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宋初國家藏書與《文苑英華》錄文不均衡性的形成

2021-12-03 05:42:32何水英

何水英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 基礎(chǔ)醫(yī)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文苑英華》錄文極不均衡,其錄入兩千多位作家的作品近兩萬篇,但是單個作家多則錄六百多篇,少則錄1篇,僅41位作家就占據(jù)了《文苑英華》三成以上作品量,給人以錄文網(wǎng)羅放佚之感,為后人所批評。誠然,作為一部有選錄精華要求的總集而言,《文苑英華》錄文的極不均衡性影響到了其編纂質(zhì)量,但是作為選錄文章精華的總集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們唯有“知其所以然”,探究《文苑英華》編纂實質(zhì),才可進一步接近編纂的歷史真實,理解每一時段的總集編纂特性,這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文苑英華》錄文的不均衡性及其認識

按照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本《文苑英華》統(tǒng)計,《文苑英華》共收錄作者2249人,錄文19986篇(去除重復(fù)作品),錄入數(shù)量之龐大,可謂巨著。但是這2249人里收錄作品10篇以下的就有1963人,其中1272人僅收作品1篇,也就是說《文苑英華》所錄的作家中絕大部分人的作品錄入量是非常少的。但與此同時《文苑英華》收百篇作品以上的作家有41人:白居易(679篇)、蘇颋(343篇)、權(quán)德輿(314篇)、劉禹錫(301篇)、常袞(289篇)孫逖(263篇)、張說(261篇)、李白( 260篇)、李嶠(254篇)、張九齡(228篇)、柳宗元(200篇)、杜牧(195篇)、杜甫(259篇)、李商隱(188篇)、劉長卿(185篇)、羅隱(169篇)、元稹(168篇)、韓愈(167篇)、皎然(164篇)、盧綸(161篇)、王維(160篇)、溫庭筠(160篇)、賈島(154篇)、鄭谷(151篇)、王勃(150篇)、庾信(147篇)、宋之問(171篇)、獨孤及(141篇)、許渾(136篇)、于邵(135篇)、令狐楚(135篇)、陳子昂(129)、趙嘏(121篇)、張籍(120篇)、錢珝(119篇)、呂溫(116篇)、顧況(115篇)、張喬(113篇)、劉得仁(112篇)、方干( 111篇)、駱賓王(102篇)。《文苑英華》所錄這41人的詩文共7846篇,占到其錄文總量的三成以上。《文苑英華》錄入的作家數(shù)量龐大,但就單個作家作品而言,《文苑英華》收錄多的多達六百多篇,少則收一篇,而且大量的作品集中于少數(shù)作家身上,造成了《文苑英華》錄文的極不均衡。

《文苑英華》錄文極不均衡的特點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容易讓人產(chǎn)生《文苑英華》錄文不作選擇、追求全多的印象。這種印象最早來自周必大。這位在《文苑英華》的文獻整理工作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南宋中期文壇盟主,在《<文苑英華>序》中提到“是時印本絕少,雖韓柳元白之文尚未甚傳,其它如陳子昂、張說、九齡、李翱等諸名士文集世尤罕見。修書官于宗元、居易、權(quán)德輿、李商隱、顧云、羅隱輩或全卷收入”①周必大:《文忠集》,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影印本,第1147冊,第583頁上欄。,認為《文苑英華》將柳宗元、白居易、權(quán)德輿、李商隱、顧云、羅隱等人的文集作品可能全部收錄。今人也越來越傾向認為《文苑英華》錄文不作選擇。陳尚君認為“其收錄時限和體例雖都與《文選》相接,但并不以別擇見長,而是幾乎不作選擇地收羅了數(shù)量巨大的南北朝后期到唐五代的作品”②傅璇琮、蔣寅:《中國古代文學(xué)通論》(隋唐五代卷),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85頁。,郭勉愈認為《文苑英華》“在編選上并沒有明確的收錄標準,而是盡量追求‘多’和‘全’”③郭勉愈:《<唐文粹>“詮擇”<文苑英華>說辨析》,《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2年第6期。。

