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遠玲
摘要:目前,雙減政策正在席卷全國的教育界,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怎樣做減法,對于孩子們語文學習的教育,始終是以提高孩子們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評測,我們可以用來測量的工具其實很少,僅從字面上去理解核心素養是很簡單的,想要真正把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中還是比較難的。
近年來的語文課程改革,卻為我們語文教育指出了方向,從單純的以考試為目標的語文教學,到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再到現在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程改革逐漸語文教學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搜集;傳承;創新
當拿著語文課本,站在講臺上那一刻開始,我已經從語文學習的愛好者,變成了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語文教學不是一門輕松就能教好的學科,語文不是教學生死記硬背課本知識就可以的教學。特別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語言文字的運用”這一說法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小學的語文教學的方向。
一、正確理解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是在語文素養的基礎上提出來,指的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此次語文新課標的修訂已經不是僅僅停留在語文學科自身,更強調的是語文教育未來的發展。由于“素養”是一個內涵比較廣泛的詞語,所以我們把重點落在核心上,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要求我們在確定語文教學目標時,要體現學生自身的需要和時代發展過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簡單一點可以理解為人的培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基礎,以語文學科塑造人的獨立品格與所需能力為基礎。比如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蝸牛》這篇課文,圍繞個人終身發展的需要,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以會認、會讀、會寫本課的生字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被蝸牛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并轉化自身的力量,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要像蝸牛那樣遇到困難,堅持不懈為本課的目標之一。圍繞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需要愛護動物的人,需要建立一個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社會,因此愛護動物的思想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從長遠考慮為社會宣傳愛護動物的思想。
二、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知識的搜集能力
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僅從課堂上學習語文是不夠的,課堂上學到的語文知識也是及其有限的,所以作為教者,除了傳授課本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還要傳授學習語文的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以魚。那么從以下幾方面鼓勵學生去收集語文知識。
1、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語文知識本來就是來源于生活,只要有心學語文,處處都能學到語文知識。這是要求學習語文不能停留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觀察的學習習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你熱愛生活,用心觀察,你一定會發現生活中的知識真是豐富多彩呀!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樹葉都是綠色的嗎》這篇課文正是最好的證明,課前鼓勵學生先去進行了解,同學們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現,楓葉是紅色的,銀杏是橘黃色的……,同學們經過課前的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又進了一步,只有經過調查才是有發言權的,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對于事物的的觀察,我們教會學生觀察不光要用眼睛去看,還有用耳朵去聽,有鼻子去聞,用心去體驗。當然生活中還要學會傾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別人談話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重要的知識,或者得到某種啟迪,鼓勵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學習他人的表達方式,善于傾聽也是語文能力強的一種表現。
2、鼓勵學生從閱讀中了解語文知識,其實這要引導學生從浩瀚如煙的書籍寶庫中,間接學習語文知識。讀書破萬卷,下筆就一定是如有神,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沒有讀出書中的真意,一味貪多求快,不求甚解,即使讀過再多的文章,也只能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拿不出來使用。指導學生有策略、有方法的進行讀書,教者可以根據教參所建議的書籍,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思路,這樣能更好的讀懂文章。語文s版下冊《只揀兒童多處行》出自冰心之手,了解冰心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位關心少年兒童的人,因此她的文章處處是兒童的身影。其次,讀書要善于把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只滿足于書面上的結論,善于透過字面和書面,發現其背后隱藏的知識,真正讀懂書。另外還要養成摘抄好詞好句的習慣,好記憶不如爛筆頭,文章中精彩的詞語句子其影響力是十分深遠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千百年來,刺目的愛子之情仍深深的打動著人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語文素養會越積越多的。
三、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知識的傳承能力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標,搜集的語文知識最終還是要用在生活中,重視學生口頭表達的核心素養和書面表達的核心素養是今后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小學生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要要學生從小養成標準規范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快十年了,農村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實并不理想,很多學生不能做到規范、標準、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鍛煉:
1、培養學生但自信和膽量,很多孩子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或者回答問題結結巴巴,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不怕說錯,從精神上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欲望。在課堂上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在《動物小檔案》的口語交際課上,廖某某是一位后進生,但說的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時候也舉手禮,我馬上對她的進步給予表揚,從那以后,上課時總能看到她高舉小手,或許一句話也能改變學生吧。
2、積累豐富的知識。引導學生積極豐富內在的儲備,這樣才能有傳承發揚語文知識的能力,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3、重視國語——普通話的學習,但不能放棄家鄉的語言,學好普通話只是為了方便不同民族之間的人們進行交流,家鄉的語言是民族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不能遺失。在農村的學校,要鼓勵學生大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為他們創設普通話交流的平臺,學校就是最好的地方。
4、創設口語鍛煉的機會,作為語文教師,重視課堂教學知識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表達機會,同學也要重視課堂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者,要傳授學習方法了,讓學生學以致用。
書面表達是教者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的教學,但農村小學的書面表達也是不盡教者意的。許多學生的作文空洞無物,不知所云,純屬應付檢查。其實作為教者是完全可以感受到學生想要寫好作文的強烈愿望的。那么書面表達要重視那些方面呢?首先是書寫能力,書法是一種很好的語文傳承能力,端正美觀的書寫承載著學生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態度,第二是說真話,脫離了實際的文章,是沒有感染力的,要寫好一篇文章,沒有親自的實踐是寫不出來的,所以鼓勵學生積極觀察、發現,才能有寫作的源泉。缺乏真情實感的文章是無法打動讀者的。最后才是寫作方法的運用,重視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好詞好句,好的表達方式方法,真正感受到了好詞好句的魅力,才能融會貫通的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四、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知識的創新能力
時代的進步,呼吁的知識的進步,語文知識的創新不是對以過去語文知識的否定,唐宋詩詞仍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大放異彩,影響著我們,鼓勵學生學好語文,學精語文,在對語文有了充分的了解認識之后,在時代的要求下,自然就能開出創新之花,自從提出崇尚國學以來,《弟子規》等國學文化,以各種形式走進校園,比如歌曲的形式,很多學生已經會唱很多的版本,弟子規的韻律操,學生也非常喜歡。這就是一種創新,一種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學生的需要進行的創新。當然創新不是越新越好,于與眾不同越好,要適合學生自身的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
當然,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對于博大精深的語文來說,認識比較少,但是,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將圍繞激發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愛好,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讓語文的獨特魅力感染每位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學語文: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策略》2010年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楠
[3]《語文知識的發展與研究》2010年1月1日 教育科學出版社 朱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