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莉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認知發展特點,還能滿足幼兒快樂生活的需求。我園充分利用豐富的“博物園”資源,開展豐富多元的自然資源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游戲化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成長。
大自然是幼兒快樂成長的豐沃土壤,處處蘊含著教育契機,賦予幼兒取之不盡的源泉。我園的“博物園”不僅環境優美,里面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土、一角一景都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每到秋季,園里不少果實都掛滿了枝頭,橘子又圓又綠、石榴又大又紅……看得幼兒們口水直流。忽然,嘟嘟有了新發現:“老師,地上也有好多石榴呢。”隨著嘟嘟的一聲提示,幼兒們頓時將目光從樹上轉移到地上,“哇,這里也有石榴。”“這個石榴還小小的,怎么就掉下來了呢?”“石榴好可惜,我們把它撿回家吧。”……于是,一場關于“石榴”的課程研究活動開始了。
石榴好端端的,為什么會掉下來呢?我引導幼兒進行大膽猜測,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開了。“是不是石榴樹生病了?”“是被小鳥啄的吧。”“不對,肯定是石榴太多了,大樹承受不住了。”“昨天刮大風了,有可能是被風吹掉的。”……幼兒用畫筆將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作為老師,此時我們要做的是對幼兒的疑問及時回應,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孩子提出的問題進行驗證,并支持幼兒的后續活動。
雖然掉了一些石榴,但是樹上還有很多呢!幼兒望著滿樹的石榴垂涎欲滴,但成熟的石榴都在樹的上面,根本就摘不到,怎么辦呢?于是,“采摘工具大探索”的活動開始了。
第一次摘石榴,幼兒發現站在椅子上可以摘到矮處的石榴;利用梯子可以摘到高處的石榴;棍子可以打落一些石榴……帶上這些工具,幼兒自由分組,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終于摘到了石榴。如此開放的活動時間、活動空間,給幼兒們的游戲探索活動提供了保障,讓他們的天賦潛能得到自然的發展。
石榴摘了一籃又一籃,看著黃澄澄的石榴,大家迫不及待地都想嘗上一口。“石榴除了生吃,還可以怎么吃呢?”幼兒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討論:石榴可以做成石榴汁,可以做成石榴酒……子媛說:“石榴的葉子可以泡茶,我爺爺經常喝石榴葉泡的茶。”原來石榴葉也可以食用啊,那我們來嘗試做一做吧。大家自主選擇分成兩組,一組做石榴汁,一組做石榴葉茶。品嘗著自己制作的成果,幼兒心里格外甜蜜。
石榴雖然好吃,可是不能多吃,還剩下這么多石榴怎么辦呢?大家又討論起來:“給弟弟妹妹們吃。”“帶回家給爸爸媽媽品嘗。”“多做點石榴汁保存起來。”……簡單的談話交流,不經意間讓他們懂得了分享。這時,有幼兒提議拿到菜場去賣。于是,石榴義賣活動誕生了。放學時間,幼兒園門前操場像菜場一樣熱鬧,幼兒吆喝著,叫賣著。
在“石榴”主題活動推進過程中,幼兒始終興趣盎然、主動參與。在采摘石榴的過程中,幼兒攀爬、平衡、手眼協調等動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遇到困難時,大家團結互助,分工合作,與同伴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還產生了很多藝術創想,創作了石榴娃娃、柿葉貼畫、樹枝創意等各種各樣的藝術品。
“石榴”主題的選擇源于幼兒的生活,課程的設計與組織追隨幼兒的興趣、生活和經驗,及時關注幼兒的發展需求和發展方向,充分體現了“自由、自主、創新、愉悅”的課程游戲化精神。
在推進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堅信游戲精神是課程之魂,是充盈在課程中的陽光雨露;一直堅持在游戲精神的引領下,和幼兒一起尋找屬于他們自己的課程,讓課程更豐滿,更具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