周必大認為當時有的文集罕見,故把這些文集全卷錄入。后人在此觀點基礎(chǔ)上形成《文苑英華》錄文追求“多”“全”、不作選擇等觀點,皆從文獻保存角度評價《文苑英華》的錄文價值。拙文《<文苑英華>誤作“網(wǎng)羅放佚”性總集考辨》(《凱里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第4期)對此予以辨析,認為周必大的觀點及后人類似的觀點不符合《文苑英華》的編纂初衷和錄文實際。《文苑英華》收錄前文所列的41位作家的作品數(shù)量之多,其錄文來源最大可能來源于他們的文集。如果《文苑英華》編纂者的確是因作家文集罕見欲以《文苑英華》存之,那么前文所列的41位作家的詩文都應(yīng)全錄,而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李白,《文苑英華》錄其詩文260首,而李白現(xiàn)存詩文就有一千余首。杜甫,《文苑英華》錄其詩文259篇,杜甫詩文現(xiàn)存有一千四百多篇。柳宗元,《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載《柳宗元集》三十卷,《崇文總目》載《柳子厚集》三十卷,現(xiàn)存詩文六百多篇,《文苑英華》錄其詩文200篇,且這200篇詩文中僅錄了1首詩。白居易現(xiàn)存詩文有三千六百多篇,《文苑英華》錄其詩文六百多篇。這些作家現(xiàn)存詩文尚且未被《文苑英華》全部錄入,他們在宋初所存的詩文未被《文苑英華》錄入的數(shù)量應(yīng)該更多。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都說明《文苑英華》編纂者并非從文獻價值考慮輯錄詩文。既然不是出于文獻保存目的,而且宋太宗詔令館閣文臣修纂《文苑英華》的要求是“閱前代文章,撮其精要,以類分之為千卷”④王應(yīng)麟:《玉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影印本,第1022頁上欄,第1022頁上欄。,那么作為選錄精華的《文苑英華》為何會出現(xiàn)錄文極不均衡的現(xiàn)象?

二、宋初國家藏書量與《文苑英華》“千卷規(guī)模”之矛盾

《文苑英華》的編纂始于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至雍熙三年(986年)十二月。《文苑英華》在宋太宗時期編撰完成后,宋真宗景德四年又對《文苑英華》重新編錄,“詔三館分校《文苑英華》,以前所編次,未盡允愜,遂令文臣,擇前賢文章,重加編錄,芟繁補缺換易之,卷數(shù)如舊”⑤王應(yīng)麟:《玉海》,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影印本,第1022頁上欄,第1022頁上欄。,此次整理《文苑英華》,卷數(shù)不變,錄文內(nèi)容有所調(diào)整。圖書文獻是詩文總集編纂的基礎(chǔ),宋初國家藏書的總量及具體到各類圖書的收藏情況都會影響到《文苑英華》作品的收錄。那么,這兩個階段的國家藏書量能否支撐起《文苑英華》擇錄文章精華的“千卷規(guī)模”?

(一)館閣所藏宋前書不足三萬卷,不利于千卷規(guī)模的文章精華選錄

據(jù)《舊唐書·經(jīng)籍志》載唐末廣明之亂之前國家藏書七萬余卷,黃巢廣明之亂之后剩三萬八千卷,梁王朱溫纂權(quán)稱帝后遷都洛陽,秘閣書籍又散佚不少。五代亂世,武將專權(quán),書籍得不到重視,至宋太祖建隆初,國家藏書僅剩12000余卷。宋太祖在平定其他割據(jù)政權(quán)的時候,將其典藏收取充實到三館中。此外,太祖廣征天下圖書,網(wǎng)羅前代遺書。太宗即位之后,繼續(xù)充實館閣圖書,太平興國三年三館藏書已達八萬卷。太宗親自督工,將原來狹小、嘈雜的三館改造擴建得輪奐壯麗,書籍以類相從,置于雕木架,以青綾帕遮蓋。三館重建,圖書依類放置,為《文苑英華》的編纂提供了良好的編纂環(huán)境。《玉海》稱這八萬卷書籍“凡六庫書籍正副本八萬卷”①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這說明這八萬卷書籍是有重合的,但是書籍正副本比例不詳。館閣圖書量記載最詳細可見以下兩則材料。《玉海》“淳化秘閣群書”條引《兩朝·藝文志》云:“祖宗藏書之所曰三館。秘閣在左,昇龍門北是為崇文院。自建隆至祥符著錄總?cè)f六千二百八十卷。”②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宋史·藝文志》載:“嘗歷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卷。”③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標點本,第5033頁。《宋史·藝文志》比《玉海》所記載多出2862卷。《宋史·藝文志》所載三朝圖書為宋太祖建隆至宋真宗天禧年間的藏書量,而《兩朝·藝文志》所載為宋太祖建隆年間至宋真宗祥符年間的圖書數(shù)量,真宗天禧年間的圖書數(shù)量并未錄入。宋真宗天禧時期仍有圖書整理修纂活動在開展,《玉海》對該時期的書籍編纂情況有所記載,如宋真宗命李維等“又作《迎奉圣像記》二十卷、《降圣記》五十卷、《奉祀記》五十卷,天禧元年十一月辛亥維等以獻”④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時王欽若、李迪繼判院,楊億知院,又成《天禧大禮記》四十卷,二年正月戊午以獻”⑤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三年二月丙辰宰臣王欽若上《會靈志》百卷”⑥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天禧二年九月癸酉,龍圖閣待制李虛已上奉詔集群臣所和御制詩為《明良集》五百卷”⑦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天禧元年十一月庚子,龍圖閣待制李虛已等上新編《御集》百二十卷,目錄三卷”⑧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等等。《宋史·藝文志》所載多出的卷數(shù)很有可能是宋真宗天禧年間所纂圖書數(shù)目。

