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
精準教學理論和實踐始于美國,其倡導積極采取措施實現良好外在教學環境的創設,使得條件反射的學習行為模式得以構建,并且依靠流暢度來進行學習進步或者學習成果的權衡,這樣才能夠進入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學規劃格局。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歷程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努力實踐將精準教學模式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日常中,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需要老師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而學生的全面發展恰是核心素養培育的落腳點,也就是說,需要將眼前的數學教育教學與未來學生素養發展和品格塑造關聯起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觀點,更加清晰地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由此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才能夠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實現各種能力和素質的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是完全符合學生全面發展教育訴求的,其倡導以更加精準的視角去審視教育行為規劃,驅動教育教學模式得以優化,構建更加理想的數學學習狀態。之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多數是以灌輸式的方式進行,老師對于數學學情的分析不夠,數學教學設計意識淡薄,數學教育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這樣就難以實現精準教學的訴求。新課改的精髓就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它需要將當前的教育教學行為與未來的素養和能力發展關聯起來,這就需要改變以往粗放的教育教學策略,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跨入精細化的教育教學格局。
老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的前提下,設法進行數學教學內容的優化,再去進行數學教學模式的調整,然后循序漸進地進入小學數學學習的佳境。比如,學習“小數的意義和運算”知識點的時候,老師就可在學習之前進行學前檢測,設計一些涉及相關知識點的題目,然后對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通過這樣的前測就可以將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層次界定清楚。當然,在此過程中還可以了解部分學生做錯的原因是知識缺陷,還是審題有障礙,或者學習習慣不好,還是因為反復計算和驗算的能力不理想,等。在對于這樣的情況充分歸結之后,老師就可以迅速地找到對應教育教學設計的切入點,然后依照學生的問題優化設計,并且嘗試以分層練習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就可以巧妙地發展學生的解題能力,將數形結合思想、概括歸納思想、知識遷移思想滲透進去,由此達到更加理想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狀態。
在小學數學精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學生數學認知規律,在此基礎上做好精準化教學內容、精準化教學方式的優化設計,由此進入更加優化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氛圍中。比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知識的時候,整個單元將平行四邊形的知識、三角形的知識、梯形的知識、不規則圖形的知識都歸結進去了,此時就需要遵循知識邏輯,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呈現,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面積計算方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對于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是比較茫然的,為了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加順暢,老師可以恰當使用多媒體工具,將復雜的圖形分割成學生已經認識的圖形。在這樣的分割過程中,學生對于轉化思想的認知得到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實現成長。尊重學生的數學認知規律,選擇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實現精準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要達到精準教育教學的最佳狀態,除了教育教學內容要精準、教育教學方法要精準之外,還需要確保實際教育教學評估能夠達到更加精準的狀態。其一,積極借助各種在線教育軟件,將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數學作業練習的過程、數學考試的過程、平時數學自主學習的習慣等信息歸結起來,依靠數據分析的方式,更好地反饋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并且由此產生對應的小學數學評價結果,這樣可以使得真實的數學反饋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邁進。其二,積極建立更加完善的課堂觀察評價量表,將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參與學習態度情況、參與學習廣度情況、合作與交流情況、思維條理性情況、思維獨創性情況歸結其中,在此基礎上實現評價內容的界定。當然,評價體系的完善,不僅僅需要數學老師付出努力,還需要學校家長積極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夠使得評價機制的運行更加日常化。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懂得將學習目標引入其中,讓其成為小學數學整體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去參與課堂,有助于提升數學課堂的精準性。比如,在教學“認識小數”的單元時,可以讓學生去回憶生活中的場景,投身生活化的情境中去,深化小數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慢慢過渡到對小數意義的探究和認知。人們常說,數學來源于生活素材,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社會生活實踐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可以實現課程空間的延展。老師不要僅僅將眼光投放在當前的學科上,更要懂得采取措施實現學習視野的拓寬,借助生活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驗數學知識,當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感悟得到提升之后,就開始形成良好的數學價值觀。帶著特定的學習目標,才能夠實現數學思維的調動,有效地展開精細化的數學學習。
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正確看待新課改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準,把學生放在課中央,有效落實數學教學與學生素養發展的關聯性,關注學生的發展,精準提升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驅動精準化的教學策略,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的優化組合,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向教學效益最大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