分析。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焦慮程度,得分越高代表焦慮越為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采用t檢驗,P<0.05為數據有統計學差異。
HAMA評分治療前兩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下降(P<0.05),且研究組相比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詳細結果見下表:

表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對比
圍絕經期是女性自生育期過渡至老年期的階段,是指女性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圍絕經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缺乏,導致丘腦-垂體-卵巢內分泌軸功能失調,從而誘發焦慮癥[2]。同時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諸多角色,如職員、母親、妻子、女兒等,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女性在圍產期、經期、圍絕經期等階段所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加,在多方面、長期的壓力堆積后導致部分女性提前進入圍絕經期,出現圍絕經期焦慮癥[3]。據國外研究表明,約50~60%的女性存在焦慮癥狀,國內調查顯示,圍絕經期女性焦慮癥發生率約為42.94%,圍絕經期焦慮癥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心悸、心慌等,對女性日常生活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對其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療尤為重要[4]。
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以激素替代治療、抗焦慮治療等為主,忽略了心理因素對女性的影響,總體療效欠佳,故選擇一種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十分重要。由于圍絕經期焦慮癥發病不僅與生理因素相關,同時與心理因素有關,因此,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需加強患者的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指心理治療師在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基礎上,采用心理治療技術和理論對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可有效激發患者改善現狀的潛能和動機,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促進其人格成熟。社區心理治療利用了社區的便利性、可靠性、規范性等優點,可為患者提供及時、方便、有效、經濟的服務,為其提供連續性關懷,從而有效減輕了患者焦慮程度[5]。
本研究結果顯示,HAMA評分治療前兩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下降(P<0.05),且研究組相比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可見社區心理治療對圍絕經期焦慮癥患者是切實有效的。
綜上所述,社區心理治療對圍絕經期焦慮癥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可有效減輕其焦慮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