又據(jù)《玉海》記載,咸平元年十一月,宋真宗認為“三館、秘閣書籍歲久不治”⑨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下令對宋太宗時期的圖書進行整理,編寫書目,咸平三年編成《咸平館閣圖籍目錄》。惜此目錄散佚,其所載圖書數(shù)量無從知曉。但是宋真宗在咸平二年間曾“詔三館寫四庫書籍二本,一置龍圖閣,一置太清樓”⑩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景德二年四月,龍圖閣的四部藏書“總二萬九千七百十四卷”11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其中文集7108卷;太清樓的四部藏書為“二萬四千一百六十二卷”12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兩處藏書相較而言,宋真宗更看重龍圖閣藏書,“龍圖閣藏書屢經(jīng)校讎,最為精詳,已傳寫一本置太清樓”13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那么,龍圖閣藏書量可否視為真宗景德二年的藏書量?景德二年的龍圖閣藏書量比《兩朝·藝文志》所載建隆至祥符的藏書量少7566卷。真宗景德三年至祥符的圖書整理情況又如何呢?這一期間的敕修書籍主要有:景德四年陳彭年等奉詔纂成《重修廣韻》五卷,林特奉詔撰《會計錄》三十卷;祥符三年李宗諤等奉詔修成《諸道圖經(jīng)》一千五百六十六卷,祥符六年王欽若等奉敕修類書《冊府元龜》一千卷書成,祥符八年王旦等奉詔成《太祖太宗兩朝史》一百二十卷,祥符九年成《大中祥符編敕》四十卷。私修書籍如鄭文寶《鄭文寶集》三十卷、《談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鄭文寶,景德六年卒,《宋史·藝文志》載其集);《宋白集》一百卷(宋白,大中祥符五年卒,《宋史·藝文志》載其集);曾致堯《清邊前要》五十卷、《廣中臺記》八十卷、《清邊前要》十卷、《仙鳧羽翼》三十卷(曾致堯,大中祥符五年卒,《宋史·藝文志》載其集);黃敏求《九經(jīng)余義》一百卷(祥符五年書成),孫奭《孟子音義》二卷(祥符中書成),等等。粗略統(tǒng)計,這些書籍總數(shù)至少在三千卷以上。這一時期宋真宗還征得一批圖書,《玉海》載祥符中“獻書者十九人,賜出身,得書萬七百五十四卷”14王應(yīng)麟:《玉海》,第992頁下欄,第993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上欄,第1097頁下欄,第544頁下欄,第545頁上欄,第994頁上欄,第995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下欄,第995頁下欄,第994頁上欄。,這批圖書應(yīng)該含有重書,校勘整理出三四千卷也是很有可能的。綜上,景德二年的龍圖閣藏書量基本上可反映出宋真宗景德二年的國家藏書情況,也就說可將這29714卷書籍視為建隆至景德二年的國家四庫書量。

