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病毒性腦炎是當前兒科多發疾病之一,大多數患兒是由于病毒侵入而引起的顱內急性炎癥,具有精神障礙、意識模糊、高熱等臨床癥狀,顯著降低了患兒日常生活質量,同時也對其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脅。據有關資料顯示[1],重癥病毒性腦炎疾病病情相對嚴重,在經過相應治療后,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所以,護理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因而,本次研究主要針對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采取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簡單闡述,詳情如下。
1.1資料 本次研究62例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均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按照平行對照法分組,對照組(31例)中,男、女分別有18例與13例;年齡段:1~8歲(4.15±1.36)歲;觀察組(31例)中,男、女分別有16例與15例;年齡段:1~9歲(4.21±1.42)歲;基線資料方面,兩組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護理:予以患兒腦細胞營養藥物,嚴密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并按照醫囑對患兒用藥進行指導。與此同時,為患兒家屬講解護理期間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1.2.2觀察組 康復護理:①入院評估。自患兒入院開始,制定系統、規范的康復護理方案,要求醫生與護理人員緊密配合,針對高溫患兒,利用物理方法或者藥物方法降溫。合理調整病房濕度、溫度,定期打開窗子通風,目的是保證空氣新鮮。有效清除患兒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避免堵塞的出現,導致腦部缺氧[2]。②心理疏導。護理期間,增加與患兒之間的交流及溝通,根據心理狀態評估結果進行相應的心理調節。通過播放動畫片、音樂等方法,分散患兒注意力。若患兒發生抽搐或者癲癇等癥狀,需要在上牙齒與下牙齒中間放置經過有效包裹的筷子,避免舌咬傷的發生。除此之外,加強對患兒家屬心理狀態的關注,詳細介紹有關重癥病毒性腦炎知識,多安慰、關心患兒,促進其依從性、配合度的提高[3]。③肢體功能鍛煉。在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處于平穩狀態,且神經癥狀減輕時,指導患兒進行運動治療,同時與患兒交流、溝通,使其可以樹立良好的康復意識,并對康復手術進行指導。④按摩護理。按摩過程中采用捏、案、揉、摩等手法,自大椎穴開始,然后依次是上肢、曲池、陽池等穴位,一般進行5~10分鐘按摩,根據患兒耐受狀況調整按摩力度,加快患兒血液循環和全身淋巴循環速度[4]。⑤基礎訓練。呼吸-吞咽控制訓練。利用鼻子吸氣,由口腔慢慢呼氣,對患兒空吞咽動作進行指導,以此避免誤咽的發生[5]。咳嗽訓練:指導患兒進行憋氣、吸氣、咳嗽等訓練,目的是加快氣道異物排出速度。咽喉冷刺激法,利用蘸有冰水的壓舌板刺激舌根后及軟腭,使其可以進行空吞咽動作。
1.3觀察指標 準確記錄驚厥、肢體障礙、意識障礙、顱神經障礙恢復時間。
觀察組比對照組驚厥、肢體障礙、意識障礙、顱神經障礙恢復時間少,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及體征恢復時間對比
病毒性腦炎是現階段發生率較高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患病人群以嬰幼兒為主[6]。由于病毒入侵腦部,累及了腦實質,進而誘發腦組織炎癥、腦細胞壞死、腦水腫及顱壓提高等癥狀。臨床上,該病治療方法有很多,許多患兒經過有效治療后,可以恢復正常,但是若護理不合理,則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驚厥、肢體障礙、意識障礙和顱神經障礙恢復時間均比對照組少,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康復護理在病毒性腦炎護理中應用效果明顯。康復護理實施過程中,結合按摩護理、心理護理及肢體功能鍛煉等,有助于患兒臨床癥狀及早減輕,改善腦神經及腦電活動,有效調節神經元代謝,加快突觸形成速度,防止損傷患兒神經細胞,避免遺留癥的發生。
總而言之,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臨床護理過程中,采用康復護理方法,有助于患兒驚厥、肢體障礙和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減輕,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