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梅, 沈 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八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 伊犁 835301)
水稻是六十八團主要作物之一, 種植面積占全團耕地面積的90%以上,種植模式為育秧中小苗移栽, 隨著種植年限的不斷增加和新疆春季低溫多濕、溫差大、土壤偏堿等因素影響,青枯、立枯病加重[1],經常發生整床死苗,損失可達30%,嚴重阻礙了水稻的生產。 為了改善秧床環境[2],該團從2019 年起開始進行試驗,從農業生產措施和化學防治體系入手提高秧苗素質、 建立綜合防治體系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試驗研究, 將水稻苗期病害發生率降至5%以下。
試驗地設在六十八團一連、三連、五連,共5個試驗點。 土壤為草甸白漿土,pH 值7.5 左右,肥力中等。灌溉方式為渠灌水。試驗時間:2019 年至2020 年,2 a。 試驗作物品種:六十八團主栽水稻品種農林315(包衣),播前浸種。 育秧方式:采用毯式秧盤育秧,精確定量播種(120 g/盤)。
惡霉靈、固體調酸劑、壯秧劑(生物專用肥壯秧劑、細糧王壯秧劑、水稻專用育秧基質)。防治對象:水稻苗期青枯立枯病。
試驗采用大區對比法,5 個試驗點,每個大區面積333 m2,有4 個處理,每個處理60 m2,不設重復。試驗分一個主試驗,水稻平臺穴盤育秧與水稻高臺穴盤旱育秧對比試驗;兩個輔助試驗,水稻秧床酸堿度梯度試驗、水稻壯秧劑對比試驗。
試驗處理1: 高臺毯式穴盤旱育秧是將水稻秧床抬高,臺面高于地面15 cm 以上,臺面播前噴灑殺菌劑惡霉靈,壯秧劑為細糧王壯秧劑,播后覆薄土,播后進透水一次,在第一葉露葉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補水, 后期不嚴重缺水的條件下不進水,并實施早通風,一葉一心期即根據天氣情況開始通風控溫,藥劑防病,二葉一心期葉面追肥。
試驗處理2: 平臺毯式穴盤精量播種育秧(CK)為該團傳統的育秧方式,秧床臺面與地面基本平齊,播前臺面噴施惡霉靈一次,壯秧劑為細糧王壯秧劑,播種后進一次透水,視墑情,缺水即進,二葉一心期時開始通風、追肥。
試驗處理3: 酸堿梯度試驗。 pH≤5.5,6.0≤pH≤7.0,7.1≤pH≤8(CK),采取平臺毯式穴盤育秧,通過使用彤洲牌固體酸調酸劑將秧土調至pH 5.5、pH6.5、pH7.1(CK),比較不同酸堿度下秧苗長勢及病害發生率, 研究酸堿度對病害發生的影響。
試驗處理4:壯秧劑對比試驗。 (1) 山東新超水稻育苗專用肥(生物有機肥)+旱田土。 (2) 細糧王水稻壯秧劑+旱田土(CK)。 (3) 浙江水稻專用育秧基質。采取平臺毯式穴盤育秧,以該團目前普遍使用的細糧王壯秧劑為對照, 試驗比較秧苗長勢及病害發生率。
1.4.1 調查方法 通過全秧床觀察秧苗發病率、長勢、葉齡、根數、根長等,比較各個處理,記錄病害發生嚴重度,計算出病情指數。
1.4.2 調查時間 出苗期、一葉一心期、二葉一心期進行各試驗指標的記錄觀察。
從兩種育秧模式調查比較來看(表1),傳統的平臺毯式穴盤育秧,株高較高、根數少、根短、根系不發達。 在2019 年青枯、立枯病平均發病率達12%,2020 年發病率3.8%;高臺毯式穴盤育秧,只有2019 年試驗點1 點片發生,其他未發病。 經分析, 平臺育秧秧床始終保持濕潤, 二葉期開始通風,棚內高溫高濕,秧苗細弱,根部發育慢,易發病,2020 年發病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受氣候影響。 高臺育秧提高秧床的高度,減少灌水次數,提早通風防病, 有利于創造一個土溫較高、 通氣性好、利于扎根、育壯苗的小環境,可有效減少青枯立枯病害的發生。

表1 高臺育秧和平臺育秧試驗對比
對比表2, 土壤調酸對秧床環境的改變影響不大,前期出苗較整齊,調酸的秧床秧苗長勢與對照基本一致。經測量,澆一水后秧床酸堿度與對照基本一致,在7.5 左右,分析認為渠道內的澆灌水pH 值在7.5~8,旱育秧在出苗前基本澆一次透水,澆水后一天調酸后的秧土pH 值即恢復至與對照相近,故調酸效果不顯著。

表2 不同酸堿度試驗對比
對比表3 可知, 以我團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細糧王液體壯秧劑為對照, 浙江水稻專用育秧基質育秧效果最好,秧苗葉色濃綠、葉寬,植株勻、壯、根系豐滿,是理想的育秧材料,可大力推廣。 山東育秧專用生物菌肥, 單獨使用易造成土壤粘滯不透氣,后期脫肥顯著。

表3 不同壯秧劑試驗對比
綜合以上試驗可知, 一是高臺育秧比傳統的平臺育秧更好,有利于培育壯苗。通過建立高臺育秧綜合防治體系 (高臺秧床+育秧基質+秧床控水+一葉一心化學防治+早通風煉苗)[3-4], 提高秧床溫度,降低灌水量,創造培育壯苗的環境,可有效降低水稻秧苗期青枯立枯病的發病率, 可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二是秧床調酸作用不明顯。在該團生產環境條件下, 因澆灌水自然偏堿, 灌水量大,化學調節酸堿度對秧床生長環境影響不大。三是使用專用育秧基質育秧效果非常好, 其疏松的質地和豐富的營養利于創造適宜秧苗生長的小環境[5],秧苗扎根早、苗壯、根系生長旺盛,建議嘗試高臺+基質的育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