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湯莊鎮甸垛初級中學 李劍
音樂節奏是建立于音樂發展基礎上的核心架構,不僅能培養學生樂感,還能豐富初中樂理素材,是培養初中生音樂素養不可忽視的內容。加強對學生的節奏訓練是改進音樂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認知方面實現蛻變,在核心素養發展上獲得更好的保障。音樂教師應該基于核心素養,引入百首名曲素材,對初中生進行科學化的節奏訓練,確保音樂素養培養效果。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是核心所在,并決定音樂情感表達以及基調質量,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當中也獲得了教師的重視。不僅如此,節奏還可以轉變音樂旋律以及意蘊,是音樂作品的靈魂,能為音樂藝術的發展以及藝術魅力的展現提供良好的支持。節奏訓練能訓練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給學生從初中音樂課堂邁向音樂殿堂提供必要支持。初中音樂課節奏訓練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讓學生在節奏訓練中得到輕松愉悅的音樂體驗,讓學生在整個音樂學習中保持活力和興趣,為初中新課改所倡導的審美教育實施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可以發展學生的聽力敏銳度,強化學生對聲音的感知,讓學生對高低起伏的音樂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更有意愿在多樣化的律動當中表達內在情感,持續強化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并在現實生活中找尋節奏素材;三是能有效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初中階段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讓學生能在音樂活動當中始終保持持久的動力和熱情。
節奏是一種有規律的運動,是開展音樂教學的關鍵內容,也是提高初中生音樂作品把握能力必須開展的訓練活動。節奏訓練的效果和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密切關系,不過由于不少初中生對節奏的使用方法把握得并不理想,從而影響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的表現,也無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節奏學習氛圍。對此,教師應該在實際訓練中歸納總結訓練的原則與規律,以便提高學生的音樂把握效果。一是趣味性原則。在節奏訓練中,為了幫助學生清理節奏訓練和音樂把握的障礙,應該運用娛樂化方法,增加訓練活動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各方面的接受度。為了消除實際訓練的枯燥感,要引入多種訓練形式,并對傳統方法進行創新。二是高效性原則。音樂教師在安排節奏訓練過程中,可以結合初中音樂教材開展,避免節奏訓練過于拖沓,保證整個訓練過程的效率和質量,從而確保實際教學效果,為音樂高效課堂建設創造良好條件。三是循序漸進原則。節奏訓練作為一種基礎和關鍵的音樂練習,必須尊重初中生的學習規律,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落實訓練活動,讓學生從掌握基本的節奏著手,逐步提高訓練難度。當然所選擇的節奏訓練材料難度不能過大,要和學生的實際音樂能力與水平保持一致。
初中階段不能忽視的一個基礎和前提條件,就是培養學習興趣,且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條件就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又有助于挖掘學生潛能的教學方法,充分迎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初中生雖然越來越成熟,但是仍然要有興趣支撐音樂節奏活動的參與,所以教師可以根據這樣的特征設計趣味豐富的節奏游戲,有效增強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百首名曲之一的《渴望春天》,這部莫扎特的經典音樂作品時,為了順利開展節奏訓練,確保節奏練習效果,教師可以設計擊打節奏的游戲活動導入課程。教師先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接下來給學生播放一遍音樂作品,使學生能對其中的節奏旋律進行感知,并隨著節奏拍手之后開始進行接力比賽,從小組開頭依次向后接力,哪個小組節奏拍打得最準確就可以獲得勝利。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學生會對作品簡練、完整的節奏有正確的認知,并借此提高對作品意境的感知水平,提高節奏訓練效果。
培養節奏感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學好音樂必不可少的保障。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節奏感,那么對節奏當中各個要素的敏銳感知能力以及節奏表達能力,也會有良好的學習效應,從而提高節奏表現力。為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運用節拍力度以及節奏速度等方法,訓練并增強學生的節奏感。例如,在節拍力度感的訓練中,教師應該重點指導學生把握周期性狀態呈現的重音節拍,并在教學中運用節奏比較鮮明的音樂開展體態律動,比如搖籃曲、舞曲等音樂體裁,增強學生節拍感以及律動感,讓學生從中了解到節奏是規范在節拍中的。例如,在《搖籃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模仿母親輕輕晃動搖籃從而感知節拍的強弱規律。在對學生進行節奏速度控制能力訓練時,教師可以選取八年級百首名曲之一的《青春舞曲》,指導學生借助擊鼓傳花的游戲方式進行。教師先在網上尋找不同節奏速度的《青春舞曲》音樂作品,并鼓勵學生依照播放的版本開展擊鼓傳花,時快時慢,在自然的狀態下訓練和增強學生節奏感,了解節奏速度的把控。
培養學生音樂能力不能停留在既有的教學方法內容上,還要關注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在節奏訓練中帶來更多的新意,提高學生的節奏感知水平。音樂節奏訓練內容并非孤立的,初中生情感豐富,能感知多樣化的音樂風格,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比如民歌類、戲曲類等,使學生認識到節奏能讓音樂風格更加鮮明,也更有助于表達多樣化的情感。教師可以在節奏訓練中引入即興節奏訓練,尤其是結合不同音樂風格,保證訓練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鼓勵學生即興發揮,體現出學生的創造力。例如,教師可以把《唱臉譜》《搖籃曲》這兩部擁有不同風格的作品引入節奏訓練,先給學生播放一遍音樂作品,讓學生在認真聆聽與細細感受中分析不同音樂風格作品的節奏差異,然后鼓勵學生談一談不同風格音樂節奏具體的不同點,借此啟迪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在這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樂器,讓學生把自己對不同節奏的感悟表現出來,通過即興節奏表演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節奏捕捉能力與創新能力。
奧爾夫節奏訓練法屬于一種科學先進和創新色彩濃郁的音樂教學法,其鮮明特征是指導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利用聲勢,借助自身節奏感知能力,運用肢體語言進行節奏表現。借鑒到初中課堂上,這樣的節奏訓練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能大幅度降低訓練難度,提高學生的自主領悟能力。在運用奧爾夫節奏訓練法時,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氛圍,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以保證學生的練習效果。例如,在學習七年級百首名曲之一的《沂蒙山小調》時,作品當中的四四拍節奏比較經典,也是節奏訓練的重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肢體語言,結合音樂旋律展示,四四拍節奏之后指導學生模仿教師的肢體節奏,做后續節奏的連接,在教師的示范后,讓學生在自主參與中加強感受和領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音樂源于自然以及生活,是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加強學生的節奏感,培養改進和優化節奏訓練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精心選擇有代表性的音樂素材,百首名曲目錄無疑就成為一個重要選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時,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節奏訓練的具體要求來選取恰當的音樂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節奏感知以及靈活把控能力,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發展打好基礎,促進初中音樂教育的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