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娟,郭 敏,徐秋香
(宿遷市纖維檢驗所,江蘇 宿遷 223800)
生絲抱合是指蠶繭繭絲經過摩擦發生分裂的難易程度,摩擦次數就被稱為抱合次數。生絲抱合的好壞直接影響生絲的品質,特別是高端生絲。生絲抱合不好,環纇就會較多,嚴重影響潔凈度[1],絲條組織就不緊密、不耐摩擦,直接影響斷裂強力,在織造過程中容易切斷、發毛分裂,影響生產,增大生產成本。抱合差的生絲織成的絲品也會發白或者起毛,染色時吸色不勻,易產生色斑,嚴重影響織物的色牢度。本研究對生絲抱合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應的改善措施。
蠶繭在進行收烘時,烘繭溫度過高容易改變繭絲的絲膠性質,導致絲膠膨潤溶解性能下降,易降低生絲抱合力。但是繭子必須具備一定的煮繭抵抗性,較高溫度的烘繭能夠讓繭子具備必要的煮繭抵抗力,但又容易影響絲膠的觸變性能,兩者矛盾。要解決該矛盾,就要在烘繭時,對二沖后段的溫度加強管控,溫度較高又不能過高,才能兼顧,既使繭層具備一定的煮繭抵抗性,又不影響絲膠特性,保持生絲良好的抱合力[2]。
絲膠的含量直接影響生絲的抱合力。這是因為絲膠含量多的繭絲間密度大,繭絲之間孔隙少,膠著程度高,絲條不容易分裂。絲膠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膠體,在蠶吐絲時,覆蓋在絲素表面,經過煮繭、繅絲,絲膠受濕受熱得以膨潤、溶解,當絲條卷繞在小彧上時,又會重新凝固;復搖給濕時,又有部分絲膠得以溶解,干燥后又被凝固。所以,絲膠含量及性質與煮繭絲膠溶失率、水質條件、索緒湯溫度、索緒時間、繅絲湯溫度等息息相關。
蠶繭各繭層的含膠率是否均勻也直接影響生絲抱合力。繭絲絲膠含量和各繭層間含膠率是否均勻對繭絲抱合力的影響至關重要。對于不同品種、不同繭季的原料繭,繭絲絲膠含量以及各層絲膠含量的均勻性也存在差異。絲膠含量高、各層絲膠含量均勻的繭絲,抱合力高;絲膠含量低、各層絲膠含量不均勻的繭絲,抱合力低。正常情況下,秋繭繭層含膠率比春繭繭層含膠率高,煮繭的絲膠溶失率也較春繭低,生絲含膠率較春繭絲高,抱合力自然較春繭絲高。春、秋繭除了繭絲含膠率有一定的差異,內、中、外層絲膠溶解性能也有區別。春繭繭層絲的膠溶解速率一般比較低,且不均勻,總體絲膠溶出量相對較少,而秋繭繭層絲的膠溶解速率相對較高,絲膠溶解速率也較春繭均勻,絲膠溶出量相對較大。所以,秋繭繭絲的抱合力較春繭繭絲好。同理,在繅絲中如果緒頭繭、中薄皮繭過多,由其繅制的生絲抱合力也較差[2]。
煮繭對絲膠性質的改變具有一定的作用,煮繭工藝是否恰當直接影響絲膠特性,煮繭恰當的繭層內、外、中層絲膠都能夠得到充分膨潤并適當溶解,絲膠的彈性和黏性都較好,在合成生絲時能夠順利進行抱合。因此,煮繭時,蠶繭只有吐水充足,才能確保在蒸煮過程中蒸汽能量能夠深入蠶繭中內層,達到充分煮熟的目的。繭絲的絲膠溶失率一般應控制在4.5%~5.5%,讓絲膠能夠得到充分膨潤、適當溶解,在繅絲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確保生絲的抱合良好且穩定。
1.4.1 絲鞘長度
絲鞘的作用是促使絲條緊密結合,使絲膠分布均勻、膠著面積增大,提高絲條的整體圓整度,有益于提高抱合力[3]。生絲的抱合力是隨著絲鞘長度、鞘數的增加而增大的。但絲鞘太長、捻鞘數太多,絲條易被壓扁,不僅不能提高抱合力,還會導致抱合力下降。
1.4.2 過夜絲鞘
過夜鞘絲就是經過一夜并自然干燥的鞘絲。這種鞘絲的絲條一般沒有經過絲鞘的完全作用,絲條與絲條之間結構較為松散、不緊實,特別是瓷眼到緒下繭部分的繭絲都是分散的,由于時間長,絲膠早已凝固,根本就沒有抱合。如果次日工人上班后直接進行繅絲,而不先將這些過夜的鞘絲除去,絲條雖然能夠通過絲鞘,但絲鞘已經無法改變這種膠著情況,該絲段的繭絲抱合就會很差[4]。
1.4.3 繅絲車速
繅絲時適當加快車速、提高繅絲張力、增大繭絲間的密度、減少孔隙,有助于提高生絲抱合力。但當繅絲速度過快時,由于絲條得不到充分干燥,易產生尜角疵點,影響抱合力[1]。但是如果繅絲車速度過慢,繅絲張力太小,又會使繭絲間并合不緊密、排列不正直,對抱合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1.4.4 繅絲機件
