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麗麗
沂源縣西里鎮西里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6108
由于小兒存在較為薄弱的免疫功能,且衛生意識不足,所以機體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導致細菌性感染類疾病發生。但是,兒科疾病的特點主要為發病急驟,病情變化快而復雜,同時部分疾病的癥狀表現不明顯,從而加大診療難度。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合適的診斷方法,以便使疾病的早期確診率有效提高,提升治療效果[1]?,F階段,血常規檢驗是臨床診斷細菌性感染類疾病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受小兒生理因素的影響,會導致白細胞水平出現不明顯升高情況,較易發生誤診或漏診[2]。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診斷中運用CRP聯合血常規檢查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兒科收治的60例細菌性感染類疾病患者(觀察組),并選擇同期來我院體檢的健康體檢者60例(對照組),觀察組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齡(4.38±0.32)歲;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29±0.21)歲。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均實施CRP、血常規及聯合檢測,檢測方法為:采集2ml研究對象空腹12小時的靜脈血,將其置于真空采血管中,充分搖勻混合,在1小時內通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有效檢測研究對象的CRP和WBC。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CRP、WBC水平,分析CRP、血常規聯合檢測與單獨檢測的陽性檢出率。
2.1對比兩組CRP、WBC水平: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CRP、WBC水平
2.2對比CRP、血常規聯合檢測與單獨檢測的陽性檢出率:聯合檢測高于單獨檢測(P<0.05),見表2。
表2 比較聯合檢測與單獨檢測的陽性檢出率[n(%)]
兒科感染性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及支原體感染等與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患兒機體的免疫力較差,且衛生意識較低,所以會增加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發熱、惡心、咳嗽、流涕等是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該病的發生會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3]。因此,為使患兒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需要加強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從而促進治療效果有效提高,改善預后恢復。
全血CRP屬于急性時反應蛋白,其靈敏度較高,在腫瘤浸潤、外科手術、感染、創傷等相關情況下,會明顯升高CRP水平。人體全血CRP在正常狀態下為1至10mg/L,如果有細菌感染性疾病發生,則會明顯增高;在病情恢復過程中,1至2天內,CRP水平會顯著降低,1周內能夠恢復至正常范圍內。并且,感染程度與其升高程度之間呈現正相關性。所以,臨床醫師在診斷感染性疾病過程中,通常會將CRP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診斷指標。然而,單一檢測全血CRP存在較低的特異性,無法實現對疾病的準確診斷[4]。除此之外,單獨檢查患者的血常規,較易受檢測溫度不合理、檢測環境不良、近期服用藥物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白細胞計數出現輕微升高或輕微降低的情況,進而影響治療方案的制定。聯合使用全血CRP和血常規檢查,能夠使協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具有較短的檢查時間,能夠將血常規檢查的不足之處克服,促進檢查的準確性有效提升[5]。
本文通過探究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診斷中運用CRP聯合血常規檢查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CRP、WBC水平均較高(P<0.05);與單獨檢測相比,CRP聯合血常規檢查的陽性率較高。綜上所述,在兒科細菌性感染類疾病診斷中運用CRP聯合血常規檢查的臨床價值十分顯著,與正常健康者相比,細菌性感染類疾病患兒的CRP、WBC水平均較高,同時通過聯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陽性檢出率。因此在早期診斷小兒細菌性感染類疾病中,可以將CRP、WBC作為關鍵的參考指標,從而對患兒的疾病做出準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