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美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醫院,云南 芒市 678400
極低體重早產兒指的是胎齡小于37周、體重小于1500g的新生兒[1]。這種患兒免疫力很低,其身體器官和系統均發育不完全,非常容易產生并發癥,有很高的死亡率。隨著救治技術的提升,我國此類患兒存活率越來越高,但許多患兒會出現發育障礙,嚴重影響其家庭和社會,因此需實施有效的護理降低其發育風險[2]。本文針對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兒科新生兒病區NICU住院的1434例極低體重早產兒,予以其綜合性早期干預,觀察結果,報告見下文:
1.1實驗資料 1434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兒科新生兒病區NICU住院的極低體重早產兒,根據抽簽法分組,為研究組(n=717)和常規組(n=717)。研究組410例男童,307例女童,胎齡30到32周,平均(31.02±0.65)周;常規組350例男童,367例女童,胎齡29到33周,平均(31.22±0.73)周。對比兩組樣本資料,沒有統計學方面的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干預,如體檢、育兒指導、保健指導等,研究組行綜合早期干預,如下:順時針撫摸患兒頭、胸、四肢、腹、背等部位,激發其神經傳導,1天3次,1次5min;通過注視、觸摸、語言交流、擁抱等方式,對患兒互動意識進行鍛煉,1天3次,1次10min;平時可在患兒眼前晃動顏色鮮艷的物體,鍛煉患兒的視覺功能,1天播放3次胎教音樂,刺激其聽覺功能,1次10min;患兒的玩具應帶有鈴鐺,鍛煉其手臂平衡力和控制力,1天3次,1次15min;按照患兒每個階段發育的特點,為其行翻身、抬頭、爬行、坐位、站立、平衡、行走等鍛煉,1天3次,1次10min。兩組患兒均需連續干預12個月。
1.3實驗指標觀察 對比兩組早產兒智力發育(MDI)、心理運動指數(PDI)以及智能發育商(DQ)。
2.1對比兩組早產兒MDI、PDI評分 研究組3、6、9、12個月的MDI評分與PDI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MDI、PDI評分比較分,n=717]
2.2比較兩組早產兒的DQ評分 研究組精細運動、大運動、語言交流、環境適應以及社交能力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早產兒的DQ評分分,n=717]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的情況下離開了母體,而因為宮外的生長環境和宮內差異較大,因此這種類型早產兒的適應力很差,易產生發育障礙,特別是智力水平。為了確保此類型的早產兒能正常發育,不會產生智力缺陷,要為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3]。綜合性早期干預通過觸摸、交流、感官刺激等方面對此類早產兒實施護理,經過持續的觀察后可知效果頗佳,其智力水平有明顯提升,身體發育速度也明顯提升,有實用價值。
經本次實驗發現:研究組3、6、9、12個月的MDI評分與PDI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各項DQ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
綜上,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開展綜合早期干預能有效促進早產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對保證早產兒身心健康發育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