真宗景德二年所藏的這29714卷書既包含宋前書籍也有宋人新修書籍。翻檢《宋史》《玉海》等文獻,梳理宋太祖建隆至真宗景德二年四月的新修書籍,就可對這段時期的宋前(包括五代十國,下文同)書籍數(shù)量有大體了解。據(jù)筆者統(tǒng)計,宋太祖建隆至真宗景德二年時期的宋人所輯書籍有6360卷,其中文集有1914卷。剔除這些宋初新修書籍,景德二年所藏宋前書籍有23354卷。由于景德二年所藏的這23354卷宋前書籍并非一次性收集而來,我們也無法知曉每年具體收集了多少,只能說這23354卷宋前圖書是宋太宗時期《文苑英華》編纂期間所能見到的最大宋前圖書量。宋真宗命人重編《文苑英華》在景德四年八月,距離景德二年四月有兩年四個月的時間。筆者尚未查閱到記載這段時間內(nèi)有征書活動的文獻資料,因間隔時間短,真宗景德四年重修《文苑英華》所利用到的書籍量估計與景德二年所藏相差不大。總體而言,《文苑英華》編纂期間的國家藏書量并不算太多。蕭統(tǒng)編纂《文選》時,東宮藏書已經(jīng)有三萬卷,但《文選》僅收錄130多位作家700多篇詩文,而《文苑英華》有千卷近兩萬篇詩文的規(guī)模,當時的國家所藏宋前圖書總量也未超過三萬卷。藏書量越大,編纂者可選擇的余地就越大,越有利于銓擇出文章精華。反之,則有可能出現(xiàn)“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影響圖書的編纂質(zhì)量。

(二)館藏宋前文集少,難以支撐《文苑英華》的千卷規(guī)模

《玉海》記載《文苑英華》編纂緣起時稱宋太宗“以諸家文集其數(shù)至繁,各擅所長,蓁蕪相間”①王應(yīng)麟:《玉海》,第1022頁上欄,第995下欄。,認為書籍質(zhì)量高低不齊,有必要進行整理,所以命李昉等人選錄文章精華。“諸家文集其數(shù)至繁”點出了文集是《文苑英華》重要的材料來源,同時也說明宋太宗認為當時所積累的文集已經(jīng)很多。先來看看宋太宗所說的“文集至繁”究竟有多少文集?《玉海》載景德二年之時龍圖閣的四部藏書中“文集總七千一百八卷”②王應(yīng)麟:《玉海》,第1022頁上欄,第995下欄。并注明文集包括別集、總集。前文已分析景德二年之時龍圖閣的藏書可以視為該時期的國家藏書,其中宋人文集1914卷。這些文集中可考于景德二年之前進書的有1209卷,其余705卷進書時間不確定。去除這些宋人文集,景德二年的宋前文集數(shù)量大概在5194卷—5899卷之間。因文獻資料所限,景德二年之前的文集藏書量無從知曉,景德二年的文集量是最接近《文苑英華》編纂期間的數(shù)量。但是景德二年只有文集總量,我們并不清楚別集和總集具體有多少,有哪些。北宋前期所編的《史館書新定書目》《皇朝秘閣書目》《館閣圖籍目錄》《咸平館閣圖籍目錄》《太清樓書目》《龍圖閣四部書目》《三朝國史·藝文志》《崇文總目》等目錄都已散佚,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借助于《宋史·藝文志》來推測一下景德二年的別集和總集收錄情況。《宋史·藝文志》云:“嘗歷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萬九千一百四十二卷。次仁、英兩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次神、哲、徽、欽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萬六千二百八十九卷。三朝所錄,則兩朝不復(fù)登載,而錄其所未有者。四朝于兩朝亦然。”“宋舊史,自太祖至寧宗,為書凡四。志藝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損,互有異同。今刪其重復(fù),合為一志,蓋以寧宗以后史之所未錄者,仿前史分經(jīng)、史、子、集四類而條列之,大凡為書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萬九千九百七十二卷云。”③脫脫等:《宋史》,第5033頁。《宋史·藝文志》編纂時利用了《三朝國史》《兩朝國史》《四朝國史》《中興國史》這四部宋朝國史的《藝文志》,前三部國史《藝文志》不重復(fù),若遇到《中興國史·藝文志》與前三部國史《藝文志》所載重復(fù)時,《宋史·藝文志》所錄則有的據(jù)前面三部國史《藝文志》所載,有的據(jù)《中興國史·藝文志》所錄,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第三編“宋史藝文志研究札記”中對此有說明。④參見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83-709頁。但是《宋史·藝文志》中具體哪些是依據(jù)前三部國史《藝文志》所錄,哪些又是依據(jù)《中興國史·藝文志》所錄,我們無法統(tǒng)計,只能作大概了解。因《宋史·藝文志》問題很多,現(xiàn)結(jié)合陳樂素《宋史藝文志考證》、張興武《補五代史藝文志輯考》,對《宋史·藝文志》所載宋前別集、總集來做一個統(tǒng)計。《宋史·藝文志》可考的宋前文集7641卷,包括宋前總集3225卷;宋前別集有530家4416卷,其中三國魏以前別集的8家36卷,魏至東晉的別集21家129卷,南朝宋至隋的唐前別集29家166卷,唐人別集350家2546卷,由唐入五代十國者別集35家374卷,五代十國人士(不包括五代十國入宋者)別集87家1163卷。《宋史·藝文志》所載的宋前文集數(shù)量要比景德二年的宋前文集量多1742-2447卷,比《文苑英華》編纂期間的宋前文集量自然會多出更多。因北宋前期藏書書目名單不詳或不完整,暫且以《宋史·藝文志》的宋前文集數(shù)量作為依據(jù)來考察,進而推測《文苑英華》的錄文情況。

