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英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20年1月治療的102例腎移植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電腦隨機數表法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組,分成人數相同的常規組與觀察組,兩種病例數量均為n=51。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齡區間:26~60歲,平均年齡(43.61±3.57)歲;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齡區間:24~60歲,平均年齡(44.11±3.69)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統計分析結果未見差異,P>0.05,可用于對比研究中。
1.2診斷標準 發熱與咳嗽是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癥狀,其中發熱發生率高達70~90%,溫度均在38.5℃以上,發熱時間主要集中在夜間、上午;咳嗽發生率超過30%,但肺部感染早期咳嗽癥狀并不明明顯,發展至后期,伴有咯痰、胸悶等癥狀出現,呼吸頻率測試在30次/min以上。
嚴重肺部感染者有明顯紫紺出現、檢查中發現有干或濕性啰音、呼氣有所延長、肺泡呼吸音低于正常狀態;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胸片檢查無明顯特異性,多表現為單側肺部或雙側肺部紋理增多;但在肺部感染患者CT檢查中則可發現有滲出性改變,嚴重患者則出現肺實變,出現雙肺彌漫間質性病變;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癥或低氧血癥出現。
1.3納入標準 入組患者均接受腎移植手術;性別不限;年齡在18歲以上;無肺部感染者;臨床資料完善患者;配合本次研究患者;無精神障礙與意識障礙患者。研究前與所有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展開。
1.4方法
1.4.1護理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①環境控制:為減少細菌、真菌、病毒入侵患者體內,盡量為患者安排單獨病室,每日早晚常規消毒2次,使用消毒劑擦拭病室內物品2次,定時開窗、保持空氣流通。②癥狀護理:發熱,全天每間隔1.5h測量以此患者體溫,體溫異常升高需及時匯報主治醫生,及時補水與體液,維持患者體能,避免休克。③口腔護理,進食后及時為患者漱口,避免口腔內滋生細菌,輔助患者排痰,并通過霧化吸入將痰液稀釋,吸入中叮囑患者用力吸入從鼻子慢慢呼出氣體,每日展開3次,每次持續20min。④病情護理,高頻次檢查患者是否出現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指標,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分析原因。⑤飲食護理,患者術后應及時補充優質蛋白、高熱量食物,快速恢復身體營養與體能,但盡量無渣飲食,減少油脂、脂肪、辛辣食物攝入。⑥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溝通,向患者傳遞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患者恢復,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對于疾病恢復的重要意義,給予患者信心與鼓勵,逐步消除內心憂患。⑦出院指導,出院前,叮囑患者回家后做好保暖工作、根據身體情況每日適當運動、出門戴好口罩,減少去人流密集公共場所。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內容基礎上,將霧化吸入藥物改為中藥制劑,將α一糜蛋白酶聯合15mL魚腥草注射液混合4000U霧化吸入,每次吸入持續20min,每日進行3次。
1.4.2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后腎移植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與預后情況以及住院指標。
1.4.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軟件分析所獲數據,計量資料(住院指標)檢驗使用Student’s test工具;計數資料(感染發生率與預后情況)檢驗使用χ2test工具。P<0.05,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肺部感染率與預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僅有2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92%,其中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96%,肺部感染得到有效預防;常規組患者接受護理后,有17例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3.33%,其中有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17.65%。兩組統計數據對比出現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肺部感染率對比(n,%)
2.2住院指標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在15~16d,而常規組平均住院時間在25~26d,P<0.05,詳見表2。
表2 住院指標對比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將觀察組霧化吸入中藥物替換成魚腥草中藥制劑聯合α一糜蛋白酶后,肺部感染得到有效預防,僅有2例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發生率為3.92%,且經過護理,僅有1例肺部感染患者出現死亡,死亡率為1.96%,與常規組均出現統計學差異,P<0.05。而肺部感染預防是腎移植患者術后護理工作的重點,患者順利度過肺部感染易發期后,當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水平后,則可出院,觀察組患者在15d左右即實現了出院,而常規組患者住院時間過長,兩組數據對比P<0.05。由此驗證中藥制劑預防腎移植患者術后肺部感染效果顯著,且有助于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中藥制劑在預防腎移植術后肺部感染方面效果確切,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