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士權(江蘇:高郵市卸甲鎮卸甲小學)
在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時理解力、認知力、創新力和拓展力的發揮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是勇于承擔責任、積極參加問題互動的能力培養;對于老師來說,考驗著老師對學生的統籌管理能力,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學習成績以及參與能力進行科學的教學規劃。基于此,老師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的應用措施進行多方面的探究,以期借用問題驅動教學,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真實發生。
針對現階段問題驅動教學現狀分析,老師在問題驅動教學中的合作性教學實踐探究上,應要求學生從觀念和動機上把握知識共享、問題共享的核心。學生要在問題驅動下的合作學習中,明確自己的職能和分工,及時向他人反饋自己對于問題的意見和見解。對于老師來說,在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加強自己的角色扮演:在學生學習過程遇到問題時,老師是激勵者和幫補者;在學生完成問題的學習時,老師是過程的總結者。
例如,在《認識平面圖形》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從背景上讓學生對于平面圖形有初步的掌握和理解,讓學生明白數學的結構圖形都是生活中美的因素。因此,對于數學中圖形的辨別和區分,也是對于美的一種挖掘。然后,老師可以科學利用電子設備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或者一些圖片,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美,并提出問題:圖片或者視頻中哪一個場景最漂亮?它漂亮之處在于什么地方?當學生搶答完之后,老師可以緊接著說:“這些漂亮的圖片中含有眾多的數學朋友,這節課將為大家講解這些朋友的樣貌和名字。”然后導入平面圖形中點、線、面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明白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聯,如,矩形包括長方形、正方形,還有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總結矩形的特點,其四角均為直角等。這種教學則是一種老師科學引導下的問題驅動教學方式。
問題驅動的機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它能夠讓學生在對于問題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與其他學生的思維發生有效的碰撞,能力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對問題驅動應用措施上的效益,主要體現在對于問題的羅列,以及對于問題解決的現狀和問題在其他相關問題中應用的現狀。在這個實施過程中,如何在課程中產生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問題是其學習的核心特點。而問題驅動教學學習的策略整體上具有創意性,教學理論具有系統性,能夠讓學生在這個教學互動中協調個性及能力的發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問題驅動的機制化,要科學地采取目的性的教學措施。
例如,問題驅動下的小學數學機制講究的不僅是合作的模式,還有過程中學習目標的明確性和創新性,使學生知識與知識的銜接更加緊密,學生之間的學習更有互動性。在教學生學習“相關不規則柱體體積”的過程中,老師首先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一些不規則柱體,或者自主動手去制作一個不規則柱體,在動手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不規則柱體的特點和相關構成,并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柱體體積計算。當不規則柱體做出來后,老師可以提問:“應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能否求解不規則柱體的體積?誰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對不規則柱體體積進行求解?”之后再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去計算其體積,比如,用水裝滿柱體、用沙子裝滿柱體,只需要求出沙子和水的體積,便可間接求出柱體的體積,而沙子和水的體積可以將其灌入規則柱體中,然后進行體積求解。這一過程是科學啟發學生產生問題的重要環節,不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被忽略。
對于空間及時間限制下的問題驅動學習,學生的課堂有效學習時間是限制其發展的主要問題,老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問題驅動活動的交流和開展。好的教學課堂不但需要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思維的相互交流和配合,還需要良好的課堂氛圍。它主要體現在學生對于問題之間的溝通是不是存在障礙和阻力。其次是正確的評價、及時的指導。數學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往往會產生一些難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老師的及時指導,接下來的相關學習不但不能正常展開,還會陷入一種思維誤區。
例如,在《角》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考慮如何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發現角、認識角。而在這節課教學課堂中,老師應該依據教學內容,先自行設立一些有探索價值和實踐意義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有方向、有依據、有條理、有思路地對問題進行解決,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這些過程完成后,老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來達到問題驅動教學的初步性實踐。出示這些課程的相關圖片,讓學生觀察,并提出問題:在這些圖的觀察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緊接著開展第二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班級中尋找存在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角,并把自己找到的角的特點與同伴分享。
問題驅動教學是學校基于現代社會所需、現代人們素質所需采用的教學模式。問題驅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科學應用,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需要一個自主、自由展現自我的平臺,而現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缺少方向和動力,其主動性和創造性難以發揮。問題驅動教學是對學生自覺和自律的一種考驗。但小學生年齡小,自覺意識低,且缺乏有效的社會技能和心理品質,使得問題驅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開展中缺乏學生的參與度,有時學生雖積極參與,但未將這項教學活動落到實處。因此,問題驅動型的數學教學中,知識的探究主體是學生,關鍵卻在于老師。老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更加自主、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能力。