《文苑英華》收錄的作品始于建安下迄五代,所錄作家以唐人為主,有少數(shù)由唐入五代者,如薛廷珪、李琪入梁,楊夔、段文珪入?yún)牵S滔、韋莊、貫休入蜀,等等。宋太宗雖命館閣文臣采輯前代文集編纂《文苑英華》,但從《文苑英》錄文來看,其詩體所錄最早作品為建安徐干《自君之出矣》,歌行所錄最早作品為南朝宋朱孝廉《白雪歌》,檄體文所錄最早作品為南朝宋孔熙先《為彭城王檄征鎮(zhèn)文》,謚哀冊文所錄最早文章為南朝齊謝朓《齊明皇帝謚哀冊文》,其余文體所錄最早文章均未早于南朝梁。《文苑英華》詩體所錄作品屬于南朝以前的只有徐干《自君之出矣》和晉程曉《伏日作》這兩首,從《文苑英華》詩體錄文編排來看,編纂者的編纂預(yù)設(shè)是收錄南朝梁代作品,只是在錄文過程中,編纂者由于對作品年代認識的失誤而導(dǎo)致有早于梁代的作品混雜其中。①參見何水英:《再論<文苑英華>錄文上限問題》,《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9期。將《文苑英華》的錄文預(yù)設(shè)因素考慮進去,我們可以認為《文苑英華》錄文始于南朝宋,止于唐代。《文苑英華》編者預(yù)設(shè)錄文止于唐則可從三方面看出,一是《文苑英華》收錄最晚的可考文人是牛希濟。《文苑英華》收錄其11篇政論文,內(nèi)容涉及立君治國、刑法賞功、官員銓選、人才舉薦等方面,歸入論文體類。《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未見載牛希濟文集,僅載其《理源》二卷,《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將其歸入子部儒家類,《宋史·藝文志》歸入子部雜家類。清代周廣業(yè)《經(jīng)史避名匯考》卷十五云:“《文苑英華》論八政理類有牛希濟《治論》一首,當即《理源》也。”②周廣業(yè):《經(jīng)史避名匯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上冊,第923頁。周廣業(yè)認為《理源》是避唐高宗李治之名而改。此處周廣業(yè)是引牛希濟《理源》來考辨唐代書籍避諱唐高宗李治名的問題,而周廣業(yè)此說也論及到《文苑英華》所錄牛希濟文的材料來源問題,他實際上認為《治論》出自《理源》。牛希濟《理源》已逸,其內(nèi)容不得而知,但在《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均見載,《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將其歸入子部儒家類,當與政教有關(guān)。周廣業(yè)從避諱角度考辨,認為《理源》就是《治論》。從《文苑英華》所錄牛希濟作品內(nèi)容來看,與《理源》內(nèi)容是吻合的。《新唐書·藝文志》收錄了牛希濟的著作,這可以說宋人視牛希濟為唐人。二是《文苑英華》所錄文章有的直接注明了出處為總集,這些總集作者最晚的是李琪,李琪由唐入五代,仕后梁、后唐,卒于后唐明宗長興元年。《玉堂遺范》為李琪所編總集。“玉堂”唐宋有翰林之意,宋林駉《新箋決科古今源流至論后集》卷八“隆儒”引李白《金鑾論》云“當世夷人,翰林謂之玉堂”。從名稱來看,《玉堂遺范》當是為朝廷撰擬文書。而《文苑英華》有54篇翰林制誥錄自《玉堂遺范》,也證明這一點。李琪卒于后唐,在五代生活二十余年,《玉堂遺范》是否收錄五代作品,不得而知。《文苑英華》所錄的54篇作品皆為唐文。這也可以看出《文苑英華》編纂者錄文止于唐代之意。三是《文苑英華》基本上按作家所處時代順序來編排詩歌,對有的唐前作家會注明其所屬時代,如梁王筠、周庾信、隋王胄等,對唐代作家則單獨標明其所屬時代。如果《文苑英華》的錄文計劃是止于五代,那么對唐及五代后的作家所屬時代也應(yīng)有所標注,但是《文苑英華》并沒有這樣做,這也就說明《文苑英華》編纂者是將其所錄的由唐入五代的作家視為唐人。四是據(jù)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本《文苑英華》統(tǒng)計,《文苑英華》共收錄作者2249人,《宋史·藝文志》所載五代十國人士的作品均未錄。所以,我們可以將《宋史·藝文志》所錄宋前文集的范圍調(diào)整為南朝至唐入五代十國者來對《文苑英華》的錄文情況進行考察。《宋史·藝文志》所載此段時期的總集為2917卷,別集412家3084卷,這應(yīng)該是宋太宗所言“文集至繁”的最大文集存量。

