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潔英 高結明 羅玉萍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禪城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臨床上急救人員面對的患者年齡不一,患者病情均具有復雜多變的特性,均屬于危急重癥[1]。在急救實施過程中,患者病情變化迅速的特點對急救人員的專業施救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究分析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的作用,詳情如下。
1.1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為2019年1月—2020年10月,24位入選培訓人員均于我院進行急救證考核培訓。所有入選人員均接受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對比分析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急救情況。研究對象男女比例為9/14,年齡21~48歲,平均(34.57±5.79)歲。
1.2方法 所有入選人員均接受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急救技能培訓:培訓人員均需定期接受急救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巧,涵蓋范圍包括心肺復蘇、氣道異物梗阻處理、創傷骨折包扎等,培訓完成后還需接受相應考核,以確保培訓落實到位。模擬急救演習:演習內容需與臨床搶救流程一致,心肺復蘇環節培訓人員需于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后予以胸外按壓操作,于30次按壓操作后對患者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每間隔5個循環周期通過觸摸頸動脈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一次判斷;氣道異物梗阻考核的處理方法包括腹部沖擊法、臥位腹部沖擊法等,創傷包扎考核的處理方法包括加壓包扎法、指壓動脈法等。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培訓人員急救考核情況,包括急救實踐操作及急救理論知識。統計分析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急救搶救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顯著。
2.1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培訓人員急救考核情況 實施后培訓人員急救實踐操作及急救理論知識方面的考核評分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培訓人員急救考核情況分)
2.2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實施前后心臟復蘇操作時間 實施前心臟復蘇操作時間為(2.45±0.47)min,實施后心臟復蘇操作時間為(1.56±0.38)min,實施后心臟復蘇操作時間短于實施前,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對培訓人員急救綜合能力情況進行干預。
急救技能培訓的培訓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技巧,其實施主要目的為提高培訓人員急救操作熟練度,加深急救人員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培訓人員綜合急救水平,考核措施的實施則能夠確保培訓效果落實到位[2];模擬急救演習通過場景模擬再現的方式能夠幫助培訓人員進一步熟悉急救流程,可以有效鍛煉培訓人員臨床反應能力,能夠幫助培訓人員進一步提高急救能力水平[3]。在本次研究中實施后培訓人員急救實踐操作及急救理論知識方面的考核評分明顯高于實施前,實施后心臟復蘇操作時間短于實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培訓人員急救能力水平,為患者爭取更多有效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急救技能培訓及模擬急救演習的實施能夠明顯提高培訓人員綜合急救能力,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