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山縣東順初級中學 范勝昔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側重于語文閱讀、語文寫作,前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語感、沉淀知識基礎、形成語文思維,尤其是在分析作者情感表達等的過程中,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學生語文藝術創造能力,而語文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檢驗和實施過程。透過寫作,學生可以在知識內容運用上,重新鞏固所學知識,在融入情感表達、辭藻修飾、寫作手法等的過程中,又能鍛煉、深化學生的藝術創造力,由此來看,將二者融合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沉淀存在較大裨益。
依托讀寫結合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途徑可以是主動性閱讀、思考性閱讀、擴展性閱讀、讀寫結合寫作、自主命題創作等。從主動性閱讀的角度來看,在“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措施得到保質落實的關鍵,因而教師在展開相應教學時,應重視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落實方向可以是興趣愛好及課堂趣味性、學習意識觀念等,從思考性閱讀的角度來看,思考性閱讀是在學生展開相關學習活動時,積極思考文章中的主題思想、敘事架構、遣詞造句等,對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感悟語文藝術創作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從擴展性閱讀的角度來看,擴展性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語文素養。從讀寫結合寫作的角度來看,讀寫結合是“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的銜接措施,是透過語文閱讀,沉淀語文寫作時的必要語文基礎,又能透過語文寫作,重新梳理語文閱讀過程中沉淀的知識理論體系。從自主命題創作的角度來看,學生自主創作是學生寫作主動性、知識運用、寫作技能展現、語文藝術創作等共同發揮作用的過程,尤其是寫作主動性和語文藝術創作,可以側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最終檢驗學生語文創作效力。
“讀寫結合”在語文課程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語文閱讀、語文寫作、讀寫銜接三個途徑,以下對三大途徑展開具體的措施分析。
語文閱讀是對語文寫作過程進行知識體系建構的過程,因而教師在語文閱讀途徑中展開教學時,可以側重主動性、思考性、擴展性。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是學生主動內化語文藝術內涵、建構語文知識體系的關鍵,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閱讀主動性時,應側重對學生興趣愛好、閱讀樂趣的深層次挖掘。初中生的興趣愛好主要體現在知識內涵較淺,或故事性強的書籍,具有深層次內涵的書籍一般很難吸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教師在沉淀語文閱讀趣味性時,可以鼓勵學生互相借閱喜愛的書籍,在閱讀課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喜歡的句子、故事情節等,幫助學生從快樂分享中掌握閱讀趣味性。從思考性閱讀的角度來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由淺入深地展開思考,層層剖析某篇文章所要展現的知識內涵,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從遣詞造句、敘事策略、主題思想、藝術表現技巧等類目展開思考,學生除了能在思考過程中,鍛煉文章分析能力外,還可以在與文章作者進行思維碰撞的同時,從作者的知識儲備、寫作技巧中學習到諸多知識,教師若能幫助學生增強分析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生思考效用。從擴展性閱讀的角度來看,擴展性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豐富并多層次化語文素養培養途徑。教師在推動擴展性閱讀時,可以從閱讀涉獵范疇及思考方式多維度及多層次化具體落實,其中閱讀涉獵范疇是鼓勵學生不要在閱讀時,僅重視故事性強的小說內容,還要廣泛涉獵文化內涵豐富、藝術表現力強的優秀文學作品,同時在引導學生思考時,還可以運用邏輯分析思維、感性思維的穿插運用,嘗試用不同切入視角對某文化作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一般可以輔助學生更全面地認知某文學作品所要傳達的文學內涵。
例如,重視主動性思考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西游記》《水滸傳》或是其他趣說歷史類書籍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教師若能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喜歡某句話、某段故事情節,以及喜歡的原因,不僅可以激勵學生認真閱讀,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其他學生都會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親近感。重視思考性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遣詞造句、敘事策略、主題思想、藝術表現技巧層層剖析,以《皇帝的新裝》為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該文章是如何展開辭藻修飾,如何展現皇帝最終被騙,赤裸裸地舉行游行大典的故事情節,文章的背后又傳達出哪種主題思想,以及在突出內涵時,運用到哪些寫作技巧。教師展開教學的過程,也可以鍛煉學生思考能力,課后教師可以依托《皇帝的新裝》的課文,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安徒生童話》,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界。
語文寫作途徑是在語文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運用的過程,具體可以劃分為讀寫結合寫作、自主命題創作。從讀寫結合寫作的角度來看,讀寫結合寫作是以“閱讀感悟”的形式,鼓勵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注意素材積累,在閱讀結束后展開素材整理、知識運用工作,鑒于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做好語文筆記,針對閱讀活動中學習到的語文知識進行摘錄,形成知識儲備,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學生又能通過主動思考,從故事情節脈絡、情感內涵、文化內涵等綜合分析,在閱讀活動結束后,學生的寫作效率和質量可以得到較好的保障。從自主命題寫作的角度來看,自主命題寫作可以是由教師主導,給予學生某個開放式命題的寫作活動,也可以是學生基于某個靈感、某個人事物等展開創作。對于前者,教師應當在作文課中讓學生自由選擇,對于后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形成語文愛好小組,通過相互分享、相互鼓勵等形式,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例如,重視讀寫結合寫作下,學生就可以在分析《智取生辰綱》課文時,基于知識儲備,對課文的情節脈絡、人物塑造、情感特色等展開分析,教師若能引導學生在閱讀結束后展開寫作活動,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概括能力,學生寫作能力也可以在“選詞精煉、句段邏輯清晰”下得到增強。
讀寫銜接途徑下的措施分析主要是體現在知識結構化、知識運用、知識優化等。從知識結構化來看,知識結構化指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建構語文知識體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思考、筆記、知識記憶等途徑,強化知識學習過程。教師在平時展開教學時,也應當積極梳理語文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養成系統建構知識的習慣。從知識運用的角度來看,知識運用是對學生基于知識體系,進行文字組合、辭藻修飾、內涵滲透等的過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創作時,多思考語文筆記內容,或借鑒參考優秀的文學作品等,以此提升學生寫作效率、質量。從知識優化的角度來看,知識優化是在語文寫作結束后,銜接語文閱讀流程的途徑,旨在發現不足,形成擴大閱讀范疇、深入展開閱讀的動力,從而積極優化語文知識體系。
例如,展開語文閱讀時,教師鼓勵學生用修辭手法的方式進行帶入式思考,可以透過修辭手法分析,系統性地對比喻、排比、擬人等手法的特點、運用有所了解,學生在展開習作時,就可以組合運用此類修辭手法,寫作結束后,學生還可以根據寫作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重點學習某修辭手法的具體運用。
依托讀寫結合下的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途徑可以是主動性閱讀、思考性閱讀、擴展性閱讀、讀寫結合寫作、自主命題創作,教師在具體的讀寫結合教學措施上,除了各自重視語文閱讀、語文寫作外,還應當重視兩者融合時的銜接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