《隋書·經(jīng)籍志》云:“總集者,以建安之后,辭賦轉(zhuǎn)繁,眾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后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釋評論,總于此篇。”①魏征:《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標點本,第1089-1090頁。其總集概念表明別集是總集的重要材料來源。《文苑英華》所錄的2249人中僅245人在《崇文總目》或《宋史·藝文志》有別集1737卷,其中只在《崇文總目》中有別集的3人共15卷。《宋史·藝文志》載南朝至唐(含唐入五代者)別集412家,也就是說至少有170家未成為《文苑英華》的選錄范疇。《宋史·藝文志》所載文集要比景德二年所藏多1742-2447卷,《文苑英華》未錄的這170家中,應(yīng)該有不少是編纂者未見到,但也不排除《文苑英華》編纂者摒棄某些別集的可能。如段全緯,《新唐書·藝文志》載其集二十卷,《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載其集五卷,段全緯集在《文苑英華》編纂期間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未見《文苑英華》錄入。又如李琪,《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均在有別集《金門集》十卷,《文苑英華》未選錄李琪詩文,但從其所編總集《玉堂遺范》選錄了翰林制誥54篇。還有的作家雖有文集,但《文苑英華》錄入極少。如謝朓,《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載有《謝朓集》十卷。《文苑英華》僅錄謚冊文1篇。也就是說《文苑英華》編纂者在錄文時是有所選擇的,并非將當時所有存文集的作家全部錄入。這對于選本而言,摒棄他們認為質(zhì)量不高或不符合他們文學(xué)觀念的文集,這是正常之舉。如《文選》所錄作品上始于周下迄南朝梁,但僅錄了130位作家的作品,像班固、何晏、酈炎、趙壹、張融等人的作品都未選錄。《文苑英華》所錄作家中有245位作家存有文集,這245基本涵蓋了南北朝至唐的知名作家,若以這245家文集為基礎(chǔ)來編纂一部選本,也未嘗不可。在宋初最有影響力的總集——《文選》也只輯錄了130位作家700多篇作品。《宋史·藝文志》所載的唐人選唐詩選本中,殷璠《河岳英靈集》錄24人234篇作品,芮挺章《國秀集》錄90人220篇作品,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錄26人134篇作品,姚合《極玄集》21人100篇作品,韋莊《又玄集》錄150人300篇作品。在《文苑英華》稍后的姚鉉《唐文粹》錄了300余位作家2000余篇詩文,同樣是敕修書籍的《宋文鑒》也只錄了200余人2500余篇作品。而且從傳播角度而言,小部頭的文集更有利于流傳。周必大《文苑英華序》稱:“今二書閩蜀已刊,惟《文苑英華》士大夫家絕無而僅有。……當真宗朝姚鉉銓擇十一,號《唐文粹》,由簡故精,所以盛行。近歲唐文纂印浸多,不假《英華》而傳,況卷帙浩繁,人力難及,其不行于世則宜。”②周必大:《文忠集》,第582頁下欄-583頁上欄。周必大對《文苑英華》《唐文粹》傳播狀況的分析也指出了這一點,《唐文粹》“由簡故精”,故而流傳廣泛。《文苑英華》“卷帙浩繁,人力難及”,難于流行。《文苑英華》的編纂目的之一是“使沿泝者得其余波,慕味者接其雅唱”,把《文苑英華》當范本,指導(dǎo)學(xué)習(xí)者創(chuàng)作。如果真正想從創(chuàng)作影響的角度去編纂書籍,那么《文苑英華》編纂者應(yīng)該向蕭統(tǒng)學(xué)習(xí),編纂出簡潔、質(zhì)量高的選本。但是《文苑英華》編纂者并沒有這樣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應(yīng)該在于《文苑英華》是一部受皇權(quán)干預(yù)的敕修書籍。

