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健
9月24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進一步深化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改革作出部署,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和鼓勵使用省級統考成績。本刊編輯部采訪了數位藝考生,他們紛紛表示:“現在也要重視文化課了”“壓縮校考規模后,省考就變得無比重要,相比于校考可以參加多所學校的考試,省考只有一次機會”“我們精力有限,但現在確實需要我們付出巨大的精力”。此次藝考制度改革與以往的改革舉措相比力度更大,其背后反映出了怎樣的變革理念?藝考生自身應作出哪些調整?
藝考的發展幾經起伏,21世紀以來藝考熱開始興起,并呈現出迅速升溫之勢。2020年,全國藝考人數突破百萬,20年增幅超過30倍;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也隨之增加到近2000所。數據背后隱藏著更多關涉藝術教育、招生選拔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面對藝考熱及由此引發的問題,教育部實施了多次改革。此次《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的出臺是應新時代藝術人才培養、教育評價改革和美育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實施的大力改革,體現了國家推進藝術教育均衡發展、保障落實藝術人才選拔考核公平公正的決心和力度。
在《意見》指導下,藝考招生須遵循“堅持育人為本”“提高選拔質量”“加強分類指導”“確保公平公正”的原則,從2021年開始推進相關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基礎、省級專業考試(下稱“省級統考”)為主體,依據高考文化成績、專業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
扭轉“重專業輕文化”傾向
長期以來,藝考對專業性的強調,導致學生對文化課有所忽視。進而,因文化課成績不佳而選擇藝考,幾乎成為一部分學生上大學的“捷徑”。 雖然并不是所有藝考生的成績都低,而且近年來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總體有所提升,但藝考生群體的文化課成績總體上和普通文科生、理科生還是有一定差距,甚至相當一部分藝考生有較大差距。面向新時代的藝術人才,需要在思想上、文化上、專業上全面發展,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國情懷,要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和傳承創新,要熟知世界藝術的發展軌跡和傳播方式,要擁有精湛的專業技法和廣博的人文、科技素養。藝術人才培養的目標,從根本上要求藝考選拔評價標準的重新設定和機制規范的再度改革。
《意見》把對文化課的要求提到了較高的程度,既強調藝文兼修,又體現分類選拔,將會有力地扭轉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和選拔中“重專業輕文化”的傾向,引導藝術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糾正大眾偏見
藝考的初衷是破除人才選拔的“唯分數論”,綜合考量學生的藝術天賦、專業技能和基本功等素質,構建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體系。然而,“重專業輕文化”傾向導致部分考生和家長的功利性報考和一些培訓機構的突擊性訓練。由于藝考文化課要求相對較低,一部分既無天賦也無興趣的學生,在高二甚至高三時改學藝術,將藝考作為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敲門磚”。這樣,就造成一部分學生即使上了大學,也因為文化素養薄弱而無法長遠發展,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助長了大眾對藝考的“刻板印象”。藝術人才文化素養“瘸腿”的現象屢見不鮮,最終會傷及藝術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藝術本體的發展。
《意見》從政策制度的角度防堵投機取巧者的捷徑,多維發力糾正大眾對藝考和藝術專業學生的偏見,不僅為藝考改革做了頂層設計,而且為藝術人才選拔工作提供了實施方案和政策支持。此次對藝考制度的調整,根本上還是強調藝術人才高質量選拔的問題。以往,在人們印象中的藝術人才就是從事諸如繪畫、設計等專業的人才,而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時代,藝術人才的定義與范圍擴大了,藝考也不再是選拔藝術人才的唯一通道。例如不少綜合性大學或理工類大學的一些相關學科的學生,他們雖然原來并沒有參加藝考,但是具備信息化、數字化、圖像處理等與“新藝科”所需緊密相關的高新技術能力,那么他們從事工業設計、信息設計、數字藝術等領域的工作,就具備跨學科優勢,是高端藝術人才的重要來源,而這對學生文化課的要求很高。隨著時代的發展,相信藝考生的選拔與培養制度應該還會出現新的調整,以適應新時代對藝術人才“綜合性”“跨學科”“高質量”的要求,而大眾對藝術生“就是會畫畫”的刻板印象也完全有可能被進一步打破。
突破藝考利益圈
科學規范、公平公正的藝考招生是關涉百萬考生的大事,是建設文化強國和教育強國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是藝術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據統計,每年藝術類考生人數達全國普通高考考生人數的10%左右。面對如此龐大的考生群體,一些潛在的利益圈和不良的社會現象頻頻出現。實際上,自1952 年以來,藝考招生就采取了“統一高考+專業考試”的模式。其中,藝術專業能力考試包括省級統考和高校校考。由于高校擁有藝考招生的一部分自主權,因此,由利益鏈條引發的藝考招生腐敗案件時有發生,引發了人們對藝考招生公平性和權威性的質疑。為此,《意見》要求到2024年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并且嚴格控制高校校考范圍和規模,進一步規范和強化藝術人才選拔評價的管理,有效緩解當前藝考領域的內在矛盾和突出問題。
當然,高校招生自主權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很難確定一個固定的文化課分數線,來適用于全部學校。一般來說,美術專業院校傾向于專業成績突出的學生,而綜合性大學傾向于文化課成績突出的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在統一的政策之下,各個學校也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一些具體的錄取辦法。例如有些院校通過提高文化課單科分數要求的辦法,來達到總體提高文化課分數線的效果。也有一些高校,曾嘗試按照文化課、專業課不同占比算出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錄取,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使那些文化課特別優秀或專業課特別優秀的“偏科”學生得到更多機會,也不失為學校選拔出優秀學生的途徑之一。近年來多數省份藝考選拔辦法統一為文化課達到規定分數線后,按照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實際上更強調專業的能力,未能體現出文化課成績和綜合素質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對于廣大藝考生來說,這次藝考制度的調整,一方面是對文化課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專業的競爭也不能有絲毫放松。廣大藝考生必須面對現實,勇敢迎接未來愈發激烈的競爭。而對于那些希望通過藝考“走捷徑”的考生來說,則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天賦、基礎和能力,慎重決定自己的道路。對于那些在藝術上有較高天賦、藝術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來說,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課成績,不斷充實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換句話說,對藝考生而言,面對未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必須學會“兩條腿走路”。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