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國務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實施相關規劃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設相關工程項目的重要依據。
《綱要》指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變黃河流域生態脆弱現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好生態環境,不盲目追求經濟總量;調整區域產業布局,把經濟活動限定在資源環境可承受范圍內;發展新興產業,推動清潔生產,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綱要》提出,到2030年,黃河流域人水關系進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生態共治、環境共保、城鄉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現代化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水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國家糧食和能源基地地位持續鞏固,以城市群為主的動力系統更加強勁,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黃河文化影響力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流域人民群眾生活更為寬裕,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發改委:從三方面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衛生健康領域重點做兩件大事:一個是建設國家醫學中心,一個是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具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針對“北上廣”醫療水平與世界一流還有差距的問題,揭榜掛帥、擇優選拔,支持建設若干個綜合類、專科類、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以臨床醫院為牽引,調動聚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研發型企業和地方政府等方面力量,圍繞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醫學數據等領域“卡脖子”問題,努力打造衛生健康領域的“國之重器”。二是針對省會城市醫療水平與“北上廣”差距大的問題,圍繞“大病重病不出省”的目標任務,通過支持高水平醫院到各省建設分院、分中心并實現同質化的方式,深入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到2022年完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國范圍的規劃布局,“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建設任務,推動群眾危急重癥、疑難病癥基本在省域內得到解決。三是針對地市醫療水平與省會城市差距大的問題,聚焦“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的任務要求,支持引導省會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按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模式,向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市輸出,以省為單位網格化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指導意見 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提升人力資源素質,實現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意見》提出,要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培訓,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打造一批高校創新創業培訓活動品牌。完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可持續發展機制,鼓勵各學段學生積極參賽。堅持政府引導、公益支持,支持行業企業深化賽事合作。
《意見》明確,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校內各類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免費開放。鼓勵各類孵化器面向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開放一定比例的免費孵化空間。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創業就業“校企行”專項行動。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做好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知識產權確權、保護等工作,加快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加大對創業失敗大學生的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業風險救助機制。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及時收集國家、區域、行業需求,為大學生精準推送行業和市場動向等信息。加強宣傳引導,總結推廣各地區、各高校的好經驗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