作為一部敕修書籍,宋太宗對《文苑英華》的錄文規(guī)模和錄文標準都有要求,即擇前代文章精華,成千卷規(guī)模。如何在文集數(shù)量不算充裕的情況下編成宋太宗滿意的千卷之作?這是《文苑英華》編纂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果《宋史·藝文志》或《崇文總目》所載的文集《文苑英華》編纂者都能見到,《文苑英華》所錄的作家中也只有245人在《崇文總目》或《宋史·藝文志》有別集,如果《文苑英華》編纂者能完全利用上這些文集,也只有1737卷。要從這1737卷別集中選錄出一千卷作品,結(jié)果可想而知,這也應(yīng)該是編纂者所不愿接受的。若真是如此,《文苑英》編纂時間會大大縮短,楊徽之編《文苑英華》詩類也用不著“孜孜采掇,矻矻服勤”③楊億:《武夷新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81頁。。《文苑英華》選取了有文集的245人之外,還選錄了無文集留存的2004人,這一點也足以說明《文苑英華》編纂者并沒有只限于選錄有文集的作家選錄作品。對于一部非節(jié)選本的具有選本性質(zhì)的總集而言,別集無疑是它錄文的最佳材料來源,因為編纂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挑選佳作。但是《文苑英華》選取的2249人中只有一成的人有別集,這似乎與宋太宗所認為的“文集至繁”不太一致。我們可以反過來推測一下,宋太宗認為文集至繁,要求輯錄精華編纂《文苑英華》。而事實上以當時的文集量尤其是別集量來編纂一部讓人滿意的千卷選本,并非易事。

三、《文苑英華》錄文不均衡的成因:文獻不足與皇權(quán)干預(yù)的協(xié)調(diào)結(jié)果

一方面可利用的文獻基數(shù)不大,另一方面必須滿足千卷精華之選,為了達到《文苑英華》的編纂要求,《文苑英華》編纂者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二。措施之一就是從非別集的其他書籍中增加作品輯錄量,總集和類書是主要渠道。拙文《從選本批評看宋初唐詩學(xué)的演進——基于〈文苑英華〉與〈唐人選唐詩〉的比較》將《文苑英華》錄文與“唐人選唐詩選本”錄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文苑英華》收錄東方虬、余延壽和屈同三人詩作,與《搜玉小集》所錄相同;所錄周瑀、殷遙、蔡希周三人詩作與《丹陽集》收錄一致,且所錄蔡隱丘、談戭、沈如筠三人詩歌(去除《丹陽集》所錄殘句),與《丹陽集》亦收錄一致;所錄李嶷和薛據(jù)的詩作均未超出《河岳英靈集》的選錄范圍;所選錄張敬忠、郭向、楊重玄、屈同、常非月五人的詩作與《國秀集》所錄相同。所錄劉媛、宋若昭詩作與《又玄集》相同;所錄劉媛、劉云詩作與《才調(diào)集》相同,且所錄程長文、梁瓊詩作均未超出《才調(diào)集》的選錄范圍。據(jù)此推斷‘唐人選唐詩’選本很可能為《文苑英華》錄文的來源之一”①何水英:《從選本批評看宋初唐詩學(xué)的演進——基于<文苑英華>與<唐人選唐詩>的比較》,《中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第1期。。又,拙文《<文苑英華>錄文“不作選擇”辨》專門就《文苑英華》與《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錄文進行比較,認為“類書也是《文苑英華》錄文的重要來源”②何水英:《<文苑英華>錄文“不作選擇”辨》,《新世紀圖書館》2010年第5期。。從現(xiàn)存宋前的總集收錄作家作品來看,其收錄單個作家的作品數(shù)量都不多。“唐人選唐詩選本”選錄單個作家作品數(shù)量基本上是一兩篇至十幾篇不等,《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所錄無文集留存的單個作家的作品數(shù)量也很少,《文苑英華》要從這些總集或類書中進行作品的二次選錄,其所錄的單個作家的作品數(shù)量只會更少,這也可以解釋《文苑英華》為何會有大量的作家僅收錄一兩篇。

