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培智學校 卓青燕 謝鈿鈿
研究表明,特教教師轉型為資源教師是未來的一個趨勢。特教教師轉型,目的是推動資源教師發揮作用,向普通學校普及特教知識和教學技巧,使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環境,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提升社會對特殊群體的包容和扶持。以下闡述特教教師轉型需要必備的條件。
特教教師轉型需要順應社會發展,特教教師轉型為資源教師是一種必然趨勢。在全納教育觀念的背景下,特殊教育的對象類別有所擴大,殘疾兒童的比例也在不斷加大,因此對教育的需求逐漸多樣化,對特教教師的要求也從量的滿足向質的提升進行轉變,只有特教教師提升整體素質,才能滿足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主要是指以教師生理、心理變化為基礎,在一定社會環境影響下,教師在本專業的整體生涯中的成長、變化,也是指教師生命潛能和價值的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的延伸和擴展。在一線的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特長,結合自身實際明確自己轉型的方向和崗位,以及自身崗位所需要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自身專業發展的新需要,制定符合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適應學校轉型后的教育教學需求。
在特殊教育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育事業發展十分重要,它是落實國家“辦好特殊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礎部分。基于教師專業素養存在著專業技能參差不齊,綜合能力高低不等問題,為提高特教教師的綜合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學校應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教師必須持證上崗,學校應給新入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讓新教師盡快適應特殊學校的工作,縮短角色的轉換期。學校可以組織骨干教師和相關專家給新教師開展培訓學習,培訓時長為一年,在學期內開展每周一次的專業培訓,以及寒暑假期間抽出一周的時間對新人教師進行集中培訓。
二是特殊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通過本校培訓、網絡研修及邀請專家來校開設講座講授特殊教育理念與改革方向,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的專業支持和服務水平,加快新教師的成長,讓新教師的特點和特長有弘揚傳播的機會,讓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融合進新老教師的觀念中,加快新老教師的磨合與轉型。
三是借他山之石改良教師隊伍,通過組織教師走出校園,聯系省內外的特殊學校、科研院所、中小學等單位,締結學科建設聯盟,安排有經驗的教師“走出去”,通過跟崗、學習等方式,學習和借鑒他校優良先進的教育理念,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相互公開課以及評課,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累積教學經驗,引導教師通過自我評價、自我反思,提升自我師德修養和專業水平。
在搭建發展平臺的同時,學校應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科研活動,學習和教授教學科研的方法和特殊教育前沿的研究,學校組織開設專題講座和科研方法的探討,結合專項課題申報等多種形式,調動新老教師參加教學教研活動的積極性,讓該領域輕科研重教學的現象得到改變。教師發展層面,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高的教育追求,更強的教育能力,學會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普教、特教兩種教育方式方法,把“教育要面向所有兒童,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落到實處。
學校要重視教研活動的落實和發展,發揮教研活動的作用,促進教師自主發展,要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本,重視教師自身,創新教研形式,利用互動式的教研活動學習和交流,讓教師在互動中得到啟發,相互成長、受益,發揮出教研組在特教教師轉型的最大作用。新時代賦予了特殊教育教師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所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應由單打獨斗向團隊合作進行轉變。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會遇到許多專業性的問題,這時會凸顯出集體討論,共同解決問題顯得非常重要。所以,小組的組長應該積極倡導每位教研組的成員進行資源分享,老教師分享自己豐富的經驗,青年教師分享自己的創新想法,發揮優勢互補,激發教研小組的活力,成為團結協作的研究共同體。遇到問題時,可以選擇正確的教育措施,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問題進行理智分析,克服自身弱點,以此促進青年教師解決自己實際教育教學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學的水平。
完善地方特殊教育的轉型發展的有效機制,可以促進特教教師的轉型發展。第一,針對特殊教育轉型發展制定和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的分類分層考核評價體系,不能籠統單一地考量教師的科研能力和理論教學能力,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晰新建特殊學校和特教教師的展業發展要求,把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應用科研能力作為衡量和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第二,完善獎勵機制。要依據特教教師的特點,制定合理的職稱評定制度和評定方法,要求初級、中級、高級的特教教師評定所要達到的必備條件,完善獎勵機制不僅要科學設計特教教師的績效考核標準,還要科學制定特教教師的薪資制度,將教師花費時間學習、應用研究課題等行為的效果直接轉化為實際的獎勵力度。
特殊教育學校轉型后,在教育對象上不再是像原先的聽力障礙或智力障礙的兒童,而是綜合了各類型的殘疾學生,教師在工作職責上,也不再是單純的教育教學工作,而是要根據多種殘疾類型和殘疾程度的變化,適當轉變工作內容。特殊教育學校在轉型的過程中,也對特教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特教教師需要掌握教育教學技能、殘疾類別和各項功能的評估、學業診斷、個別教育、康復訓練等方面的知識,所以學校需要引進專業設備、康復醫學和醫生等專業人才,對特教教師進行學習和培養,有醫療康復技能的教師,能更好地為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服務。
特教教師應定期開展家長培訓,對家庭康復進行指導,特教教師進行家庭康復指導主要是因為特殊學校的孩子他們具有特殊性,在課堂上吸收有限,需要后續依靠家庭教育做進一步進行康復。家庭康復指導能更有效地促進家校合作,為社區接納并服務殘疾人群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