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鎧
我今年69 歲了。身為祖籍河東新絳人,久居秦地長安,到我是第三代了,但懷念故鄉、關注故鄉的一切之心,卻從來沒有淡漠,衰減。
在鄉友劉武彥先生的引薦下,有幸訂閱了《人人健康》雜志,甚為高興。
我與《人人健康》結緣是在黨和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略之際,我們陜西省政府也適時推出了“健康陜西”規劃綱要,《人人健康》雜志的存在,不諦成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實踐基地,促進全民健康的保障高地。
《人人健康》從辦刊宗旨、欄目設置上為老齡化社會人們如何健康長壽、為現代職場人如何掌握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筑起一條金色通道,在此特別感謝、感恩人人健康雜志社全體采編老師的辛勤付出和在學術普及方面的貢獻。
我本人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實踐并創始了“龍族心理康復音樂治療調理療愈”的心理戰線老兵,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漢唐絲路非遺傳統音樂”的代表性傳承人,想給《人人健康》雜志的同仁提幾點建議,期望《人人健康》百尺竿頭,再上高樓:
一、欄目的設制可以再豐富一些,涉及大健康的層面再廣泛一些,將城市人群健康、農村人群健康、老齡群體健康、幼兒群體健康, 以及特殊領域人群的心理健康,如軍、警、石油、林業、煤礦、公安、城管、司法、律師等公職人員心理健康予以特別關注。
二、多提供一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中的精華,多發表一些精彩論述,以指導今日健康大中國、全民健康事業的發展與實施。
三、多采編一些更寬泛的健康理念、健康方法、健康故事、健康人物、健康格言,為全社會中華健康文化的體系完備構建作出更大貢獻。
四、建議在有條件的兄弟省市設一些工作聯絡處,宣傳、發行《人人健康》,團結吸納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使《人人健康》雜志得到更廣泛的發行,吸引更多的專家作者參與撰稿,發揮才智。
我的心愿是讓《人人健康》這本好雜志,不僅成為三晉人民,也成為三秦人民、全國人民喜愛的大健康讀物。健康中國的實施,首先在于推廣大健康先進理念,在于推舉大健康生活方式,還在于推薦大健康的個人自救、自護、自我保健體系的強力實施和種種簡易可行方法。
五、我在短短地與《人人健康》雜志交往的過程中,僅用幾天就宣傳發展了陜西的20 多位訂戶,由此足見《人人健康》雜志的社會需求之潛力大有可為,亟待發掘、培育和深層次的提供服務。
六、如有可能,我可利用我現在的社會文化和公共關系通道,為《人人健康》雜志在陜西的推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021.2.27 于西安
李鎧老師您好:
欣聞您是《弟子規》原著者山西新絳康熙秀才李毓秀夫子十世嫡孫,是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博士,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漢唐絲路非遺·長安古樂代表性傳承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代表性傳承人和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安佛樂代表性傳承人,由衷敬仰!
您對《人人健康》的喜愛和鼓勵給予我們努力辦好刊物的信心和動力,您的建議我們會認真考慮并著手進行。在此也希望所有熱愛健康事業、愿意攜手同行的朋友們加入進來,共建共享,共同踏上通往健康的生命大道。
此致!
本刊主編 陳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