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仁
【摘要】村“兩委”“一肩挑”是指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由同一個人擔任,具有減少村“兩委”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村“兩委”干部隊伍,提升工作能力等制度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農村人才外流,黨員發展工作難以開展;干部工作任務較重、壓力大等困境。為此,需要采取加強人才引進,改進黨員發展工作;完善配套機制,緩解干部工作壓力等對策來有效應對上述困境,從而進一步推進“一肩挑”,促進村民自治發展。
【關鍵詞】村“兩委”;“一肩挑”;制度優勢;對策
村“兩委”“一肩挑”指的是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由同一人擔任。該制度是立足于我國農村實際情況的有益探索,是適應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的創新性舉措。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在農村是最重要的兩個村級組織,而在農村推行“一肩挑”,就是為了減少村“兩委”矛盾,優化村“兩委”干部隊伍,從而促進村民自治良好發展。
一、村“兩委”“一肩挑”的制度優勢
(一)減少村“兩委”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矛盾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職權不分,責任不明,從而導致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各自為政。而“一肩挑”正好可以有效應對上述情況,減少村“兩委”的矛盾。一方面,“一肩挑”使得村“兩委”有了更多的交流空間、平臺,使得村“一把手”擁有了雙重身份。另一方面,“一肩挑”使得村“兩委”各盡其責、各司其職。“一肩挑”促使村“兩委”之間各安其分,不會出現因職權不分而相互推諉扯皮的情況,能有效減少彼此之間的矛盾。工作配合更加順暢,決策效率和行政效率不斷提高,服務村民更加精準化、精細化。
(二)優化村“兩委”干部隊伍,提升工作能力
在“一肩挑”實踐中,村黨支部成員和村委會成員都是經過黨內黨外交叉選舉、基層推選而選拔出來的。在整個選拔的過程中,可以嚴格考察村“兩委”干部的綜合素質,吸收更多素質高、能力強的人員進入基層領導班子隊伍中,提高基層領導班子的整體綜合素質。“一肩挑”能使村“兩委”集中力量辦事情,形成了一個既對上負責又對下負責的工作體系,強化工作落實,增強村“兩委”干部的責任心。同時,“一肩挑”通過黨內黨外交叉選舉、基層推選的方式,將政治素養高、致富能力強的村“兩委”干部選拔到基層領導崗位上,讓他們不斷接受村民的檢驗,取得穩固的合法地位,從而增強其工作能力、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實行“一肩挑”之后,村“兩委”干部的工作量也會相對有所增加,既要完成上級指代的任務也要解決村莊日常事務,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可以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從而提高村“兩委”干部的工作能力。
二、村“兩委”“一肩挑”存在的現實困境
(一)農村人才外流,黨員發展工作難以開展
新形勢下,“一肩挑”對于村“兩委”干部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治素養高、致富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綜合型人才。但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外流,特別是農村精英和青年人才流失嚴重。這就導致了農村年輕干部可選擇的范圍變窄,難以選出勝任“一肩挑”的人才。同時,許多農村地區的基層黨支部在發展黨員時對年齡、名額有一定的限制標準,再加上農村人才外流,致使村黨支部在發展后備黨員時經常找不到發展對象,甚至出現多年也發展不了一名黨員的情況。黨員發展工作較難、發展數量不足的問題,致使基層黨組織缺乏高質量的黨員后備來源,制約了“一肩挑”的落實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二)干部工作任務重、壓力大
在傳統模式下,村“兩委”干部各自負責自己的工作,人員機構的設置也符合日常工作要求。而在實行了“一肩挑”之后,干部人數減少,工作任務不減反增,工作壓力逐漸增大。在新時代背景下,相較于以前,村級事務更加細致瑣碎,日常工作也愈加復雜繁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一肩挑”使得原先許多兼顧生產和工作的村“兩委”干部現如今要全天候在崗服務村民,日常的家庭事務只能托付給家人打理。絕大部分村“兩委”干部不僅是村里的“一把手”,也是家庭的頂梁柱,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上漲,現行“一肩挑”村“兩委”干部的薪酬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滿足整個家庭的支出,這對于村“兩委”干部也是不小的壓力。
三、推進村“兩委”“一肩挑”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人才引進,改進黨員發展工作
當前,農村精英和青年人才外流、黨員發展工作較難開展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一肩挑”的落實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和改進黨員發展工作尤為重要。一方面,通過不斷提高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環境、拓寬晉升渠道來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農村工作。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創新村“兩委”選人方式,要始終把政治立場放在第一位,打破行業、地域等限制,鼓勵人才返鄉任職或公開面向社會選拔人才,從而真正選出政治素養高、致富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村“兩委”干部。另一方面,從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實際出發,本著優化農村黨員隊伍結構的原則,大力開展農村黨員發展工作。要加大對返鄉大學生、復員轉業軍人等群體發展黨員的力度,在發展黨員標準上要適當放寬年齡、名額限制,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彌補農村黨員發展數量上的不足。
(二)完善配套機制,緩解干部工作壓力
要不斷改善和優化村“兩委”干部工作環境,完善相關配套機制,緩解村干部工作壓力,解決村干部的工作保障和后顧之憂。一方面,要結合“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深化村級事務準入機制,梳理涉村行政性任務清單,做到涉村行政性任務只減不增,最大限度地減少村干部行政性任務負擔。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村干部的工作待遇。在經濟待遇方面,可以相應地提高村干部的基本報酬,并制定健全報酬逐年增長機制,對村干部實施績效考核,對有突出貢獻的村干部給予一定的報酬獎勵。在政治待遇方面,要暢通個人晉升渠道,加大從村干部中提拔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公務員、選聘行政事業編制人員等的力度。另外,還要完善村干部養老保險機制,健全村干部醫療保險、慰問救助等制度,不斷提升離任村干部的補助標準,免除村干部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劉學民.論新時期我國農村基層治理的新趨向[J].中州學刊,2010(3).
[2]李淇.鄉村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村兩委一肩挑”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
[3]孫學立.農村人力資源供給視角下鄉村振興問題研究[J].理論月刊,2018(5).
[4]程同順,史猛.推進村級組織負責人“一肩挑”的條件與挑戰——基于P鎮的實地調研[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
[5]肖向前.論農村選舉“一肩挑”模式的困境與出路[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8(2).
[6]郭萍萍.農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長效機制探析[J].理論建設,2020(1).
(作者單位:浙江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