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林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閱讀師生互動短缺是小學閱讀教學應該著重探討的問題。禁錮住學生的思維,以單一的標準答案限制小學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就會影響其閱讀思維水平,一定程度上還會波及到語文整體成績的提升。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被應用于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高度結合視頻、圖片、音頻的新時代。在應用書本所獲得閱讀策略的過程中,還可以融合新媒體互聯網絡,掌握更新且適宜的教學方式,只有重視這些層面才會使得小學學生語文閱讀的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關鍵詞:新媒體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引言
語文學科作為漢語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的知識素養提升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及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已經成為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其能更好地推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從而有利于漢語的傳播和應用,也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應用。對于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需要進行更為有效的分析,及時地發現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發展。
一、關注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讀寫實踐中加強語言積累。選入教材的課文,語言正確、規范,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和運用的典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減少煩瑣的分析與講解,而是要有意識地、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積累與運用,進行讀、寫實踐。《陀螺》這篇課文,字里行間充滿了童真童趣,語言生動形象,像:“我從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見到岳家軍,一戰即敗。”“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這類優美的句子有很多,引導學生朗讀品味后,提問“你有過類似的感受嗎?能否試著運用這樣的語言說一說”,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發散思維,踴躍發言。教師接著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三自然段描寫陀螺的句子,想象陀螺經過數次撞擊、躲閃、再撞擊,才一分高下的情景,從而讓他們理解“重整旗鼓”有“經歷失敗,重新再來”的意思。理解了詞義之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運用詞語說話,學生便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有效地引導了學生在實踐中積累、運用語言。
二、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出發,形成更有針對性的培養體系,進而獲得更好的培養效果。在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時,教師可以注重閱讀方法和理解性思維的傳授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對文本內容進行自我的思考和判斷,從這一基本點出發,形成有效的閱讀能力,逐漸地養成符合自身特點的閱讀習慣,更好地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講解人物描寫性的文章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的描寫中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從文本出發深入到文本內部,通過把控整個文章的脈絡和文本表達方式,挖掘人物的思想特點和性格特征,以此來形成文章的深化閱讀能力,更好地深入到文本之中,形成更高水平的閱讀方式和習慣。
三、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
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進而影響小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加大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應積極、主動地了解每個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認知能力、個性及閱讀習慣,制訂層次分明的教學計劃,以充分滿足每個小學生實際的閱讀需求。同時,教師在進行分層閱讀教學時,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讓小學生適應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獲取閱讀知識,保證因材施教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一課時,對于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小學生,教師可引導其先掌握文中的生字詞,再逐字逐句理解,最后通讀課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閱讀理解能力較強的小學生,教師則可以直接提問,使其通讀課文后找出正確的答案,由淺入深地進行課文結構分析,并闡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小學生能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按照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與此同時,教師應給小學生留出更多的閱讀空間和時間,鼓勵其自主閱讀、學習,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制定明確的閱讀目標
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目標,幫助教師設置更加貼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想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需要綜合學生各方面水平以及實際的教學環境與教學需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設置課程目標,對于生僻字的學習不再以教師灌輸的方式進行。實際中,學生的識字情況只有學生自己清楚。教師可以在布置任務時設置問題,例如,請學生將自己不認識的生字標注出來,并用字典查詢,再進行知識小比拼,由學生各自發表意見與學習成果,帶動學生的競爭心理,從而實現生僻字的學習。再如,對于不同的文章應當設置不同的閱讀目標。對于表達民族情感的文章,更加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尤其是引導學生培養愛國情懷。對于表達所見所聞的文章,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對于此類表達方式的學習,讓學生通過學習一篇課文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雖然帶來許多家長管理方面的難題,也會對學生閱讀的專注性造成影響。但是,對于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還是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的。因此,教師應該利用網絡提升學習興趣,積累閱讀素材,提升寫作能力,以及利用網絡資源提升自主能力等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仉培鳳.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師,2020(S2):86.
[2]陳曦.淺析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小學生(中旬刊),2021(01):63.
[3]劉曉娟.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思考[J].新課程,2020(5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