直接接觸絲條的瓷眼、鼓輪、絡交鉤等的狀態與抱合力關系密切。因為繭絲張力不勻或絲條擦毛受損均會影響絲條的并合性能[2]。不合格的瓷眼,接觸絲條部位有凸紋的鼓輪、裂縫的絡交鉤等,會分別降低抱合力2~5次,總計降低10次左右。鼓輪回轉不圓滑,絲條通過部分受到的壓力和摩擦過大,易使生絲截面呈扁形或使絲條發毛,致使抱合不良。
小彧含水量和復搖車速,復搖車廂的干燥程度、溫度高低,也對抱合力有一定的影響。正常情況下,車速快比慢好,車廂溫度偏高比偏低好。
環纇又稱小圈,大量試驗表明,繭絲環纇將占小纇的85%左右。形成環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在原料繭生產環節中形成。在原料繭的養殖、收烘、煮繭、繅絲等一系列環節,都易產生環纇。若繭絲環纇多,再加上裂絲和擦傷絲的存在,繭絲之間的緊密度差,相互膠著不緊實,這樣的生絲根本經不起摩擦,抱合成績就會很差。
提高生絲抱合力除了要選育各層絲膠含量接近、潔凈較好的蠶種,烘繭時要適當降低二沖后階段溫度,以防止絲膠過度變性,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煮繭適熟,絲膠膨潤充分,能提高生絲絲膠含量和黏合力。絲膠的膨潤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提升,絲膠的黏度隨著溶液濃度的提高而提高,而絲膠的溶解度隨著溶液濃度的提高而降低。繭絲合并前絲膠黏度越大,生絲的黏合力就越強;絲膠膨潤充分,生絲的膠著面積就大,對提高抱合力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適當提高溶液的溫度和濃度,以提高絲膠黏度和減少絲膠流失,有利于提高繭絲抱合力。但是,煮繭一定要適熟,因為煮繭偏生會導致絲膠膨潤度差,降低絲膠黏性,生絲抱合次數減少;煮繭偏熟則使絲膠過度膨潤,造成絲膠流失過多,容易形成裂絲,也嚴重影響生絲抱合力。
絲條中繭絲的縱向平度高、絲條截面的圓整度高,可減小摩擦時的接觸面和摩擦系數,有利于提高抱合力[4]。繭絲不拉直、呈波浪形,或者繭絲排列不齊、曲折多、截面疏松、呈扁平形,抱合力就低。
管理好影響繅絲張力大小的車速、繅絲湯溫度、絲鞘長度、集緒器下絲膠結聚情況等因素,車速較快、繅絲湯溫度降低、絲鞘長度增加、集器下絲膠結聚等,都能增大繅絲張力。但是如果車速過快,絲條得不到充分干燥,易產生尜角疵點,就會影響抱合成績;而繅絲速度過慢,繅絲張力太小,會使繭絲間并合不緊密和排列不正直,對抱合產生不利影響。為了避免產生低抱合疵點,生產中應盡量減少使用慢速運轉功能,控制好車速。繅絲時,盡量保持繅絲湯溫度不低于43 ℃。
絲條通道角度要正確、表面要光滑,以防止擦傷絲條;應保持接緒翼芯、集緒器和鼓輪三者呈一條直線。對磁眼毛糙、過大,集緒器孔過大、毛糙、歪斜、多角,鼓輪呆滯不轉、毛糙和毛絲糾纏、鼓輪框擦絲,絡交圈瓷座破損、裂痕以及停裝置擦絲等現象,必須及時校正或更換。
控制好復搖車廂的溫度和復搖車速,較快的車速、偏高的溫度,對抱合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同時要確保小彧含水足夠。
避免過夜繭、短絲鞘長度、慢速繅絲3種非正常生產因素同時出現,造成低抱合。加強生產現場巡回管理,始終保持絲鞘長度在12~14 cm,鞘數不低于220次,及時去除過夜絲鞘,將瓷眼到緒下繭的繭絲一起去除。在使用慢速功能上下絲小彧時,操作速度要快;堅決杜絕集中使用過夜繭繅制生絲。控制好小彧和大絲片的含水率,保護好絲膠性能,防止絲膠脆裂。在繅絲生產過程中,確保生絲絲道光滑,減小摩擦力。
如今社會對高端生絲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廣泛,要提高生絲質量就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企業要切實轉變觀念,從滿足用戶要求出發,從原料繭到各個生產環節,都應高度重視細節管理工作,切實地解決繭絲生產中存在的細節問題,提高生絲各項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