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華
瓦房店市中心醫院,大連 瓦房店 116300
羊水栓塞是產婦分娩過程中發生率較高的嚴重并發癥,處理不及時死亡風險極高,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健康,該并發癥也是我國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針對圍生期這一分娩前特殊時期,護理工作尤為重要[1]。醫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護理方式也隨之發展更新,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被廣泛應用于婦產護理工作中,該護理模式因其自身優點,備受關注[2]。臨床護理路徑是在標準護理程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多專業合作的現代護理服務計劃。針對每位產婦自身情況制定個性護理方法,具有綜合性、高效性、科學性等優點,可保證護理品質穩步提升。臨床護理路徑改變了傳統護理模式機械化、程式化的特點,使護理工作更具預見性、漸進性。并使護理人員明確自身職責,為患者提供優質、有效的護理服務[3]。筆者針對圍生期臨床護理路徑對產婦羊水栓塞的影響進行探究,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某醫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62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1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3~36(25.32±1.88)歲;觀察組年齡24~35(26.52±2.19)歲。兩組產婦產婦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人員在觀察組產婦分娩當天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實施圍生期護理工作,并由護士長對相關情況進行記錄,全部護理人員嚴格執行臨床護理路徑表的有關安排,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健康宣教 產前護理人員向產婦進行羊水栓塞病因、預防及治療方式等相關知識的宣講,安排產婦進行產前檢查,排除其他妊娠期疾病。產后保證產婦休息時間充足,指導其進行自我監護、母乳喂養等,同時保證產婦清潔衛生,有異常情況立即上報。
1.2.2預防性護理 預防羊水栓塞發生,要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及早禁止羊水、其他有形成分進入母體血液循環,控制病情。針對宮縮嚴重的產婦,可使用宮縮抑制劑降低宮縮程度,并嚴格藥物用量,用藥期間護理人員全程陪同,以便及時控制滴液速度,防止其過強的宮縮[4]。產婦分娩時,禁止用力對其子宮及腹部按壓,預防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全程監測產婦情況,特別是羊水過多、子宮破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情況。
1.2.3產程監測 羊水栓塞高發于分娩、破膜時,護理人員應在整個產程密切監測產婦生命體征、病情變化,及早發現異常情況。提前準備急救護理措施,包括吸氧器、吸痰器、急救藥品等,以便產婦出現羊水栓塞第一時間施救。為其搭建2~4條靜脈通道,便于補充急救藥物。
1.2.4藥物使用護理 針對發生羊水栓塞的產婦,應做到及時診斷、施救。當產婦出現發紺、寒顫、護理困難等情況,給予地塞米松20 mg,幫助產婦改善溶酶體,保護細胞,防止過敏反應發生;使用高濃度氧氣面罩,幫助產婦改善缺氧、呼吸困難情況;使用30~90mg罌粟堿溶于20%葡萄糖溶液20ml中靜脈注射,幫助產婦降低肺動脈高壓癥狀;使用1~2 mg阿托品注入濃度為20%的葡萄糖液靜脈注射,幫助產婦改善迷走神經導致的心臟抑制,30 min注射一次,直至癥狀改善;使用5~10 mg酚妥拉明注入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靜脈注射,10滴/min,幫助產婦改善肺血管痙攣現象,提升心肌收縮力、減少動脈阻力,并定期監測產婦血壓。
1.2.5產后護理 產后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產婦生命體征、病情等情況,防止意外發生,保證產婦衛生情況,制定飲食方案,保證營養全面、均衡。
2.1兩組產婦平均住院時間,羊水栓塞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及羊水栓塞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低,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發生羊水栓塞比例、產后平均住院時間比較[n,(%)]
2.2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7.10%,觀察組為93.78%,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護理滿意度比較
羊水及其他有形成分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的動脈栓塞是羊水栓塞發生的主要原因。羊水中促凝物質極為豐富,進入產婦血液導致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羊水中的有形成分極易造成產婦發生過敏性休克,因此針對該病要建立完善的預防措施,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5]。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可作為管理工具提高護理質量的綜合性醫療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可針對某一臨床癥狀及可預測治療結果的產婦專門設立。經筆者研究,觀察組住院時間、羊水栓塞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護理路徑降低了羊水栓塞發生率、降低住院時間,提高產婦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產婦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對預防羊水栓塞發生有良好效果,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并提高護理滿意度,獲得產婦普遍認可。醫院應將該護理模式廣泛應用于產婦整個產程,以保證其生命安全,提高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