《文苑英華》編纂者可能采取的措施之二就是加大有文集作家的作品選錄量。前文已分析過《文苑英華》編纂者并非將所有有文集的作家都納入選錄范疇,而其所選錄的有文集的245人也是區(qū)別對待的,有71人錄文在10篇以內(nèi)。方孝岳曾指出:“凡是輯錄詩文的總集,都應(yīng)該歸在批評學(xué)之內(nèi)。選錄詩文的人,都各人顯出一種鑒別去取的眼光,這正是具體的批評之表現(xiàn)。”③方孝岳:《中國文學(xué)批評·中國散文概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第19頁。如果要增加作家作品數(shù)量,編纂者多半不會從自己不欣賞的作家作品中去挑選,更有可能是在自己認可的作家文集中選錄。這樣一來,某些作家的錄文數(shù)量就會顯得更加突出。如白居易為宋太宗朝編纂者所崇,李商隱為宋真宗朝編纂者所喜愛,這兩位作家作品入選《文苑英華》的就很多。《文苑英華》出現(xiàn)所錄的三成以上的作品集中于41位作家身上的現(xiàn)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文苑英華》通過上述兩種舉措擴大了作品的錄入量,保證了《文苑英華》千卷規(guī)模的完成。《文苑英華》也因錄入人數(shù)的龐大,單個作家錄入作品的數(shù)量從一篇到幾百篇不等,容易讓人形成其錄文“不作選擇”的感覺,同時也加劇了《文苑英華》錄文的不均衡性。不過,這兩種舉措在錄文質(zhì)量上還是有一定保障的。宋前所編纂的總集基本上都是選本性質(zhì)的總集,以《藝文類聚》《初學(xué)記》為主的唐代類書一改前代類書重“事”的特點,將“事”“文”并重,選錄了大量的詩文。《文苑英華》從這些總集或類書中擇文,實際上是二次篩選,在前人認為的文章精華中擇優(yōu)而錄。編纂者增加自己認可的作家作品的錄入量的方式,的確容易給人造成錄文求“多”“全”之感,但是這些作家本身是編纂者所認可的文壇佼佼者,他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數(shù)量也不少,單是多錄一些作品并不會大幅度降低總集編纂質(zhì)量。

綜上,宋初國家藏書未及三萬卷,其中宋前圖書兩萬三千余卷。而宋前文集作為《文苑英華》錄文最重要的材料來源,其數(shù)量大概五六千卷。這些藏書量并不算大,這影響到了有千卷規(guī)模、擇錄文章精華要求的《文苑英華》的編纂。編纂者要保證《文苑英華》的編纂質(zhì)量,只得增加知名作家作品的錄入量,同時從其他書籍中補充作品數(shù)量,這使得《文苑英華》錄入作家數(shù)量巨大,錄文又極不均衡。隨著時代的變遷,距離唐代越遠,唐代文獻資料的散佚越多,《文苑英華》的文獻價值愈發(fā)凸顯,乃至成為著作之淵海,再加上其本身錄文不均衡性突出,如此一來,《文苑英華》錄文未作選擇印象的形成就在所難免了。但是也只有揭示這些印象后背的實質(zhì),我們對《文苑英華》的編纂價值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利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第5页|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www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成人一区在线|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a级毛片免费网站| 欧美啪啪网|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欧美日韩专区|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日韩区欧美区|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视频一|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色婷婷狠狠干|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日韩专区欧美|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国产精品| 人妻21p大胆|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激情首页|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91福利片|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久久亚洲天堂|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av在线| 婷婷伊人五月|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黄色网在线|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欧美色香蕉|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www亚洲精品|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精品三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