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法國的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學生喜歡上枯燥乏味的寫字,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我們必須重視對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語文新課標》對小學每個階段都明確提出關于寫字方面的要求“規范、工整、美觀”。我們培養中、小學生寫字,但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但至少應該把字寫得工工整整。所以,身為一名語文老師,鉆研寫字教學,扎扎實實地搞好寫字教學,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書寫格創新
在長期的寫字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執筆方法、寫字姿勢、筆畫筆順、結構等都存在很大問題。因此,我潛心鉆研,學習了新課程標準,首先找到了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教學缺少突破;練字格式固有;練字方法死板;筆畫概念不準;教學體系缺少筆畫關系的環節。其次是找難點,我們發現確定起收筆的位置是漢字書寫的最大難點,于是,我們把“首筆定位,收筆準確”作為重點突破。經過實踐我總結漢字的書寫規律,設計出了菱形十字格。為便于指導書寫我們把斷點命名,叫一點、二點、三點和四點。它的優點是:具有筆位參照的具體性,字理分析的易懂性,指導語言的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能明確給筆畫定位,突破了寫字教學的難點。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寫字教學,也算完成了我們寫字教學研究的一個境界吧。
二、觀察筆位,感知字形美
為了盡快讓學生使用這種新的書寫格,我班成為了菱形十字格的書寫實驗班,每天都用菱形十字格進行寫字教學,在課堂上,同學們觀察認真,準確地找到漢字筆畫起筆、收筆的位置。在假期當中,我還編寫了教科版第二冊生字的書寫校本教材,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反復書寫,才能最后把筆畫定位,然后總結字在格中的筆畫起、收筆的位置,最后再總結出不同偏旁在格中的書寫規律。功夫不負有心人,班級的學生從剛入學一筆一筆地指導分析筆畫位置,一筆一筆地示范書寫,手把手地教學筆畫位置,到現在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到準確分析字在格中的位置,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正確、美觀地書寫漢字。
以一節菱形十字格寫字課為例,在教學的起始階段要十分重視興趣的激發。首先播放一段小草生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動畫,綠是生命的象征,代表著希望,從而引出課題——綠。接下來出示多媒體喜羊羊卡通動畫,喜羊羊提出寫字闖關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有意識地將枯燥的寫字教學形象化、直觀化,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究。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新穎,尤其是介紹了一種自己獨創的書寫格式——菱形十字格。用這種格式書寫漢字,能夠準確地找到漢字的起筆、收筆的位置,學生把筆畫書寫準確,結構也就準確了。使學生易學、易掌握、易書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學雙人旁時,學生觀察到第一撇在一點起筆,第二撇在二點起筆,豎在四點收筆,這就避免了把雙撇的起筆寫成同高的錯誤,并且控制了豎的長短,使字的結構更加準確。
雙人旁的字以橫收筆的左長右短,以豎收筆的左短右長;獨體字,方形字在一點起筆、四點收筆,扁形字二點起筆,在總結規律時,讓學生發現、探究書寫規律。
本節課教師注重對學生書寫的評價,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采用學生互評,大家點評的方式,讓學生互相促進,學生只有會評價,才會有提高。
這節課的教學形式新穎,菱形十字格的使用,使教學寫字和學生書寫不再是難事,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自己去分析字中筆畫的位置,還能夠提示其它同學注意的筆畫,成為了一位小老師,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誰打碎了花瓶》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共有九個生字,首先讓學生按結構給字分類。在教學半包圍結構的字時,采用以舊帶新的學習方式,走之旁學生已經學過,并且根據口訣能夠準確寫好走之旁,這樣,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只要認真讀帖,就能寫好走之旁的字,走字旁是一個偏旁,也是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走字旁”的書寫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新知,自主探究,編口訣,說筆畫位置。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書寫規律,學生記得很扎實、書寫正確、規范,大部分同學做到了整潔、美觀。左右結構的字“瓶”這個字也是一個教學難點,預設學生可能對豎撇和豎的筆畫長短書寫不到位,所以學習這個字時,重點強調的這兩個筆畫的點位,上課時學生也的確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所以,在評字中我就選擇出現問題的字,經過評字,改正,學生書寫就更加準確了。
除此之外,讓學生當小老師的環節是學生最喜歡的,班級大部分同學能夠當小老師,指導同學們書寫生字。這種教學形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對書寫的評價,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互相點評的方式,讓學生互相促進,提高審美能力,學生只有會評價,才會有提高。
學生使用菱形十字格,通過觀察能夠總結漢字的書寫規律,從而達到規范、美觀地書寫漢字,讓學生對漢字感興趣,熱愛祖國的
語言文字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前行的動力,當然寫字不是一日之功,推進寫字教學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斷地完善、鉆研,讓學生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